|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1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2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3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4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5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6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7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总结,答案C,考点1词语解释,考点2断句停顿,小贴士,考点3内容理解,考点4写法和作用,考点5形象把握,第2讲课外对比阅读,考点6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一)课外文言文单独考查(含课内外对比题)】
    【 (二)课内外文言文联合考查】
    【 (三)课外古诗文、现代文一体考查】
    (1)考查范围与形式。近五年考查的主要篇目为课外文言文,尤其是近两年来,极少涉及课内文言文,如果涉及,便是在最后1题中链接课内篇目或片段,进行对比。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单独考查和对比考查成为两大主流,近些年来还出现了古诗文的对比、综合考查以及在现代文中综合考查古诗文的形式。(2)题量分值。近五年考查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有少量填空题,极少出现选择题,题量一般为4~5道题,分值为10-16分。
    (3)体裁类别。主要体裁有游记、故事、小品文、书信、传记等,2018年的选材偏爱清代的小故事,因为浅显,所以字数较往年多,达到了400多字,非故事类的文本一般在200~300字。因为浙江省主要考查课外浅显的文言文,所以年代较近的明清故事、小品文便成为最适合的题材;倘若考查年代较为久远的文章,字数就会相应减少。(4)考点频率。无论考查形式如何变化,实词解释、一词多义、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与评价、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对比阅读等均是常考高频考点,常考常新,题型多样。
    (5)难度评估。虽然考查篇目多为浅易的文言文,但是由于题型经常变化,且越来越注重对比阅读(包括课内外隐性对比和课外显性对比)、综合阅读(包括古诗文综合阅读和古今文综合阅读),因此题目难度较高,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6)备考提醒。面对复杂的题型,要善于归纳,找出命题的特点与规律;对于课内外对比和课外对比的诸多形式与角度要多加练习,确定答题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要勇于挑战古诗文综合阅读题和古今文综合阅读题,让自己走出单练一类题的窠臼,打开视野,提升能力,达到俯视其他考题的境界。另外,对课内实词与成语要夯实基础,因为近五年尤其是2018年的考题越来越注重课内实词的释义以及成语的释义。
    第1讲 课外阅读与课内对比
    [2018·湖州]文言文阅读。(13分)与子俨等疏①(节选)[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
    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集》) [注释] 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考点一】  词语解释 5年浙江十市考查70余次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没齿难忘)
    【答案】 (1)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2)没齿:终身,一辈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先理解句意,并结合课内所学知识推测词语意思,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要求根据成语推断,只要平时识记了成语的意思即可。“两小无猜”指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没齿难忘”指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身,一辈子。
    【考点二】 断句停顿 5年浙江十市考查40余次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答案】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本句的意思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题干要求“限断两处”,虚词“何”之前应有明显的断句,“役”是“从事”的意思,是动词,主语“汝辈”后的“稚小”“家贫”结构及意思相近,所以在“家贫”后应断句。
    【考点三】 内容理解 5年浙江十市考查60余次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C项,“然汝等虽不同生”的后半句是“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意思是“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友爱,而不是“要适当保持距离”,所以,C项的理解分析是错误的。
    【考点四】 写法和作用 5年浙江十市考查30余次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分)
    【答案】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法和作用。列举事例是为了阐述上文“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的道理,即“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时坐在路边的荆条上畅叙旧情,可见他们的至诚与友爱;韩元长直到去世也和兄弟生活在一起,氾稚春七代没有分家,可见他们的友好融洽与同心同德。
    【考点五】 形象把握 5年浙江十市考查20余次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答案】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找到文中相关语句分析,对于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他“念之在心,若何可言”;同时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告诫他们要“虽不能尔,至心尚之”。由此可见陶渊明的爱子之情,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结合陶渊明的诗文,如《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等语句,再联系人物的生平、背景,很容易分析出他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的特点。
