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题型一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练习(含解析)
展开1. (2019河南)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SO2、C6H12O6 B. 复合肥料:KNO3、CO(NH2)2
C.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 D. 有机物:C2H5OH、CH3COOH
2. (2019铜仁改编)以下物质名称、俗名及分类对应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小苏打—盐 B. 氢氧化钠—纯碱—碱
C. 氧化钙—熟石灰—氧化物 D. C60—金刚石—单质
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X、Y、Z之间的形象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选项符合该关系的是( )
第3题图
类型2 归纳法、模型法
4. (2019随州)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5. (2019宿迁)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pH:eq \(――→,\s\up7(肥皂水 生理盐水 胃液),\s\d5(由大到小)) B. 空气的成分:eq \(――→,\s\up7(O2 N2 CO2),\s\d5(由多到少))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eq \(――→,\s\up7(O Al Si),\s\d5(由多到少)) D. 金属的活动性:eq \(――→,\s\up7(Zn Mg Cu),\s\d5(由强到弱))
6. (2019青岛)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类型3 分析、推理法
7. (2019江西改编)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8. (2019泰州改编)(多选)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与性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C.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9. (2019兰州改编)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 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 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D.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类型4 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10.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以下实验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11. (2019遵义)“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第11题图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________(填名称)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
(3)①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
类型5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12. (2019天津)“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13. (2019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1. D 【解析】C6H12O6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KNO3中含有钾和氮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CO(NH2)2中只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料,B错误;Ca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Se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错误;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D正确。
2. A 3. C
4. A 【解析】①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以推测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③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置换反应中有单质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A全部正确;③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放热反应,B部分错误;③酸碱盐的溶液中含有离子,但溶剂是由分子构成的,C部分错误;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碳酸钙;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D全部错误。
5. A 【解析】肥皂水显碱性,pH>7,生理盐水显中性,pH=7,胃液显酸性,pH<7,A正确;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氧气的体积分数,B错误;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C错误;锌、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铜,D错误。
6. B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A错误;化合物包含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中除去CO、CO2、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其他属于有机物,B正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错误;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
7. B 【解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和分子也不带电,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之元素守恒,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B正确;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仅含氧元素,C错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H2O,D错误。
8. BC 【解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A错误;稀硫酸和盐酸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属于酸,所以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正确;构成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C正确;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因此不能解离出OH-,故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错误。
9. A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NaHCO3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属于分解反应,A正确;pH<7的溶液呈酸性,但酸雨是pH<5.6的雨水,B错误;人类利用的能量并非全部由化学反应提供,如太阳能,C错误;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单质,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D错误。
10. D
11. (1)Na2SO4(合理即可) (2)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溶剂的种类 ②溶质的种类
【解析】(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利用对比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可选择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由此得出结论。(2)图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时火星飞溅到红磷处引燃红磷,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图三中比较A、B试管中现象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补充试管C蔗糖可溶于水中形成无色溶液,与A对比,可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即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12. B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
13. C 【解析】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上升是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A错误;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B错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即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C正确;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都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D错误。选项
X
Y
Z
A
纯净物
氧化物
氯酸钾
B
可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
天然气
C
元素
金属元素
Au
D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
高压水枪灭火
A. 守恒观
B. 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
气都是吸热反应
C. 微粒观
D. 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
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③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
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
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滚动小专题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滚动小专题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