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88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88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选修5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 水文灾害、生物灾害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类型 | 洪水 | 涝渍 | |
实质 | 是特大①__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②__________ | 是③__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 | |
形成 条件 | 以④______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 | ⑤______弱,⑥______不畅,地势低洼 | |
分 布
| 纬度 |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 | |
气候 区 | 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
地形 区 | 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 低湿洼地 |
2.风暴潮
(1)定义:指由于⑦____________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主要类型
类型 | 台风风暴潮 | 温带风暴潮 |
发生季节 | 夏秋 | ⑧______ |
多发地区 | 受⑨______影响的沿岸地区 | 中纬度沿海地区 |
热带气旋区 | ⑩______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地区 | |
特点 |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 增水过程相对⑪______ |
二、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1.病害
(1)分类
类型 | 常见病害 |
农作物病害 | 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
森林病害 | 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
(2)病因
(3)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
类型 | 常见虫害 | 最危险虫害 |
农作物虫害 | 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 蝗虫 |
森林虫害 | 松材线虫、⑭________、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 松材线虫 |
3.鼠害
(1)重灾区:⑮______、⑯______及⑰______。
(2)危害
→
4.虫鼠害成因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概念: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____________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2.内容
主要 灾害带 | 环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带 | __________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
主要灾害 | 全球75%的______、80%以上的________、2/3的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 全球__________、风暴潮灾害、__________、地质灾害最严重地区 |
灾害严 重原因 | 人口______________、经济______ | 中纬度地带人口稠密、地势________、地形______ |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洪涝灾害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考查点2 风暴潮灾害
2.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
考查点3 生物灾害
3.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
B.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等
C.蝗灾的发生与洪涝有密切关系
D.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考查点4 主要自然灾害带
4.环太平洋地带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 ③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 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列表法比较记忆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4~5月份,长江中下游遭遇严重旱灾牵动人心。一进入6月份,旱灾预警没来得及解除,南方多省就因骤降两轮暴雨,一夜间由旱转涝。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13日20时,两次灾害过程造成105人死亡,失踪63人。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5)对洪水可以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进行防御。
方法技巧
| 洪水 | 雨涝 |
概念 | 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 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 |
危害 | 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
“思考”教材P14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集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思考”教材P17
大洲 名称 | 自然灾害特点 |
亚洲 |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 |
欧洲 | 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 |
非洲 | 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
北美洲 |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 |
南美洲 | 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 |
大洋洲 | 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 |
“活动”教材P17
把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有上网条件,可以使用搜索引擎(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等),输入关键词及其组合,快速、有效地收集网络资料。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到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收集报刊、书籍资料。第二步,收集的案例要有代表性,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有利于理解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多个案例可以显示出自然灾害的链发性、群聚性、群发性等特征。第三步,分小组编写手抄报,互相阅读,进行评比,并把优秀的张贴到读报栏公布。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地表径流 ②上涨而泛滥 ③洼地积水 ④降水 ⑤蒸发 ⑥排水 ⑦强烈大风 ⑧春秋 ⑨台风 ⑩温带 ⑪平缓 ⑫变异 ⑬外来病原体 ⑭松毛虫 ⑮农田 ⑯牧场 ⑰森林 ⑱繁殖 ⑲适应 ⑳天敌 带状分布 太平洋沿岸 北纬20˚~50˚ 火山 地震 水旱灾害 台风灾害 集中 发达 高差大 复杂
基础达标练
1.D [洪涝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2.D [风暴潮是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起的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3.B [病虫害的发生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外来病原体入侵有关;蝗灾的发生与旱灾关系密切;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4.D [环太平洋灾害带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吻合,多火山、地震灾害。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位于海陆交接处,受海洋灾害影响大,多风暴潮、海啸。]
方法技巧练
(1)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降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等。
(3)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雨涝期光照、热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碍甚至死亡。
(5)工程 非工程
解析 雨涝灾害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造成低洼地区淹没、积水现象,其形成既有气象因素又有地形因素。
地理选修6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选修6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