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展开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1.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世界。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毒性强,使人患病 B.个体微小
C.能进行繁殖 D.能进行运动
2.下表是某同学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使用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选项是( )
A
B
C
D
目镜(×)
5
10
40
10
物镜(×)
10
40
40
10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结果,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组织
C.细胞分化直接形成各种器官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液泡不断增大
5.下列关于一个番茄果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番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B.番茄由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组织构成
C.番茄的果皮是保护组织
D.番茄内有输导组织
6.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取青蒿素一般要把黄花蒿茎叶晒干去除水分,水分主要存在于黄花蒿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液泡
7.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与细胞的哪个结构有关(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8.“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9.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带、石花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
B.葫芦藓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桫椤是一种优质的绿肥和饲料
D.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粮食作物
10.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促进果实成熟 D.增强光合作用
11.鲨鱼属于“鱼纲”,鲸鱼属于“哺乳纲”,下列特征中哪项是把它们分开的主要依据之一( )
A.运动方式 B.生活环境 C.生殖方式 D.体型大小
12.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兔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B.海豚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C.蛔虫有口无肛门,适于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
D.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且体温不恒定,适于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层
13.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4.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青蛙冬眠 B.心脏跳动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1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蜂飞蝶舞”、“草长萤飞”、“鹰击长空”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动物的飞行。以下关于动物飞行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飞行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的环境
B.会飞行的动物都具有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恒温动物
C.飞行使动物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D.飞行动物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逃避敌害
17.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18.我国部分海域发生的赤潮导致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为避免发生贝类食物中毒事件,多地暂时禁止销售食用海虹等多种贝类。根据所学知识,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由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B.大气中约有90%的氧气由藻类植物提供
C.赤潮可以给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一般生活在水中
19.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B.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射墨汁逃跑,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防御行为
C.引体向上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
D.运动时,关节囊分泌的滑液以及关节软骨使关节保持灵活
20.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21.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2.如图是人体关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软骨 B.②是关节窝
C.③是关节腔 D.④是关节头
23.近年来,各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跑步、跳绳、踢毽、跳舞等多种运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绕着关节活动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一个动作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D.运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
24.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关系是( )
A.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软体动物
B.运动器官 足 鳍
C.狼的牙齿 门齿 犬齿
D.恒温动物 鸟类 哺乳类
25.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可以利用芽孢繁殖,所以很难被杀死
B.酵母菌、霉菌等多数真菌都是由菌丝构成的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抗生素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下面为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内容,请分析回答:
(1)显微镜的结构:
①能使镜筒快速上升的结构是[ ] 。
②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某同学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他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则除去小污点的方法是 。
②若在载玻片上放一块写有很小“p”字母的透明纸片,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
(3)异常情况分析:
①李明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②张强在对光时,看到显微镜内一片黑暗,可能的原因是(两点) 、 。
27.(11分)我们都曾经制作并观察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是王林同学做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图片。
①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
②若王林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图二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图一中步骤 操作不当。正确的操作步骤应是 。
③若王林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三甲所示物像,则要从图三甲变成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④王林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后,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哪组结构 。
A.细胞壁和液泡
B.细胞膜和细胞质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核和线粒体
(2)图四为王林调整后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①图四中这些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联合在一起形成了 ,具有保护功能。
②人的口腔中还有结缔组织和 ,所以当我们不小心牙齿咬破口腔表面时会感到流血和疼痛。
③人的口腔里还有舌头,舌头其中有肌肉组织,所以能够灵活运动,可以辅助发音和搅拌食物。
④由上述分析,可见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口腔属于 。
⑤口腔能够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与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起构成了 ,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由此,我们可以写出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 。
28.(10分)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中的曲线表示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代表的细胞结构是丙图中[ ] ,其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图甲中的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 进出;此结构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那么此株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甲图中B代表的细胞结构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 。
(3)分析乙图中的曲线a、b,判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是 ,其进行的场所是图丙中的[ ] 。
(4)请写出图丙中几个结构的名称[3] ,[5] ,[6] 。
29.(9分)如图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鲫鱼5种动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用字母表示)。
(2)动物都有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适于水中生活的E,用 呼吸,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B,身体内有辅助呼吸的 ,此类动物特殊的呼吸方式为 。适于陆地生活的D,其体表包着坚韧的 ,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 。
(3)C的幼体生活在 ,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0.(5分)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动花盘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境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运花盘对它产生刺激了吗?
