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7 Word版含解析
展开课时作业27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7页]
基础题组]
1.(2017·廊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
B.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将稀醋酸加水稀释时,c(H+)减小,c(OH-)也减小
解析:A.水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应该使用可逆号,电离的方程式应为H2OH++OH-,错误;B.若溶液的温度不是室温,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错误;C.水是弱电解质,电离吸收热量,所以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正确;D.将稀醋酸加水稀释时,c(H+)减小,由于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所以c(OH-)增大,错误。
答案:C
2.(2017·包头质检)常温下,将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均呈中性:
①1×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10-3 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
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b>c>d
C.a=b>d>c D.c>a=d>b
解析:pH=3的盐酸中c(H+)=1×10-3 mol·L-1,与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相等,即d=a;NH3·H2O为弱电解质,1×10-3 mol·L-1的氨水中c(OH-)<1×10-3 mol·L-1,因此1×10-3 mol·L-1的氨水和c(OH-)=1×10-3 mol·L-1的氨水分别与盐酸混合,混合溶液呈中性时,b>a,c<a。
答案:A
3.(2017·银川一模)25 ℃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也可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 c(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性D2O的pD=7 ②在1 L D2O中,溶解0.01 mol NaOD,其pD=12 ③1 L 0.01 mol·L-1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④在100 mL 0.25 mol·L-1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 0.2 mol·L-1 NaOD的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D=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于重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因此重水中c(D+)=4×10-8,对应的pD=7.6,故①错;在0.01 mol·L-1 NaOD的重水溶液中,c(OD-)=0.01 mol·L-1,根据重水离子积常数,可推知c(D+)=1.6×10-13 mol·L-1,pD不等于12,故②错;在0.01 mol·L-1 DCl的重水溶液中,c(D+)=0.01 mol·L-1,因此pD=2,③正确;根据中和反应量的关系,100 mL 0.25 mol·L-1 DCl和50 mL 0.2 mol·L-1 NaOD中和反应溶液中过量的DCl的浓度为0.1 mol·L-1,因此对应溶液的pD=1,④正确。
答案:B
4.(2017·太原诊断)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水中通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变
C.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
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不变
解析:向水中通入NH3,c(OH-)增大,平衡左移,A正确;向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c(H+)增大,但温度不变,KW不变,B正确;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C正确;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D错误。
答案:D
5.(2017·保定质检)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该温度下,将pH=4的H2SO4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10 B.9∶1
C.1∶9 D.99∶21
解析:设稀硫酸的体积为a,NaOH溶液的体积为b,则10-3b-10-4a=10-5(a+b),a∶b=9∶1。
答案:B
6.(2017·临沂一模)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取干燥洁净的酸式滴定管立即装入标准盐酸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后进行滴定
C.往盛有20.00 mL 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后进行滴定
D.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解析:滴定管若干燥洁净,不必用水洗涤,故也不需用标准液润洗,A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内存有少量蒸馏水,但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不变,B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7.(2017·烟台检测)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4——浅红色
B.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Fe(NO3)3——浅红色
C.利用“2Fe3++2I-===I2+2Fe2+”,用FeCl3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
D.利用OH-+H+===H2O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
解析:滴定后一旦开始就有I2生成,溶液就呈现蓝色,故无法判断终点。
答案:C
8.(2017·北京西城区检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含有少量Na2SO4的NaOH样品中NaOH的含量进行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运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该同学选用的药品除样品外,还应有________;实验中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运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
①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5.000 0 g,全部溶于水配制成1 000.0 mL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其中20.00 mL放在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待测。滴定管在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滴定前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过程中用pH计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临近滴定终点时测定pH应每滴一滴测一次。
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
V(HCl)/mL | 0.00 | 12.00 | 18.00 | 22.00 | 23.00 | 23.96 | 24.00 | 24.04 | 25.00 | 26.00 | 30.00 |
pH | 13.1 | 12.6 | 12.2 | 11.7 | 11.4 | 9.9 | 7.0 | 4.0 | 2.7 | 2.4 | 1.9 |
请在坐标图中绘制出上述中和滴定的曲线。
⑤如表所示是几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根据你所作的中和滴定曲线分析,上述中和滴定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指示剂 | 变色范围(pH) | 颜色 | |
酸 | 碱 | ||
甲基橙 | 3.1~4.4 | 红 | 黄 |
石蕊 | 5.0~8.0 | 红 | 蓝 |
酚酞 | 8.2~10.0 | 无 | 红 |
⑥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解析:(1)利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选用能与NaOH生成沉淀且不和SO生成沉淀的物质,为了使OH-尽可能沉淀完全,选用含Mg2+的可溶性盐(氢氧化镁溶解度小)。(2)③pH计是用来测定溶液pH的仪器,能较准确方便地测定溶液的pH,在滴定终点附近溶液的pH会出现突变,所以此时需每滴一滴测一次。⑤由于石蕊变色时不容易判断,一般不选石蕊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可以选用 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⑥w(NaOH)=
