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选修3-4第十二章第7节多普勒效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普勒效应》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第12章第7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个课时,主要学习波的一种现象------多普勒效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难点:
1.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对多普勒效应成因的探究论证。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密切,学生应该是比较容易感知和掌握的。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从物理现象入手,通过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论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普勒效应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六、教具和六、课前准备
1蜂鸣器
2、学生准备:把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内容做完整并且核对答案。
3、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还有教具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波的知识,例如,波的干涉、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今天我们在来学习另外一种有关波的物理现象。请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
1)蜂鸣器静止,学生听声音有无变化;
2)两个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前后,手中牵一根绳,让发生器在绳上快速运动,其他学生注意听声音有无变化.
[学生叙述听到的声音情况]
1)静止时,听不到声音的变化;
2)发生器靠近时,声音变得尖锐(音调变高);发生器远离时,声音变得低沉(音调变低).
【问题】生活中有无类似的现象?
学生举例:行驶中的汽车鸣笛;火车鸣笛进站;飞机起飞等
【录像】行驶中鸣笛的汽车和火车。
【问题】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
音调的高低由声源频率的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学生乐器演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乐律C 调音节中各音的频率。
【问题】回忆实验和录像,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听到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相对运动。
【引入新课】这种由于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板书】多普勒效应
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提出并作出解释的,因此叫做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成因分析
【问题】多普勒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平时我们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那么大家有无想过,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在产生多普勒现象时有无可以遵循的物理规律存在?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多普勒效应的形成原因。
【问题】在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感受到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频率相同吗?
声源的频率: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观察者的接受到的频率: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的。
【问题】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那么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的频率二者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实际的多普勒效应比较复杂,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现象,即当波源和观察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相对运动时的情况。
【问题】那么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者和波源的运动情况可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通过研究这几种情况下的普勒效应来探究其成因。
1.当波源S和观察者A都相对介质都静止,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
【课件展示】:声波每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传播一个波长的球面波。
从声波传到观察者计时,假设波源频率为20Hz,即波源每秒发出20个完全波,这20个完全波通过观察者的时间为1S,即观察者每秒接收20个完全波,
结论:不发生多普勒效应。
2.当波源S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A相对介质运动时:
①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时;
情景同前,假设观察者在1s内由A运动到B点,则波源在1s内发出完全波的个数仍为20个不变,但观察者在1s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1个,为21个,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课件展示】
②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如1s观察者从A点运动到C点,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受到19个完全波,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观察者A相对介质不动,波源S相对介质运动。(即实验演示的情景)
请学生分析原因。
【课件展示】
【实验验证】水波的多普勒效应。
C
S
A
B
教师:波源和观察者均相对运动的情况比较复杂,课上不作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思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讨论对多普勒效应进行总结。
【结论】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注意】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声波的多普勒现象,提出了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解释了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得出了多普勒效应的定性规律。这便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的科学方法。
事实上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物理规律源于生活和研究,又能为我们的所应用,如果你作为一个研究者,你认为多普勒效应能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
【教师引导】接收频率与相对运动的速度通过推导可建立定量关系,因此根据多普勒效应不仅可以判断速度的方向,也可以测定速度的大小。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问题】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有哪些?
1.(定量)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2.测速:例如,交警用的雷达测速仪、用光的多普勒效应测天体的速度、多普勒水流测速仪。
【视频】
【问题】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多普勒效应的成因,现在你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测速的原理
原理: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一般是红外线),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指示汽车的速度.
3.彩超: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底血管的病变.
【视频】
4.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4.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视频展示】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 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红移现象”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板书设计
1.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2.两个概念:
波源频率:波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接收频率: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完全波的个数。
3.规律: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应用:
唱名
d
re
mi
fa
sl
la
si
d(高)
f/Hz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495
528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案,共4页。
2021学年5 多普勒效应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5 多普勒效应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跟踪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