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物质进行定性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对物质的定量检测,使学生全面了解对物质检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
定量检测通常在定性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在了解了物质的组分之后,往往还需要确切知道其各组分的含量,如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空气中有害气体是否超标,自来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工业生产中原料和产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定量检测都起着“眼睛”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和比色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定量检测的基本特点、实验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用比色法测定硫酸亚铁铵的纯度)和本课题所安排的三个实验,体验定量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思路,认识定量分析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运用定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在复习了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物质的测定的两种方法:滴定法和比色法。重点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并通过适当练习进行复习巩固。
本课题教学重点:中和滴定法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
本课题教学难点:中和滴定法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流程图:
物质含量的测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选择
3、滴定操作
4、数据处理
5. 误差分析
6. 多步滴定
二、比色法
二、教案
三、学案
【知识疏理】
1、 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PH的仪器,也叫酸度计,通常PH计的测定范围为 。
2、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加碱(或酸)的量或中和百分数为 ,以溶液PH为 ,绘出溶液PH随碱(或酸)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它描述了滴定过程中 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的 。对于碱酸滴定中选择合适的 具有重要意义。
3、当滴定接近 (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mL)的碱或酸就会引
起 溶液。酸、碱的浓度不同,PH 不同。
4、现有下列药品: 标准NaOH溶液、 NaOH固体、 未知浓度盐酸、 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___
5、开始时和滴定终点之后,每次滴加NaOH溶液的量可 ,如每次加入 ;每加入一定量,用玻璃棒小心 均匀后,读取并记录PH计显示的数据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在滴定终点附近,每次滴加NaOH溶液的量要 ,每次 。
【学习训练】
A.基础训练
准确量取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择的仪器是( )
A.50mL 量筒 B.10 mL 量筒
C.50 mL 酸式滴定管 D.50 mL 碱式滴定管
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3、用0.1ml·L-1 NaOH溶液滴定0.1m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的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值是
A.4 B.7.2 C.10 D.11.3
4、 如图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
依据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5、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
A.由黄色变成红色 B.由黄色变成橙色
C.由橙色变成红色 D.由红色变成橙色
6、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下列仪器,用蒸馏水洗涤后使用,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容量瓶
7、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若测定结果是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A.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D.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8、已知NH4Cl浓度小于0.1 ml/L时,溶液pH值>5.1,现用0.1 ml/L HCl滴定10 mL 0.05 ml/L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为_____5ml(用“>”、“=”或“<”)。
9、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
B.提高训练
10、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分别指出该项操作对滴定结果的影响(用“偏高”“偏低”“无影响”等)。
(1)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______
(2)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溶液进行滴_______
(3)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________
(4)量筒量取待测液后,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______
(5)滴定过程中由于振荡过于剧烈,使少量溶液溅出锥形瓶外。_______
(6)滴定过程中再用10 mL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_______
(7)滴定管读数时,终点俯视。_______
(8)滴定完毕,滴定管尖嘴外留有液滴。_______
11 、甲、乙两同学用同一标准盐酸去测定同一种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浓度,但操作不同:甲把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把标准盐酸放入滴定管进行滴定,乙把一定体积的标准盐酸放入锥形瓶,把未知液NaOH溶液放入滴定管进行滴定。
(1)甲使用的是①_____滴定管,乙使用的是②_____滴定管。
(2)加入锥形瓶的指示剂,甲最好用③_____,乙最好用④_____。
(3)甲同学的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乙同学的滴定管也没有用NaOH溶液润洗,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甲测定结果偏⑤_____,乙测定结果偏⑥_____。
12、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甲基橙做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m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溶液呈橙色为止,记下读数为V2 mL 。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字母填写);
(2)观察滴定管里的液面高度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步骤的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步骤的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实验时把锥形瓶用烧碱溶液洗涤,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学生的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洗涤,使测定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分子式是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空气中易被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如在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500 mg/L左右。
某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一品牌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1)测定目的:测定该品牌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测定原理:C6H8O6 + I2 ==== C6H6O6 + 2H+ + I2
(3)实验用品及试剂:
① 仪器和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药品:7.50×10-3 ml/L标准碘溶液、蒸馏水、指示剂、。
(4)实验步骤
① 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润洗后装好标准液碘溶液待用_________________。
② 打开橙汁包装,目测:颜色──橙黄色,澄清度──好。用(填仪器名称)向锥形瓶移入20.00 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
③ 用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据记录与处理:若经数据处理,滴定中消耗标准碘溶液的体积为15.00 mL,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_________________mg/L。
(6)问题讨论
