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6 谋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谋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谋攻》是孙子兵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因此也有着“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称号。《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股将《孙子兵法》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这样说,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理解孙子的军事战略思想、战略原则和方法。
3、了解孙子的思想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翻译。
教学难点:1、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理解孙子的军事战略思想、战略原则和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阅读全文,准备工具书完成对文章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这就是历史上孙子练女兵的故事,孙武后来做了吴国将领,助力吴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今天我们就通过《谋攻》的学习,领略其兵法的高深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孙子兵法具体内容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孙子即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三、梳理字词
1、第一段
(1)凡:大凡,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对一般情况的总括,常出现在总结经验、概括规律的用语中。
(2)全:完全、使……整个降服,用作使动,全国:即“使全国”,意思是“使敌国整个降服”。下文“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中的“全”用法同此。
(3)屈人之兵: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2、第二段
(1)上兵伐谋:最好的战略方针是在谋略上战胜敌人。
(2)伐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
(3)修橹轒(fén)辒(yūn): 橹,大盾,攻城时用来防身;轒辒,攻城车。
(4)具器械:具,准备、备办。
(5)距闉(yīn):修筑攻城用的土山,用以窥视敌人城内的情况。距 通“具”,修治。:闉通“堙”,土山。
(6)蚁附之:蚁,像蚂蚁那样,名词作状语。
3、第三段
(1)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毁灭敌人的国家而用时不长。
(2)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
(3)顿:困顿、 疲惫。
4、第四段
(1)十:即“十倍”,十则围之:即“(吾)十(于敌),则围之”的省略。
(2)倍:两倍于敌。
(3)敌则能分之:双方势均力敌,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敌,对等、相当。
(4)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5、第五段
(1)夫将者国之辅也:夫,发语词,无实义。辅:辅佐者。
(2)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将帅才智周备,则国家一定强盛;将帅才智欠缺则国家一定衰弱。隙,裂缝、漏洞。
6、第六段
(1)所以患于军者:患,祸患,这里是造成祸患的意思,动词。“于军”,介宾短语,作“患”的补语。译为:国军对于军队的祸患有三种情况。
(2)谓之进:使之进。谓,使。
(3)縻军:束缚军队。縻,羁绊、束缚。
(4)三军:古时大国多设三军,称中军、上军(左军)、下军(右军)。这里是军队的统称。
(5)同三军之政:参与军队内部事务。
(6)惑:迷惑、惑乱。
(7)权:权变。
(8)任:指挥。
(9)是谓乱军引胜:这就叫自乱军心,致使敌人取胜。
7、第七段
(1)识众寡之用:识,了解。众,多。寡,寡少。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的兵力或者用人数少的兵力的各种战法。
(2)上下同欲:军种官兵同心同德。同欲:愿望一致。
(3)虞:料想,事先有准备。
(4)五者:意即“五种情况”。
(5)知胜之道:能预测胜利的规律。道,法则、规律。
8、第八段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百战而没有危险。
(2)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则或胜或负,没有必胜的把握。
【设计意图】梳理文言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四、作业布置
识记文中重要字词句,并会翻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用法。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形容词作动词,使……整个降服。
2、毁人之国而非之也。 久: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
3、必以全争于天下。 全: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策略。
4、十则围之。 十:数词作动词,有十倍。
5、识众寡之用者胜。 众:形容词作名词,众多的士兵。
寡:形容词作名词,极少的士兵。
用:动词作名词,运用方法。
6、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动词作名词,准备。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巩固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理解文本做基础。
二、文本分析
1、第一部分(1—3)论述谋攻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
明确:准备时间长,士兵伤亡大
2、第二部分(4)阐明谋攻原则在战术上的具体运用。
思考:国君在用兵打仗中应注意什么?
明确:不要强行牵制军队的行动,不要干涉军政大事。
3、第三部分(5—6)论述将帅在谋攻中的作用。
思考:孙子认为将帅在谋攻中的作用如何?