(2)作出假设:当我们搬运石块时,会发现石块下的泥土潮湿,这时会发现石块下有很多鼠妇,而干燥的土壤则很难发现鼠妇的存在。由此可以对鼠妇生活环境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为证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某小组在设计实验装置时,为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应该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4)实施实验时,如果铺在铁盘里的沙土上有小石块,鼠妇可以钻到明亮部分的小石块下面避光。下列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中,比较好的做法是 。
A.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明亮的一组
B.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阴暗的一组
C.把石块下的鼠妇弄出来继续实验
D.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如果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对最终的结果该小组利用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31.(7分)为探究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因素,某校社团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请分析回答。
探究一:将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增加量(mL)
1
根
红
22
0
2
叶
红
22
120
3
叶
绿
22
15
(1)若选择1号和2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是 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2)若选择2号和3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是 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3)1号容器中氧气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若将2号和3号容器中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够制造 ,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
探究二:若该社团想继续探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图。
(5)据图可以看出,与M点相比,N点时单株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应当 。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1.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世界。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毒性强,使人患病 B.个体微小
C.能进行繁殖 D.能进行运动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而能使人患病、个体微小、能运动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植物属于生物,但是不能运动。
故选:C。
2.下表是某同学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使用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选项是( )
A
B
C
D
目镜(×)
5
10
40
10
物镜(×)
10
40
40
10
A.A B.B C.C D.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40=16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5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5×、物镜10×.
故选:A。
3.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解答】解: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所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为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光线透过物体的结构进入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物体的结构,A正确;
B、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视野变暗。因此要使视野变亮,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B错误;
C、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较大,可以粗略的找到待观测物的位置,因此对光时,用低倍镜正对光孔,C错误;
D、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结果,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组织
C.细胞分化直接形成各种器官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液泡不断增大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解答】解:A.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而细胞的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故A不正确。
B.细胞的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B正确。
C.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故C不正确。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液泡不断增大使细胞生长过程发生的变化,并且只有植物细胞有液泡。故D不正确。
故选:B。
5.下列关于一个番茄果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番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B.番茄由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组织构成
C.番茄的果皮是保护组织
D.番茄内有输导组织
【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A、番茄使果实,六大器官之一,属于器官,A正确。
B、番茄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果肉里面的筋络属于输导组织,B错误。
C、番茄的果皮对整个果实起一个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正确。
D、番茄内的筋络属于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B。
6.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取青蒿素一般要把黄花蒿茎叶晒干去除水分,水分主要存在于黄花蒿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液泡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解答即可。
【解答】解: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一层透明的薄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错误;
B、细胞核里面含有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染色体等,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里面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范围太大,不够具体,C错误;
D、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如糖类、水等,酸味、甜味、苦味、辣味等物质在液泡内的细胞液里,青蒿属于植物,因此青蒿素存在于细胞的液泡内,D正确;
故选:D。
7.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与细胞的哪个结构有关(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分析】解答此题需明确,细胞核的功能及细胞核内基因的功能.
【解答】解:A、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中进行,故不选。
B、细胞膜有多种生理功能。比如说,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等。其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故不选。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对于物种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不选。
故选:C。
8.“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分析】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就是在非洲森林这种自然状态下记录了黑猩猩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故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D、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分析: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带、石花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
B.葫芦藓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桫椤是一种优质的绿肥和饲料
D.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粮食作物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解:A、海带、石花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A正确;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桫椤属于蕨类植物,不能做绿肥和饲料,C错误;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其中有许多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D正确。
故选:C。
10.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促进果实成熟 D.增强光合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弱。据此原理,在贮存种子、果蔬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种子、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
故选:A。
11.鲨鱼属于“鱼纲”,鲸鱼属于“哺乳纲”,下列特征中哪项是把它们分开的主要依据之一( )
A.运动方式 B.生活环境 C.生殖方式 D.体型大小
【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大脑发达,体内有膈,胎生哺乳.据此解答.
