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 试卷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6 必抓得分点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6 必抓得分点,共8页。
1、矢量性问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减速、往返问题,注意规定正方向后各量的正负号,一般规定方向为正方向,当与方向相反时,下列表达式中“”取“”号:,,,.
(2)求速度、力、加速度、电场强度等物理量时,要注意不仅仅要交代大小,还要交代方向。
【例1】一个质量为30kg的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此图像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内,蹦床对小孩的平均作用力为(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A.400N B.700N C.1000ND.1300N
2、刹车时间
一般来说,刹车问题中刹车时间被忘记,尤其是追击相遇问题中。
【例2】某人骑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7 m处以10 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 m/s2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3、绳、杆连接
容易错误地认为,绳、杆连接的两个物体速度相等,实际上应该是沿绳、杆方向分速度相等(只能正交分解),除非二者均沿绳方向运动。
4、重力
(1)考虑掉:在竖直平面内最高点、最低点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容易把重力分析掉——解决方法:列动力学方程前,一定先画好受力分析图,而受力分析第一个要画的力就是重力。
(2)考虑与否问题:
①力学:打击、碰撞、爆炸类问题中,可不考虑,但缓冲模型必须考虑;
②电磁学:基本粒子不考虑,但宏观带电体(液滴、小球、金属棒等)必须考虑重力。
③根据上下文分析:明确交代不考虑粒子重力的,不考虑;明确给出重力加速度g的、题干中提到了“竖直”“水平”等字眼、经分析发现没有重力题设运动不可能实现的,考虑重力。
5、摩擦力分析
(1)静摩擦力:其一是当做滑动摩擦力处理(错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没有预先判断
或分析是什么摩擦力,摩擦力性质变了没有;其二是没有先分析主动力情况,没有分析清楚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默认(随意假设)成摩擦力朝某某方向。
(2)滑动摩擦力:中FN随意取作mg或mgcsθ。
(3)叠加体问题中,分析地面对下面物块的摩擦力时,算掉了上面物块的重力(上面物块的对下面物块的压力)。
6、作用力
有些题目问的是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是指斜面对物块的所有的力的合力,即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而不只是支持力。
7、、空间受力
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力不在一个平面内时,则需要根据对称将力分解到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然后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处理,而不能乱套。
【例3】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上。∠AOB=90°,∠COD=60°。若在O点处用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拉力的大小为
8、弹簧相关的动态问题
其一,一定要注意弹簧的初态是压缩还是拉伸,并计算出相应的形变量;其二,一般情况下,物块并不是一接触弹簧就开始减速,或者离开弹簧才开始减速,而是先加速后减速,中间有一个速度最大的位置——受力平衡的位置,弹簧弹力和其余的力等大反向的位置。
9、弹簧、轻绳弹力突变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
轻绳中弹力可以突变,用实际情景模拟过程即可得知变化细节;若轻弹簧两端均被约束(可以是固定于某处、也可以是惯性约束——连接于某一有质量的物体上),则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轻弹簧的一端突然变成自由端(比如剪断),弹力立即消失。
10、分离问题
分离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FN=0,但是有些同学容易认为,两物体分离时,其中一个物体是受力平衡——其实,分离之前一直到分离瞬间,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垂直接触面方向)一直有相同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即分离瞬间,两者是有相同的加速度的,分离的原因是之后加速度逐渐变得不同从而导致速度、位移不同。
11、临界问题(运动学、叠加体动力学、竖直平面圆周运动)
(1)运动学临界问题:顾此失彼,往往考虑一个限制忘了另一个!如:直线运动——加速度限制、速度限制、位移限制。
(2)叠加体动力学:临界条件不清,研究对象不明——从受力简单的分析起,叠加体注意传动关系。
(3)竖直平面圆周运动:轻绳(轨道内侧)、轻杆(管道)等模型之间混淆不清,乱套结论。
12、传送带问题——第二阶段运动
很多同学不加分析地以为当物体速度加速到和传送带相等后,物体就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了。其实第二阶段的运动性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根据μ与tanθ的大小关系分析。