    【参考译文】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八十岁逝世,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上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古人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守、学习。)”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2)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常见题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参照注释示例,完成××(词)的注释。(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  )(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审题要点】(1)关注加点实词的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关注加点词所在的句子和语境。(3)链接课内,注意文言现象(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答题思路】第一步,扎实积累课内实词以及重要虚词的意思,梳理课内成语意思,关注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这是答题的前提与关键。第二步,关注加点的实词,如果属于课内的实词或成语中出现的词语,则可进行知识迁移;如果不属于课内实词,或者不熟悉,就根据语境推断,选择合适的解释。第三步,将解释代入原句,检查是否句意通畅,是否存在逻辑问题。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常见题型】(1)用“/”给画线的长句子断句。(限断两或三处) (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审题要点】这种类型题涉及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形式。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划分朗读节奏。
    【答题思路】(1)根据句意断句: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用作名词,乐趣、快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朗读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断句:这种划分的方法关键在于寻找语句中的动词,若动词在句首,往往在其后断开;若动词在句中,往往在其前断开。(3)根据句中的虚词断句:一般是虚词在句首,往往在其后断开;若虚词在句中,往往在其前断开,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但也有个别虚词是特例,如“之”解释为助词“的”时不能断开,比如“小大之狱”的“之”前不断开;再如“于”“以”做介词时前面不能断开,如“还于旧都”的“于”前不断开,“故临崩寄臣以大事”的“以”前不能断开。 (4)根据固定句式断句:牢记古代各种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见[小贴士]。 (5)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中,“虞山”是地名,“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朗读时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常见题型】(1)根据文意,选择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2)根据原文意思,给下列句子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者宾语或选择正确的虚词连接。(3)“×节”几句话逻辑顺序错乱,请你根据文意正确排列。(4)……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审题要点】(1)先阅读题干的内容,增强阅读的目的性。(2)整体阅读与重点词句精读结合。【答题思路】(一)根据文意选择:第一步,阅读选项,带着印象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第二步,对选项涉及的重点段落、词句反复阅读,寻找破绽。第三步,对比选项,选择最有把握的那一个选项。
    【小贴士】有时候不需要以上步骤就可以确定最值得怀疑的那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往往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不过,这个时候不要急于作答,还是要返回文章中仔细阅读、对比,经过论证之后再做决定。
    (二)补充省略成分:第一步,理清文意,尤其是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发生了几件事情,这些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分别与哪件事有关。第二步,定位需要补充成分的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对这个位置的事件、人物再次进行梳理。
    第三步,根据人物关系和事件来龙去脉确定主语、宾语和虚词。第四步,如果是选择题,可以将各个选项代入检验,看文意是否畅通,逻辑是否成立,与原文是否相符。(三)根据文意排序:1.如果是游记、写景小品文,要根据游踪或空间顺序排列。2.如果是传记、故事、书信等,可根据时间顺序、故事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排列。 3.无论哪种文体,都要从上下文中先确定首句或末句。4.有时候句子排列顺序不止一种,这时候要多加组合,反复对比,确定最佳顺序。
    第三步,根据人物关系和事件来龙去脉确定主语、宾语和虚词。第四步,如果是选择题,可以将各个选项代入检验,看文意是否畅通,逻辑是否成立,与原文是否相符。(四)根据文意排序:1.如果是游记、写景小品文,要根据游踪或空间顺序排列。2.如果是传记、故事、书信等,可根据时间顺序、故事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排列。 3.无论哪种文体,都要从上下文中先确定首句或末句。4.有时候句子排列顺序不止一种,这时候要多加组合,反复对比,确定最佳顺序。 5.最佳顺序一定最能突出事物或景物特点、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旨,在艺术效果上最有张力。
    (五)分析、概括、梳理:在解答内容理解分析、概括、梳理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类文章要明白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注意从文中筛选、提炼相关信息。根据题干的提示,寻找文章中涉及问题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思考这些句子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合理组织语言: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分)
    【常见题型】(1)开篇写景有什么作用?(2)文中引用名人的事例(名人的话)有什么作用?(3)结尾引用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4)×节能不能去掉?为什么?(5)文章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审题要点】(1)明确运用的是哪种写法。(2)先从内容上回答,再从结构上作答,最后分析艺术效果。【答题思路】文言文写作手法是难度较大的题型之一。文言文中的写作手法,与现代文基本相同,两者可互为补充。解答文言文写作手法题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精读文本,这是答题之源,否则答案就是空中楼阁。其次,要熟悉文言诗文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最后,要认真组织语言,做到文从字顺。
    涉及写作手法的内容主要有: (1)分析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平时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只要联系具体的语句作答即可。 (2)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如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当然也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回答。 (3)明确表现手法。常见的手法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对这些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理解。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常见题型】(1)××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具体分析。(2)链接教材中学过的××,写出你对他(她)的再认识。(3)请你评价一下选段中的××。(4)对于××,你最欣赏他(她)什么?说说理由。
