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质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导入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图片:李时珍等科学家、明长城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视频—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介绍李时珍从而引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小组对学完成导学案
(二)老师展示本节课任务卡
师:今天,我们奔跑吧同学再出发,首先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三张任务卡:
任务一:寻找明代科学家
任务二:介绍明代建筑物
任务三:推荐明代文学
师:下面我们进入群学来完成本节课的三个任务。
(三)小组群学完成三张任务卡,老师分配任务
(四)分小组展示小组合作的任务卡
1、学生以颁奖典礼—我最喜欢的明代科学家形式完成任务卡一。
2、师:总结李时珍的时候列举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3、师:在总结完宋应星之后完成书本中的问题: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4、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
5、教师点评归纳后,小组展示任务卡二。
6、学生多媒体展示明长城与北京城,教师总结点评。
7、小组合作以“朗读者”形式展示任务卡三—明代文学作品。
师:多媒体展示表格总结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8、教师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9、师: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
待学生回答后总结答案: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完成连线和选择题。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体会到了那群怀揣理想艰苦专研的科学家勇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然而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更没产生近代科学知识,加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使得看似先进的明清科技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落后了。
本节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卡,设计出以“颁奖典礼”的形式介绍科学家,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明长城和北京城,以“朗读者”的形式介绍文学作品,形式多样设计新颖,可见用心创新,但是在总结问题时,涉及到前后知识点贯穿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不足,以后要加强前后知识点的复习。
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学习目标,重难点,精讲释疑,引导点拨,反馈矫正,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