13、超重——竖直加速度向上,可以是竖直加速上升、减速下降,也可以是沿斜面加速上升、减速下降,还可以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低点等。
14、曲线运动特点: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法向合力改变速度方向,切向合力改变速度大小。
15、匀变速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斜抛物体的运动),即所受合力为恒力的运动,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16、平抛运动——落点约束
其一,不知道分析落点约束的几何性质;其二,随意作图,随意分析,不注意一些基本结论。
C
【例4】如图所示,ABC为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凹槽,O为圆心,A、C是凹槽上的两点,且A、O、C在同一水平直径上。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钢球先后从A点和O点水平向右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点抛出时,钢球有可能垂直打在凹槽内壁上
B.从O点抛出时,钢球有可能垂直打在凹槽内壁上
C.不论从A点还是从O点抛出,钢球都不可能垂直打在凹槽内壁上
D.从A点抛出时,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一定长于从O点抛出时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17、圆周运动具有重复性——周期性,从而会引起多解,需要特别注意。
【例5】在半径为R的水平圆板中心轴正上方高为h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圆板匀速转动.当圆板半径OA与初速度方向一致时开始抛出小球,如图所示,要使球与圆板只碰一次,且落点为A,则小球的初速度v0为多大?圆板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大?
18、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
题目告诉人造卫星离地高度后,不要把轨道半径算成是其离地的高度,而是要加上地球半径的。
19、三星比较
两两把握联系点——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同属圆周轨道模型,;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轨道半径相等;赤道上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分析;比较赤道上的物体与一般卫星的速度加速度关系,需要将同步卫星补充进来作为一个比较的桥梁。
【例6】2,4,6
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B.= C.= D.=
20、比较椭圆轨道上的速度大小关系时,应作出相应高度处的圆周轨道——借助圆周轨道与椭圆轨道的变轨规律分析。
21、牛顿第三定律
主要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低点、最高点中求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对细绳的拉力问题,竖直方向上的蹦床运动中求人对蹦床的作用力,连续体冲击问题中求流体冲击力等问题。
板块二 功和能
1、功与功率
(1)用功的定义式计算力F的功时,一定要清楚三个要素:①研究对象,即对谁做功;②哪个力做功,特别是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要找准力;③位移S,即“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体”“对地的位移”(绝对位移)。
【例7】如图,小物块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2)摩擦生热:发生相对滑动的两物体间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负功)等于转化的内能的相反数,即,S相是两物体的相对滑动路程。注意将摩擦力的功和摩擦生热区分开——摩擦力的功,位移必须是受力物体对地的位移,而摩擦生热计算式中s是相对滑动路程。
(3)求某个力的功率时一定要搞清是求瞬时功率还是求平均功率。
(4)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式不是P=Fv,而是P=FvF,只有在速度与力方向一致时,vF=v,才有,比如机车牵引力功率。
(5)在机车启动问题中所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计算公式,式中F为牵引力,v为机车瞬时速度。
2、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的要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题目中能否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最显著的标志是“光滑”二字(不计一切摩擦)。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多种,要认真区别开来。如果用E表示总的机械能,用E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在字母前面加上“△”表示各种能量的增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①以始末状态机械能相等列方程:EP1+EK1=EP2+EK2;
②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列方程:△EP=-△EK;
③以能量的转移列方程:△EA=-△EB。
需要注意的是:凡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的问题,动能定理一定也能解决,而且动能定理不需要设定零势能。