    【审题要点】(1)用概述人物形象的词去界定这个人物。(2)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题,要用选文中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3)链接课内人物类题,写出选段中的人物形象以后,还要再加上教材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一)把握选段中的人物形象:(1)梳理文本中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2)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比如开头、结尾,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性文字,从细微处捕捉人物形象的特别之处。(3)关注别人对人物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议论,从中提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层面内容。(4)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
    【小贴士】中考文本中的人物一般为正面人物,但也会选择一些反面人物或多面的人物,因此要区分哪些是人物的主要精神特质,哪些属于人品瑕疵,哪些是亘古不变的复杂人性。可以参考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中的同类人物,对其进行定性,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归纳概括。(二)链接教材或古代诗歌,结合选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1)采用上述方法分别对教材或古代诗歌以及文言文选文中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概括。(2)看教材或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选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存在冲突。若存在冲突则需要仔细辨析,确定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全面、客观地概括人物形象;若不存在冲突,可以对交叉部分进行合并,对互补部分进行补充。
    [2018·衢州改编] 文言文阅读。(24分)[甲] 朱买臣(节选)[东汉]班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 越妇言[唐]罗隐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 ①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予。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考点六】 翻译句子1.[原创]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答案】我在朱买臣的跟前操持家务,好多年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要句子的翻译。“秉箕帚”的意思是侍奉,“翁子”,指的是朱买臣。
    【考点七】 词语赏析2.[原创] 文中通过“驻车”“呼令”“置”等动词,记载了朱买臣遇到前妻之后的行为动作,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朱买臣对前妻怎样的复杂态度?(3分)
    【答案】 “驻车”“呼令”“置”展现了朱买臣富贵之后的骄矜情态,他不忍置困顿中的前妻于不顾,愿意安顿她,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但又仅限于此,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他的无情与冷漠。【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赏析与人物态度情感的把握。通过这些动词,可以看出朱买臣在身份变化之后,对前妻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不忍心让前妻生活无着,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对前妻的离去完全释怀,对前妻的照顾仅限于物质层面,无疑也显示了他冷漠的一面。
    【考点八】 对比内容3.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①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②      ”,而朱妻认为是“③     ”。 
    【答案】 ①通达(贵) ②仁者之心(不忍) ③矜于一妇人(矜)【解析】本题考查文意把握。把握文意的前提是读懂原文。甲文讲述的是朱买臣家贫好学,靠卖柴生活的事实。乙文开头句即说“买臣之贵也”,可见买臣已由贫到贵了,故①处可填写“贵”或“通达”;解读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可以从对应文段中找到交代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缘由的句子,如“不忍其去妻”,故②处可填写“不忍”或近似于这样的词语;解读朱妻认为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缘由,可以从文章对朱妻的语言描写中找到“矜于一妇人”来解答。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甲乙两文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乙文文题为“越妇言”,即记录了买臣之妻的一番话,这一番话解释了她最后死掉的缘由。故选D。
    【考点九】 把握关系4.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2分)A.好读书B.不治产业C.求去D.妻自经死
    [见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考点三 内容理解]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①  →改嫁他人→②    →上吊自杀 
    【答案】 ①离朱而去 ②被朱收留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明确两文具体叙述了哪些事。甲文中“其妻亦负戴相随”可概括为“与买臣过苦日子”;“妻羞之,求去”中的“去”为离开之意,可概括为“离朱而去”;“见其故妻、妻夫治道”可概括为“改嫁他人”;“置园中,给食之”可概括为“被朱收留”。“妻自经死”可概括为“上吊自杀”。故①处应填写离朱而去,②处应填写被朱收留。
    【答案】 ①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②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他;③羞于被买臣收留。【解析】本题考查体悟人物心理。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描写或叙述买臣之妻“羞”的句子,如甲文“妻羞之”,这里的“之”是个代词,指代“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这件事;后来,买臣富贵后对妻子“置园中,给食之”,朱妻对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他感到羞耻,也对买臣现在能够收留处于困顿之中的自己而感到羞耻。
    【考点十】 心理对比6.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4分)