【解答】解:鲨鱼属于鱼类,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生殖方式为卵生,而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胎生哺乳。所以把鲨鱼和鲸鱼分开的主要依据是生殖方式。
故选:C。
12.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兔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B.海豚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C.蛔虫有口无肛门,适于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
D.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且体温不恒定,适于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层
【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结合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解答。
【解答】解:A、家兔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膈,用肺呼吸,正确;
B、海豚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正确;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养料生活,所以消化管结构简单,而不是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错误;
D、蚯蚓属于变温动物,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因为土壤的深层温度变化不大,蚯蚓的体温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的生活,正确。
故选:C。
13.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举起右手宣誓过程是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A。
14.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青蛙冬眠 B.心脏跳动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分析】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解答】解:ACD、“青蛙冬眠”、“鸟类育雏”、“蜜蜂采蜜”,都属于动物行为。
B、“心脏跳动”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心脏跳动”不属于动物行为。
所以,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心脏跳动”。
故选:B。
1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③由遗传因索决定的,属于①先天性行为。
故选:A。
16.“蜂飞蝶舞”、“草长萤飞”、“鹰击长空”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动物的飞行。以下关于动物飞行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飞行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的环境
B.会飞行的动物都具有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恒温动物
C.飞行使动物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D.飞行动物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逃避敌害
【分析】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形态结构是相适应的,此题可根据动物运动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飞行是动物的运动方式之一,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飞行的动物,都具有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如蝴蝶,但它不是恒温动物,如蝙蝠的运动方式是飞行,翼是其飞行器官,它是恒温动物,由此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7.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解答】解: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故选:D。
18.我国部分海域发生的赤潮导致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为避免发生贝类食物中毒事件,多地暂时禁止销售食用海虹等多种贝类。根据所学知识,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由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B.大气中约有90%的氧气由藻类植物提供
C.赤潮可以给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一般生活在水中
【分析】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答】解:AC、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所以称为“赤潮”,在淡水中称为“水华”。赤潮会使海洋生物缺氧,A正确,C错误;
B、藻类植物的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95%的氧气为藻类植物所提供,B正确;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D正确。
故选:C。
19.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B.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射墨汁逃跑,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防御行为
C.引体向上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
D.运动时,关节囊分泌的滑液以及关节软骨使关节保持灵活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A正确。
B、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引体向上时,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C正确。
D、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答】解:ABC、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ABC不符合题意;
D、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目的是保证根的呼吸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解答】解: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B、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大力开展植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C、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等,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D、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已经出现超出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所以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故选:C。
22.如图是人体关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软骨 B.②是关节窝
C.③是关节腔 D.④是关节头
【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由关节的模式图可知:①关节软骨,②关节窝,③关节囊,④关节头。
【解答】解:图中①是关节软骨,②是关节窝,③是关节囊,④是关节头。可见C错误。
故选:C。
23.近年来,各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跑步、跳绳、踢毽、跳舞等多种运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绕着关节活动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一个动作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D.运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
【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因此,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解答】解:A、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正确;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正确;
C、一个动作是由两组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共同配合完成的,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C不正确;
D、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运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D正确。
故选:C。
24.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关系是( )
A.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软体动物
B.运动器官 足 鳍
C.狼的牙齿 门齿 犬齿
D.恒温动物 鸟类 哺乳类
【分析】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3、Ⅰ包括Ⅱ、Ⅲ,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解答】解:A、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足和鳍都属于运动器官,B不符合题意。
C、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C不符合题意。
D、鸟类和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可以利用芽孢繁殖,所以很难被杀死
B.酵母菌、霉菌等多数真菌都是由菌丝构成的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抗生素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多、分布广
(2)抗生素可以抑制会杀死细菌
【解答】解: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方式,A错误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霉菌是多细胞的真菌,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下面为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内容,请分析回答:
(1)显微镜的结构:
①能使镜筒快速上升的结构是[ 10 ] 粗准焦螺旋 。
②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7 ] 遮光器 和[ 9 ] 反光镜 。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某同学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他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则除去小污点的方法是 用擦镜纸擦拭物镜 。
②若在载玻片上放一块写有很小“p”字母的透明纸片,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d 。
(3)异常情况分析:
①李明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最可能的原因是 遮挡了光线 。
②张强在对光时,看到显微镜内一片黑暗,可能的原因是(两点) 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 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
【分析】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壁、11载物台、13镜柱、14镜座,据此解答.
【解答】解:(1)显微镜的结构:
①10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
②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转换器和9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某同学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他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则除去小污点的方法是用擦镜纸擦拭物镜;
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所以若在载玻片上放一块写有很小“p”字母的透明纸片,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d”;
(3)异常情况分析:
①小明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最可能的原因是遮挡了光线;
②某同学在对光时,看到显微镜内一片黑暗,可能的原因是光圈没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对准光源或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任答两点).