明确:将帅应善于辅国,将帅的作用不应受到削弱或抑制,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难。这也就是说明只有充分信任和发挥将帅的作用,才能夺取全胜。
4、第四部分(7—8)列举“知胜”之道,强调“知己知彼”,说明“知”是谋攻的基础。
思考1: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
(2)识众寡之用
(3)上下同欲
(4)以虞待不虞
(5)将能而君不御
思考2:本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哪几个要点?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1)士兵伐谋的思想
(2)国军与将帅的关系要摆正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理解:
(1)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士兵伐谋的思想,可以说是军事战略学中的大智慧。作为一般的军事将领,几乎共同地认定了一个道理:即将军的功勋应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尸骨上树起。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偏颇的观点。一个统兵的将帅如果只会从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善于从政治的、谋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他只能称得上是一个赳赳武夫,不是一个能驾驭战争之舟的英明统帅。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气,靠的是天道民心。而以战来屈人,多的是杀人掠地的霸气。王者之气能屈人,亦能服人,故能求得长久平安。而霸气压人,虽也能迫人顺服,但毕竟会埋下仇恨的火种,时机一到,反叛之火又会重燃。
(2)在规模浩大、持久的战争中,国君与将帅的关系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英明的国君也是国君,他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帅,因此,对一些诸如进攻撤退一类的军事行动,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预。作为亲临前线指挥战争的将帅,也不应因为国君对一场战争有什么要求而拘泥于国君的说词,而应该根据前线敌情我情的变化来临机处理一些重大的军务,不能让不了解前线军情的国君的一些决定干扰了自己的决心。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所以能成为军事征战中的格言,是因为他揭示了战争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规律。孙武认为,只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敌人,这样的将帅只能打一半的胜仗;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不明了,这样的将帅肯定打一仗败。只有对敌我双方兵力、火力、地形,天时、后勤保障、乃至将帅本身的性格秉性、爱好等都了然于心,才能打胜仗。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孙子兵法的精髓,学习兵法并对其加以创新运用。
三、合作探究
读下面的故事,分析其中蕴涵了孙子兵法中的哪些道理。
1、挟此余威,一书降燕(韩信只凭一纸书信未费一兵一卒,就替刘邦拿下了燕国的故事)
道理:不战而屈人之兵
2、岳飞大破金乌术的“铁塔兵”
公元1140年5月,金兵分四路向南宋王朝发动大举进攻。兀术决定使用所谓的常胜军“铁塔兵”和“拐子马”袭击郾城。“铁塔兵”是兀术从全军中挑选出来的亲随卫队,他们头戴铁盔,脸罩铁网,身披铁甲,脚穿铁鞋,浑身上下除了两只眼睛外,可以说是刀枪不入。“拐子马”是把战马从头顶到屁股,全盖上铁马甲,只因要跑,才不得不露四只马脚。铁兵骑在铁马上,真像一座座铁塔。“拐子马”跟“铁塔兵”相配合,士兵勇猛,马步迅速。在战场上,若对方人少,就实行包围,人多就左右冲击,着实厉害。
当岳飞得知兀术带领“铁塔兵”和“拐子马”前来进攻时,便具体分析敌情,决心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开战后,岳飞使用“盾牌军”冲入敌阵,他们左手拿着盾牌,不让“铁塔兵”的长枪、大刀伤着自己,右手紧握麻扎刀,只管举刀砍马脚。不一会儿,就把金兵杀得尸横遍野,从而一举歼灭了兀术的精锐,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郾城大捷。
道理:知己知彼,攻打弱点
【设计意图】通力合作,认识孙子兵法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围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中心论点,阐述了进攻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作者认为军事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要求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武装斗争统一起来。他的用兵之法就是集中兵力,攻敌弱点,打歼灭战。在战略战术上,孙子主张灵活运用,将帅要做好国君的助手;充分发挥作用;国君要了解情况,正确指挥。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集中反映了他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军事思想。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文中重要字词句的含义。
2、查阅资料,谈谈《孙子兵法》在当今时代有何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网络等手段拓展延伸,培养其抓取关键信息,组织观点的能力。
教学反思
《谋攻》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在中等偏上,故而在课堂上应注重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只有对基础知识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才能够熟练的分析文本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本思想。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其中的兵法思想,学生积极性较高,都能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课堂气氛很不错。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1 苏武传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1 苏武传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情导入,相关资料,理清脉络,知识总结,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 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 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味导入,相关常识,作者作品,文本分析,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战争与和平5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战争与和平5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情导入,文学常识,背景介绍,理清层次,知识梳理,合作探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