    【答案】甲文中的朱妻是一位辛劳帮扶丈夫、操持家务的妻子,她对丈夫在路上高调读书的行为感到羞耻,终于不能忍受,离他而去,后来遇到富贵的朱买臣,得到他的照顾,羞愧不已,上吊而死;乙文中的朱妻是一位对朱买臣的富贵有自己看法的女子,她不认为丈夫实现了忠君报国的初衷,也不愿接受他的恩惠,自尽而死。【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对比。通过分析两篇文章中有关朱妻的文字,比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个充满羞愧,一个则保持着自尊。答题时对作者的评价要谨慎分析,主要从朱妻的表现和语言入手,概括其形象特点,不受其他观点左右。
    【考点十一】 形象对比7.[原创] 甲乙两文中朱妻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朱妻在朱买臣贫困之时离去,并非嫌贫爱富,因为她照顾贫困的朱买臣多年,如果嫌弃他穷,早就离开了。她是因为无法忍受丈夫在大路上高调读书的行为,才决定离开的。而且她始终记得丈夫的志向,对丈夫的富贵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违背了报国安民的初衷,不愿意接受他的恩惠,这样反映出她当初离开的行为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人物行为的探究与评价。结合朱妻离去原因的表述以及后来她的自白可以对她的行为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看法,比如对朱妻看不起读书人的态度可以不认同,也可以对她不能共贫穷的行为提出质疑。
    【考点十二】 探究评价8.[原创] 你对朱妻在朱买臣贫困之时离去的行为如何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甲参考译文】朱买臣,字翁子,是吴郡人。(他)家里穷,却喜欢读书,没有积蓄和财物,平常靠砍柴卖钱来供给饭食。(他)一边挑着柴走,一边读书。他的妻子也背着柴相随,多次制止他不要在路上读书。朱买臣(却)越发大声地读。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到了吴地境内,看到他原来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修筑道路。朱买臣停下车,让后面的车载着他们夫妻,到了太守府中,安置在后园,供给他们饮食。过了一个月,他原来的妻子上吊而死,朱买臣就给了前妻现在的丈夫一些钱,让他安葬了她。【乙参考译文】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不忍心他的前妻受苦,建房子让她居住,分(一些)衣服和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操持家务,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常见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审题要点】文言文翻译句子的原则: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达——通畅,语意流畅,没有语病。雅——有文采,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文笔优美。【答题思路】 对:把原文中单音节词对译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口技》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应理解为“心情”,“舒”应理解为“松弛、放松”;另外“少”理解为“稍微”,“稍稍”理解为“渐渐”,在翻译时一定不能丢落。
    换:找意思相同的词来替换。如《醉翁亭记》中“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加点词语分别理解为“众,各”“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美丽”,串在一起也就是整句话的翻译了。留: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年号、国号等要保留。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就可直接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删:去掉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不必翻译的词语。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两个“之”字就不用翻译。补:文中省略的部分,如主语、介词等,翻译时要补上。如《桃花源记》中“(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翻译时依次要补上:村中人、渔人。调:倒装语序的句子,要注意调整语序,使之和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一致。如《曹刿论战》中“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理解为“以何战”,译为“凭借什么作战”。
    【常见题型】(1)文中“×”“×”都是指……,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2)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根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做批注。
    2.文中通过“驻车”“呼令”“置”等动词,记载了朱买臣遇到前妻之后的行为动作,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朱买臣对前妻怎样的复杂态度?(3分)
    【审题要点】(1)注意题目中“文中”这个词语,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不能脱离选文。(2)要分清赏析词语和分析词语内涵的异同。【答题思路】 (1)首先把握词性,从词性上分析表达效果。动词、形容词、叠词等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2)其次把握修辞和表现手法,分别表述作用。
    (3)接着关注文化常识和词语本义,从古代文化环境和词语本来含义上把握其意蕴,对比其不同的效用,有时候需要赏析词语的组成或字形,从古代汉字文化中分析词语的意蕴。(4)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分析复杂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心理。(5)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分析景物特点与人物形象。 (6)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旨。【小贴士】 对词语的赏析一般要从以上6个角度考虑,但在具体答题时要看题干的提示,要根据提示角度答题。
    3.用原文填空。(4分)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①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②     ”,而朱妻认为是“③     ”。 
    【常见题型】(1)甲乙两文谈的都是……,有何不同?(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    。 【审题要点】(1)对需要对比的内容要分别精读。(2)可以用原文中的词句或翻译作答。
    【答题思路】(1)整体把握,在准确理解句、段、篇含义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2)将需要对比的内容从甲乙两文中分别筛选出来,进行关键词的提取以及内容的梳理与概括。(3)将提取与概括出来的内容进行比较,重点找出区别。在组织答案时可以用原文中的词句、适当的翻译以及自己的语言综合作答。【小贴士】如果题干给出了甲文的内容,就要从乙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首先要确定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熟悉两篇文章各自的结构,能够对两篇文章中的共同内容进行一一对应。这是进行对比阅读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常见题型】(1)甲文是对乙文哪一部分内容的延伸?(2)甲文能否看作乙文的背景资料?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乙文中有哪些内容对理解甲文有重大的作用?
