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过山车的结构原理的了解。
2.经历制作过山车的设计、制作、评价完整实践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践探究,懂得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过山车。
4.体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实践过程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过山车的结构原理的了解。
2.经历制作过山车的设计、制作、评价完整实践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铁架台、轨道、细线、软尺、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或玩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吗?让我们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
2.教师提问:要搭建好我们自己的过山车,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有哪些流程呢?
3.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开展实践前,明晰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材料和实践过程。
(2)教师明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一是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二是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三是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四是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五是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2.实践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组装材料。
(2)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过山车”设计方案,让每组学生自主选择。
(3)学生小组内合作,根据设计图和材料组装。
(4)教师巡视各小组的组装情况,视情况对各小组适当指导。
三、深入研讨,评价成果。
1.检验完成的“过山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1)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都完成了“过山车”组装,在组装前老师曾提出过五点设计要求。同学们,你们的“过山车”能否符合要求呢?
(2)教师指导学生逐条检验各小组的“过山车”是否合格。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过山车”基本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发现的不足也能改进。
2.教师指名各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的“过山车”。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检验了自己的“过山车”,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呢?
(2)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汇报。
(3)教师总结:我们在评价“过山车”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根据前面的检验结果与仍可能存在的一些其他不足做出总结,这样才能做到正确的评价。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后活动:教师收集并保管好各小组的“过山车”,让学生放学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必须先了解自己看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创设游乐园过山车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经历完成自己“过山车”的过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与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完成组装的能力,我并没有让学生自己亲手完成全部的实践操作,比如设计组装方案与检验和改进“过山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逐步让学生掌握此类实践的完整过程,真正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我让学生分小组组装“过山车”,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多地将其视作“组装游戏”,而不是学习。另外,我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实验室已有材料,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过山车”玩具材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科学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5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测试 “过山车”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