① 滴定时能否剧烈摇动锥形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从分析数据看,此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________________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③ 制造商可能采取了下列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被浓缩 C.加入维生素 D.作添加剂
学案答案
【知识梳理】
1、PH计 PH1~9
2、横坐标 纵坐标 溶液PH 突变情况 酸碱指示剂
3、终点 PH突变 突变范围 4、指示剂
5、稍大些 5~10mL 搅拌 小 一滴
【学习训练】
1、C 2、B 3、C 4、D 5、B(甲基橙是放在碱中的,所以加酸后由黄色变成橙色。) 6、C、D(因为A、B都影响实际体积。)
7、BD 8、> 9、CD [解析] 酸式滴定管(甲)盛放酸液,碱式滴定管(乙)盛放碱液,为便于观察,所选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的颜色一般由浅色向深色过渡,且半分钟不褪。若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放在碱式滴定管里,则未知的H2SO4溶液放在锥形瓶中,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颜色由无色变红色;若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放在锥形瓶中,则未知的H2SO4溶液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颜色由黄色变橙色。
B.提高训练
10、(1)偏高 (2)偏高 (3)无影响 (4)偏高 (5)偏低 (6)无影响 (7)偏低 (8)偏高
11、①酸式;②碱式;③甲基橙;④酚酞;⑤高;⑥低
提示:(1)此实验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因此指示剂既可用酚酞,又可用甲基橙。甲用盐酸滴入NaOH溶液最好用甲基橙,因颜色由黄变橙,过量变红,易于观察,若用酚酞则由红色变无色较难观察。同样理由,用NaOH滴入盐酸最好用酚酞。
(2)设欲测的NaOH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标准盐酸浓度为c1,并积为V1,则
甲实验中V2为定值,c1为已知,所以c2、V1成正比。由于滴定管未经标准盐酸润洗,所以加入标准盐酸被稀释,滴入的盐酸就需要比理论值多一些才能达到终点,即V1偏大所以c2偏高。
乙实验中锥形瓶为盐酸,即V1为定值,V2为滴定管读出数值,此时c2与V2成反比,所以测定结果恰好与甲相反——偏低。
12、(1)C→A→B→D→E;(2)滴定管读数时应直立;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凹面最低点相切;读数时应准确到0.1 mL,估读到0.01 mL;(3)有利于更好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便于准确的判断滴定终点。(4)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5)偏高;锥形瓶中待测液含氢氧化钠的量大,耗用盐酸的体积偏大;偏高;会使标准液稀释,耗用盐酸体积偏大。
(6)
13、(3)①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等;②淀粉溶液。(4)②酸式滴定管;③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滴定管中液体流下的速度;溶液变蓝且在30秒内不褪色;(5)990;(6)①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因为剧烈摇动,会增大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维生素氧化,影响测定结果。② C; ③ C。
四、课后作业
取未知浓度硫酸10 mL,进行中和滴定,当滴入25 mL氢氧化钠溶液时已过量,再用1 ml/L的盐酸回滴,加入5 mL正好中和过量的碱。已知用同样浓度的盐酸滴定10 mL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盐酸24 mL,求最初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答案 :2.75 ml/L。
课题
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中和反应原理和过程,复习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
2.了解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
3.培养慎密思维、细心观察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中和滴定法和比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
难点
中和滴定法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仪器、用品
多媒体平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过哪些定量分析法?
回忆,回答:滴定法和比色法。
使学生进入复习回忆状态。
板书:一、酸碱中和滴定法
提问:1、酸碱中和滴定法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补充,总结:酸碱中和滴定指的是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完全中和时物质的量的比值,而得出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提问:2、运用该方法测定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提示:如果用PH计,则不用指示剂。
学生回答:
完成中和滴定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
①准确测定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这就要求用精确度较高的仪器来量取溶液的体积,且需要正确使用酸碱滴定管量取酸、碱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这需要选择适当的酸碱指示剂,通过颜色变化指示反应恰好完成,且滴定量控制适当。
将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进一步巩固。
提问:3、怎样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计算未知浓度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回答:
根据中和计算公式:
C(H+)V(酸)
= C(OH-)V(碱)
引导学生总结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
提问:操作步骤?请学生自己总结。
总结:滴定管的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读数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归纳,总结:举简单例子说明。
聆听,回答,记忆。
使知识和实验技能系统化、规律化。
质疑: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怎样选择指示剂?
思考分析得出:使用指示剂,并使颜色改变明显。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小结:在学生回答后总结:
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已知浓度强酸滴定未知浓度强碱一般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已知浓度强碱滴定未知浓度强酸一般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倾听、思考为什么?并准确记忆。
明确指示剂选用的原则,并为学生思考留有余地。
练习: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的( )一定相等。
A、质量B、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H+ 和OH- 的物质的量
练习,思考。
酸碱中和的本质,酸碱中和的相关量的关系。
板书:二、比色法
提问:
1.什么是比色法?比色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比色法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何配制用于比色的标准液(也叫标准色阶)。
3.怎样用比色法测定自制硫酸亚铁铵的纯度?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讨论交流:主要讨论上述1、2两个问题,
1.扼要讲解比色法的实验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范围。
溶液呈现的颜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且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因此,可用已知不同浓度的显色物质所配成的颜色逐渐变化的溶液,组成标准色阶。将待测液在同样条件下显色,与标准色阶相比较,便可知待测液的浓度大小。
2.比色法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显色和比色。
明确比色法的主要特点和实验的主要步骤。
总结: 总结1、2两个问题,概括问题3的主要步骤:
配制标准溶液
配制待测产品溶液
比色确定产品纯度
聆听,记忆。
进一步掌握比色法的实验方法。
介绍: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聆听。
增进新知。
思考:比色法的优缺点?
总结:因此,比色法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不适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思考,回答:
优点是灵敏度高,缺点是误差较大。
了解比色法的适用情况。
练习:参见学案习题。
练习。
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附在后面。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含量的测定 复习课
一、酸碱中和滴定法
二、比色法
锥形瓶中的溶液
滴定管中的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2021届高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复习教案1: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复习教案1,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质含量的测定》复习教案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