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6 谋攻教课ppt课件
展开1.了解孙武及《孙子兵法》。 2.理解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是齐国田完后裔,赐姓孙。吴王阖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阖闾重用,任命为将。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
“谋”是计谋,“攻”是攻击。孙子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创“谋攻”一词,用以阐述他对军事学上的卓见。只知兵攻,决胜于锋刃之下,纵能完全歼灭敌人,也绝不能保证我军无一伤亡,俗语云:“杀贼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警告我们,战争不论胜败,双方都会伤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刘邦也曾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孙子继《作战篇》后,提出“谋攻”问题,做系统的发挥,意义极为重大。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三、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哪几个要点?说说你的理解。
(2)国君与将帅的关系要摆正。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士兵伐谋的思想。
(1)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上兵伐谋的思想,可以说是军事战略学中的大智慧、大谋略。作为一般的军事将领,几乎共同地认定了一个道理:即将军的功勋应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尸骨上树起。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偏颇的观点。一个统兵的将帅如果只会从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善于从政治的、谋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话,他只能称得上是一个赳赳武夫,而不是一个能驾驭战争之舟的英明统帅。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气,靠的是天道民心。而以战来屈人,多的是杀人掠地的霸气。 王者之气能屈人,亦能服人,故能求得长久平安。 而霸气压人,虽也能迫人顺服,但毕竟埋仇恨的火种,时机一到,反叛之火又会重燃。
(2)在规模浩大、持久的战争中,国君与将帅的关系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英明的国君也是国君,他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帅,因此,对一些诸如进攻撤退一类的军事行动,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预。 作为亲临前线指挥战争的将帅,也不应因为国君对一场战争有什么要求而拘泥于国君的说词,而应该根据前线敌情我情的变化来临机处理一些重大的军务,不能让不了解前线军情的国君的一些决定干扰了自己的决心。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所以能成为军事征战中的格言,是因为他揭示了战争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规律。 孙武认为,只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敌人,这样的将帅只能打一半的胜仗;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不明了,两眼一抹黑,这样的将帅肯定打一仗败一仗。只有对敌我双方兵力、火力、地形,天时、后勤保障、乃至将帅本身的性格秉性、爱好等都了然于心,才能打一仗,胜一仗,百战不殆。
故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全国为上( )
屈人之兵(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个降服
名词作状语,像蚂蚁那样
本文内容丰富,而且所讲的道理又是深奥的兵法,但作者用笔却极其精练,比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句话既说明了攻城之弊,又从反面证明了“伐谋”之利。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概括精练,已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
1.孙武,《孙子兵法》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完成学案练习。2.预习《谏太宗十思疏》。
2020-2021学年小雅•采薇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小雅•采薇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诗经》地位,整体思路,课外拓展,借景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必修二致橡树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致橡树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谨以此篇献给,致橡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必修二5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5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该学些什么,关于《左传》,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故事背景,多音字,课文讲解,秦晋围郑,国危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