3、高中常见的5种能量的分析:
在运用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分析物理过程中,首先要清楚物理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参与转化,再根据能量的构成和转化情况选择恰当的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式列方程求解,一般情况下有如下所示的几种能量:
(1)动能:物体的动能变化总是与速度大小相对应,审题时结合物体速度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清楚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
(2)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总是与物体的高度变化相对应,根据高度的变化分析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3)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总是与弹簧的型变量相对应,同一弹簧形变量大小相等(无论是压缩还是拉伸)则弹性势能相等,形变量大则弹性势能大:
(4)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与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相关:
(5)内能: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滑动,由于滑动摩擦力力做功而生热,即摩擦生热:
4、注意不要将动能和机械能混淆,不要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定理混淆。动能变化情况即速度大小变化情况,对应的是所有外力的功的代数和;机械能增加,一般来说速度大小未必增加,机械能的变化对应的是除重力(弹性力)外其他力的功。
5、对“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
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因此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仅受电场力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
6、对“力、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处理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最重要的两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一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板块三 电场、磁场、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1、电场的叠加
(1)三个及以上点电荷的电场叠加——组合法、对称法
(2)空间对称的圆环、球壳、球体的电场:对称法、填补法、等效法
2、电势相关问题
(1)叠加电场中的电势高低的判断:,
(2)电路、电容器中液滴的电势判断、升降——参考点的选取问题,φA=UAO,UAB的正负
3、Ep-x、φ-x、E-x图像:走势、斜率,画出x轴上的场强分布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
(1)同一加速、偏转电场:轨迹重合,但速度、时间、做功、能量等并不相同。
(2)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偏转时静电力的功的计算:WOA=qUOA=qEy,不要算成了W=qU(U为两板间电压)。
(3)电容器中偏转的临界问题:锯齿波偏转电压——电压太大,能否射出电容器。
5、电容器问题
(1)充放电机制:充电的条件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低于与其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放电的条件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高于与其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
说明:在电容不是很大、电路电阻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充放电时间一般都很短,缓慢移动极板时,充放电几乎是瞬间完成。
(2)动态问题:两类情况,两个公式——,。
(3)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相连(并联),静电计指针夹角大则电容器板间电压大,夹角小则电容器板间电压小。
(4)液滴滴数问题——注意最后一滴的计算与按实际取整。
6、磁场的叠加:几根通电导线的磁场的叠加——右手螺旋定则的准确理解:磁感应强度垂直与半径线;矢量叠加。
7、地磁场的分布:北半球,竖直分量向下;南半球,竖直分量向上;地球上各处,水平分量向北;赤道上空,磁感应强度水平向北。
8、空间想象能力:左手定则,立体图→平面图→立体图。
9、动态问题:带电粒子在有磁场的复合场中运动时,注意洛仑滋力f=qvB中v变化会引起f、弹力、摩擦力的变化从而导致加速度、速度动态变化。
10、实际仪器:
(1)示波管的原理(课本选修3—1P36思考与讨论):加速、偏转、匀速、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2)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结论及其理解:交变电压周期、粒子最大动能、加速时间。
(3)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压产生机制。
(4)霍尔效应:电势高低问题判断,先判断电流的受力方向,再根据载流子带电性质处理,注意电流微观表达式的应用。
11、所有涉及带电粒子的问题易错的几个方面:
①忘记带电粒子的正负或混淆;