×100%=96%。
答案:(1)MgCl2溶液 样品质量和加入足量MgCl2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2)①检漏、润洗 ②调节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的液面位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④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⑤甲基橙或酚酞 ⑥96%
能力题组]
1.(2015·广东高考)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 ,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解析:A.c点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升温,溶液中c(OH-)不可能减小。B.由b点对应c(H+)与c(OH-)可知,KW=c(H+)·c(OH-)=1.0×10-7×1.0×10-7=1.0×10-14。C.FeCl3溶液水解显酸性,溶液中c(H+)增大,因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故溶液中c(OH-)减小,因此加入FeCl3溶液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c点溶液呈碱性,稀释时c(OH-)减小,同时c(H+)应增大,故稀释溶液时不可能引起由c向d的转化。
答案:C
2.(2017·济南一模)已知t ℃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 mol·L-1氨水溶液和b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c(OH-)= mol·L-1,则混合液一定呈中性
B.若a>b,则混合液中的c(NH)大于c(Cl-)
C.若溶液呈酸性,则a<b
D.混合液中c(Cl-)=c(NH)+c(NH3·H2O)
解析:a>b时,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c(NH)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c(Cl-),B不正确;当a=b时,氨水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因水解该溶液呈酸性,C不正确;只有a=b时,混合液中c(Cl-)=c(NH)+c(NH3·H2O)才成立,D不正确。
答案:A
3.(2017·日照一中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
D.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
解析: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A不正确;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B不正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选项C不正确;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无影响,原因是硫酸钠溶液本身溶液显中性,选项D正确。
答案:D
4.(2017·德州一中模拟)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解析:根据曲线a知,滴定前盐酸的pH=1,c(HCl)=0.1 mol·L-1,A错误;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正确;曲线a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曲线,C错误;强酸与强碱滴定,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
答案:B
5.(2017·临沂检测)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0.1 mol·L-1氨水,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V=40
B.c点所示溶液中:c(H+)-c(OH-)=2c(NH3·H2O)
C.d点所示溶液中:c(NH)=2c(SO)
D.NH3·H2O的电离常数K=10-4
解析:(NH4)2SO4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c点表示硫酸与氨水恰好反应,a点c水(H+)=10-13 mol·L-1,硫酸溶液中c(H+)=0.1 mol·L-1,再根据硫酸溶液的体积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计算出V=20 mL,A项错误;c点表示(NH4)2SO4溶液,其质子守恒式为c(H+)-c(OH-)=c(NH3·H2O),B项错误;因为d点所示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NH)=2c(SO),C项正确;因为d点所示的中性溶液体积无法确定,所以不能求出NH3·H2O的电离常数,D项错误。
答案:C
6.(2017·山师附中模考)常温下向25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1的HN3(叠氮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叠氮酸的Ka=10-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离出的c(H+):A点小于B点
B.在B点,离子浓度大小为c(OH-)>c(H+)>c(Na+)>c(N)
C.在C点,滴加的V(HN3)=12.5 mL
D.在D点,c(Na+)=2c(HN3)+2c(N)
解析:叠氮酸HN3的Ka=10-4.7,说明HN3是一元弱酸。NaOH抑制水的电离,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点大于B点,则水电离出c(H+):A点小于B点,A项正确;B点溶液中,c(Na+)>c(N)>c(OH-)>c(H+),B项错误;NaN3属于强碱弱酸盐,NaN3溶液因N发生水解而呈碱性,C点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NH3过量,V(HN3)>12.5 mL,C项错误;D点溶液中,c(NaN3)=c(HN3),根据物料守恒,2c(Na+)=c(HN3)+c(N),D项错误。
答案:A
7.(2017·西城二中模拟)现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滴定时有下列操作:
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②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④重复以上操作。⑤配制250 mL盐酸标准溶液。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1)以上各步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序号), 上述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________,使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滴定并记录V(NaOH)的初、终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滴定次数 | 1 | 2 | 3 | 4 |
V(标准溶液)/mL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V(NaOH)/mL(初读数) | 0.10 | 0.30 | 0.00 | 0.20 |
V(NaOH)/mL(终读数) | 20.08 | 20.30 | 20.80 | 20.22 |
V(NaOH)/mL(消耗) | 19.98 | 20.00 | 20.80 | 20.02 |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V(NaOH)= mL=20.02 mL
他的计算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仪器测得第4次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________20.02(填“>”“<”或“=”)。
解析:(1)在用未知浓度的碱滴定已知浓度的酸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配制250 mL盐酸标准溶液;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以上操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故顺序是⑤②①③④⑥。上述②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酸式滴定管;为了使滴定结果准确,使用的指示剂的颜色的由浅到深时使用酚酞,可以减少滴定误差。(2)他的计算不合理,原因是第三组数据明显数值偏多,偏离真实值,误差太大,不应采用。根据滴定曲线可知,在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这时没有达到滴定突越,所以a<20.02 mL。
答案:(1)⑤②①③④⑥ 酸式滴定管 酚酞
(2)不合理 第3组数据明显偏大,应舍去 <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9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9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8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8 Word版含解析,共7页。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7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时作业27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