    4.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2分)A.好读书B.不治产业C.求去D.妻自经死
    【审题要点】(1)熟知对比阅读的两篇文章常见的关系类别。(2)从内容和结构上把握两篇文章的逻辑关系。【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览两文,了解大意,初步确定两篇文章的关系。第二步,分别细读甲文和乙文,梳理内容与结构。第三步,对甲文和乙文中的人、事、物、景或理论分别提取,并在另一篇文章中寻找有无对应内容。第四步,通过查找对应内容,建立甲乙两文的关系脉络。
    【小贴士】 甲乙两文的常见关系有以下几种:(1)互补关系:比如两篇文章分别反映了某个人物的不同阶段的经历或精神的不同层面,通过两篇文章的组合对比阅读,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这个人物。(2)资料关系:比如甲文是有关乙文写作背景的记载或介绍,通过甲文,我们可以加深对乙文的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3)多元解读关系:比如甲文和乙文都是关于某段历史或人物的记载与评价,但在事实或评价上有较大的出入,彰显了作者不同的立场和看待历史的角度。(4)因果关系:比如甲文是乙文事件的原因,乙文是甲文事件导致的结果,通过组合对比阅读,可以全面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5)延伸关系:比如甲文是乙文某一个具体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通过甲乙两文的组合阅读,可以丰富乙文内容,翔实资料,有助于对主旨的深入把握。(6)其他关系:比如甲乙两文属于同一主题,或采用了同一种写作手法等。
    【常见题型】(1)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分别对……持有怎样的情感态度?(2)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某种心理,请分别结合内容分析。(3)甲乙两文中的人物在对待……心理上有何不同?
    6.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4分)
    【审题要点】(1)从事件、行为、形象、主旨等方面揣摩人物心理。(2)从上下文和甲乙两文的异同处揣摩人物心理。(3)从关键词和细微处揣摩人物心理。【答题思路】人物心理不是无根之木,自有其来龙去脉,因此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要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心理产生于事件,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自然就能够对人物心理产生较深的认知。(2)从行为中窥测。人物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因此分析人物行为,是破解人物心理的关键。(3)从形象中体察。人物形象和其心理的关系极其密切,即什么身份的人会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根据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可以大致判断一类人物的心理状态。
    (4)从主旨中推断。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可以推断人物在特定语境下的心理活动或趋势。(5)从相同之处中找证据,从不同之处中补资料。从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研读人物的共同心理,从不同之处获取更多的资料,揣摩人物心理。(6)从暗示人物心理的关键词和细节描写,以及作者的独特笔法中洞悉人物心理。抓住解释人物心理的关键词,抓住作者的暗示语句或评价语句,抓住作者的微言大义,从细枝末节上体会人物的心理。【小贴士】无论如何揣摩人物心理,都离不开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找共鸣,设身处地地分析。
    【常见题型】(1)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形象有何异同?(2)甲乙两文中××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7.甲乙两文中朱妻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审题要点】(1)首先把握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关系。(2)筛选与概括有关人物的信息。(3)分析信息,找出异同。【答题思路】对比人物形象题有以下几种情形:(1)同一人物形象对比。①从同一人物的不同事件、行为、评价等中对比不同的形象特点,有的只是反映的领域或角度不同,有的则体现了作者立场的不同。②对比时需要首先揭示不同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二者缺一不可。
    (2)不同人物形象对比。①不同的人物形象一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类别或其他的相关性,否则对比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首先关注这个共同的主题、类别以及相关性,在这个基础上,从同一个角度入手分析形象的不同。②不同的人物形象可以有较大的区别甚至对立,也可以只存在微小的区别,甚至可以完全一致,只是背景故事与时间不同。【小贴士】在解答对比人物形象题时组织语言十分重要,在筛选与提取、概括信息之后,除了要点要全面、语言要准确外,还要注意分条列举,根据题目的分数确定要答出几条,条目之间不存在交叉关系,在每一条下先用一到两个词语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常见题型】(1)你对××……的行为如何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2)你对文中……的看法如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文中的……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启示?请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
    8.你对朱妻在朱买臣贫困之时离去的行为如何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3篇 北冥有鱼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3篇 北冥有鱼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3.虽有嘉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3.虽有嘉肴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2.北冥有鱼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2.北冥有鱼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