故答案为:
(1)①10粗准焦螺旋;
②7遮光器;9反光镜;
(2)①用擦镜纸擦拭物镜;
②d
(3)①遮挡了光线;
②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27.(11分)我们都曾经制作并观察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是王林同学做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图片。
①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a→d→b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
②若王林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图二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图一中步骤 d 操作不当。正确的操作步骤应是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
③若王林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三甲所示物像,则要从图三甲变成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 左下方 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④王林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后,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哪组结构 A 。
A.细胞壁和液泡
B.细胞膜和细胞质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核和线粒体
(2)图四为王林调整后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①图四中这些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联合在一起形成了 上皮组织 ,具有保护功能。
②人的口腔中还有结缔组织和 神经组织 ,所以当我们不小心牙齿咬破口腔表面时会感到流血和疼痛。
③人的口腔里还有舌头,舌头其中有肌肉组织,所以能够灵活运动,可以辅助发音和搅拌食物。
④由上述分析,可见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口腔属于 器官 。
⑤口腔能够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与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起构成了 消化系统 ,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由此,我们可以写出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拨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1)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a取、涂、d盖、b染。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②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盖片)操作不当。正确的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③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三甲,要从图三甲变成图三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和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所以,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细胞壁和液泡,可见A正确。
(2)①图四观察的是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细胞群,即上皮组织。
②当我们不小心用牙齿咬破口腔表面时会感到流血和疼痛,说明口腔内含有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④由上述可知,口腔内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由此可见,口腔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
⑤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具有消化功能,它与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进一步组成消化系统,用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由此可见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①c→a→d→b;生理盐水;
②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③左下方;
④A;
(2)①上皮组织;
②神经组织;
④器官;
⑤消化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8.(10分)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中的曲线表示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代表的细胞结构是丙图中[ 2 ] 叶绿体 ,其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光合作用 。图甲中的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 气孔 进出;此结构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那么此株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蒸腾作用 。
(2)甲图中B代表的细胞结构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3)分析乙图中的曲线a、b,判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是 呼吸作用 ,其进行的场所是图丙中的[ 7 ] 线粒体 。
(4)请写出图丙中几个结构的名称[3] 细胞核 ,[5] 细胞质 ,[6] 液泡 。
【分析】(1)甲图A是叶绿体,B线粒体,乙图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图丙植物细胞结构图,1细胞壁,2叶绿体,3细胞核,4细胞膜,5细胞质,6液泡,7线粒体。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解:(1)甲图中的A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其内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是丙图中的结构2.甲图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气孔进出,气孔叶是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具有向上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2)甲图中的B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内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乙图中的曲线a在有光的时间才能进行,说明是光合作用,b有光无光都进行,不受光的限制,说明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图丙中的7是线粒体。
(4)图丙植物细胞结构图,1细胞壁,2叶绿体,3细胞核,4细胞膜,5细胞质,6液泡,7线粒体。
故答案为:(1)[2]叶绿体; 光合作用; 气孔; 蒸腾作用
(2)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7]线粒体
(4)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29.(9分)如图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鲫鱼5种动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软体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D (用字母表示)。
(2)动物都有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适于水中生活的E,用 鳃 呼吸,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B,身体内有辅助呼吸的 气囊 ,此类动物特殊的呼吸方式为 双重呼吸 。适于陆地生活的D,其体表包着坚韧的 外骨骼 ,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 。
(3)C的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 肺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
【解答】解:(1)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贝壳,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体内都无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2)E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C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1)软体;D;
(2)鳃;气囊;双重呼吸外骨骼;体内水分蒸发;
(3)水中;肺。
30.(5分)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动花盘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境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A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运花盘对它产生刺激了吗?
(2)作出假设:当我们搬运石块时,会发现石块下的泥土潮湿,这时会发现石块下有很多鼠妇,而干燥的土壤则很难发现鼠妇的存在。由此可以对鼠妇生活环境作出的假设是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
(3)设计实验:为证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某小组在设计实验装置时,为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应该 B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4)实施实验时,如果铺在铁盘里的沙土上有小石块,鼠妇可以钻到明亮部分的小石块下面避光。下列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中,比较好的做法是 D 。
A.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明亮的一组
B.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阴暗的一组
C.把石块下的鼠妇弄出来继续实验
D.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如果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对最终的结果该小组利用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D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如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爬走的原因有很多如光的影响、水分的影响、搬动花盆的震动刺激等.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和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都具体、明确.故选A.
(2)根据当我们搬运石块时,会发现石块下的泥土潮湿,这时会发现石块下有很多鼠妇,而干燥的土壤则很难发现鼠妇的存在。,可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单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故选B.
(4)为了确保实验的单一变量,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处理时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故选D.
(5)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增多,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故答案为:(1)A
(2)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3)B
(4)D
(5)D
31.(7分)为探究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因素,某校社团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请分析回答。
探究一:将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增加量(mL)
1
根
红
22
0
2
叶
红
22
120
3
叶
绿
22
15
(1)若选择1号和2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是 不同器官 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2)若选择2号和3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是 光的颜色 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3)1号容器中氧气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 没有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若将2号和3号容器中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够制造 淀粉 ,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
探究二:若该社团想继续探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图。
(5)据图可以看出,与M点相比,N点时单株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 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导致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通风不畅导致缺少二氧化碳)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应当 合理密植 。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若选择1号和2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则探究的是不同器官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2)若选择2号和3号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的颜色,则探究的光的颜色是对氧气增加量的影响。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号容器中氧气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淀粉遇碘液变蓝,若将2号和3号容器中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5)若该社团想继续探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从如图曲线图可以看出,与M点相比,N点时单株玉米进行光合的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叶片互相遮挡导致光照不足(或通风不畅导致缺少二氧化碳),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
(1)不同器官
(2)光的颜色
(3)没有叶绿体
(4)淀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5)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导致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通风不畅导致缺少二氧化碳);合理密植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区2023-2024学年7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及docx、七年级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