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评优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皋兰四中王桂花,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2、解释重点字词,掌握特殊句式,理解文义。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4、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一、简介课文背景 读注释(1)《左传》
二、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1) 曹刿 (2) 肉食者鄙(3) 弗 敢加也 (4) 小惠未遍(5)小信未孚 (6) 下视其辙 (7)登轼 而望 (8)彼竭 我盈(9)望其旗靡 (10)牺牲玉帛
三、古今异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狱 )
肉食者谋之 代词 代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 的 忠之属也 结构助词 的 公与之乘 代词 指曹刿公将鼓之 语气助词 不译
特殊句式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译:凭什么作战?夫战,勇气也(判断句)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可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讨论。 战前 战中 战后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他的特点,他在战前、战中、战后做了什么?
战前 战中 战后 曹刿(远谋) 请见 参战 论战
布置作业:
1、搜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2、课后第一题。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2)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3)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深入文本
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1)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3)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谋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鄙”,具体表现在: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3、取胜而不知胜。缺点:政治无能 军事无知 目光短浅 鲁莽草率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件pptx、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文学常识,背景链接,基础过关,何以战,必以分人,介词把,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名词原因缘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20 曹刿论战精品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第1课时,作品简介,写作背景,初读课文,①古今异义,今义隔开不连接,今义粗俗低下,今义监狱,今义忠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