②忘记考虑或判断粒子是否受重力作用;
③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时错将右手当左手;
④思维不严密,没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周期性运动而带来的多解;
⑤物理量的表示不规范或与试题所给符号不一致,如电荷的表示:q与e不分;
⑥涉及对粒子做功的问题时,正功、负功含混不清,特别是负功的两种说法:“××力做了多少功”与“克服××力做了多少功”的区别,处理方法:两种问法,两种设法,怎么问就怎么设。
板块四 直流、交流、感应电路
电流微观表达式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内阻的公式。
3、分不清电阻伏安特性曲线U—I图象和电源外特性曲线U—I图象,导致错误:
⑴ 对电源有:U=E-Ir,如图中a线。
⑵ 对定值电阻有:U=IR,如图中b线,a线和b线交点为定值电阻的工作电压电流。
⑶ 图中a线常用来分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实验。
⑷ 图中矩形OABD、OCPD和ABPC的“面积”分别表示电源的总功率、输出功率和内电阻消耗的功率。
(5)非线性电路的求解问题。
非线性电路(如含二极管、热敏电阻的电路等)的分析要用到图线相交法。要注意理解图象交点的物理意义。
(6)注意横纵坐标物理量,单位以及坐标原点是否为(0,0)
4、电路结构不清容易出错
(1)理想电压表、电容器在稳定电路中视为断路,该支路可抹去;
(2)电磁感应中应该首先找到哪些是电源,哪些是外电路,外电路的结构是怎样的,画出等效电路图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在实物图和电路图中尤其要标明内阻。
(3)注意支路焦耳热与回路总焦耳热、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区别。
5、动态电路问题及变压器动态电路:串反并同、三个决定关系、开关类动态电路——闭合,电阻减小为0,断开,电阻增大为无穷大;三个问题——电压、功率、物理意义及其变化与否。
6、电磁学中左右手用法的问题:涉及到安培力或者洛伦兹力用左手之外,其它全部都是用右手。
7、感应电路中电势高低的判断: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实际上判断的是感应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8、楞次定律的二级结论及其适用条件:来拒去留、增缩减扩、增反减同等,一般只适用于单向磁场情况。
9、电磁感应冷点:
(1)感生电场:楞次定律与涡旋电场方向。
(2)自感: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原来的值逐渐变化。
(3)涡流:涡旋电场或者动生电动势分布不均匀导致。
(4)电磁阻尼、电磁驱动——阻碍相对运动。
板块五 选修3-5
1、矢量性问题
动量守恒方程、动量定理方程均是矢量方程,必须先规定好正方向,然后将过程前后速度带入正负号在纳入方程,计算的最终结果也要注意交代方向。
2、完全非弹性碰撞(结为一体,共速),存在机械能损失。
3、参考系选择错误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都只适用于惯性系。因此再在用这些规律解题时,必须选择地面为参考系,要避免子弹打木块模型中将相对位移和对地位移混淆。
4、遏止电压的理解与计算
光电效应中遏止电压是指这样一个反向电压,它使得最有可能运动到收集极的光电子刚好不能运动到收集极(即在收集极附近速度减为零)。“最有可能运动到收集极的光电子”是指具有最大初动能且速度直接指向收集极的光电子。则:
由能量守恒,有
由动能定理,有
两式联立即可得到遏止电压与入射光子频率的关系。
5、频率条件的准确理解
(1)光子的吸收:“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2)电子能量的吸收:动能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之差的电子能量能被吸收,吸收的数值是两个能级之差;剩余的能量电子带走。
(3)原子电离:电离态——电子脱离原子时速度也为零的状态,此时“原子—电子”系统能量值为E∞=0;要使处于量子数为n的原子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是。
6、基本粒子的书写
粒子: β粒子(电子): 中子: 质子:或
7、核能计算中的单位问题
,1MeV=106eV,1GeV=109eV,1u=931.5MeV
8、物理学常识
(1)光电效应的发现者、解释者、意义;
(2)阴极射线的发现者、解释者、意义;
(3)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解释者、意义;
(4)天然放射线的发现者和意义,三种射线的产生、本质、电离本领、贯穿本领和速度;
(5)半衰期:①微观概率概念、宏观统计概念,②只于原子核内结构有关,而与核外甚至整个原子分子状态无关——如化合状态、温度、压强都不影响原子核内部结构,因此不会引起半衰期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磁场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带电体在叠加场中运动的归类分析,常见电学仪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7 难点捞分点,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游标卡尺,摩擦力做功与摩擦生热,能量-位移图象,卫星变轨问题,双星系统,卫星追击相遇问题,示波管示波问题,电源电动势\路端电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1 物理学史部分,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修2,笛卡尔,胡克,开普勒,牛顿,亚当斯,哈雷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卡文迪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