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综合与测试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篇有关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听范读,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óng)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jù) 学,弗 (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 :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óng)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 而射之。虽与之俱(jù) 学,弗 (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 :非然也。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者⑤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③,惟④弈秋之为听;
③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鹄②将至,思援③弓缴④而射之。
②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④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之①:指弈秋的教诲。之②:鸿鹄。
虽与之①俱②学,弗若③之矣④。
①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①是其②智弗若与③?曰④:非⑤然⑥也。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鸿鹄要到来,想拉弓箭把鸿鹄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了。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看图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通读课文,我们发现文中有很多“之”字,找一找,说一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之”的多种意思:①的;②指弈秋的教导;③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鸿鹄。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 (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虽与之俱学 ( )5.弗若之矣。 ( )
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的体会。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而第二个人在学习时三心二意,所以结果不同。
做任何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一心一意
心不在焉 左顾右盼 一心二用 心猿意马
你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吗?
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
一、解释词意。 弈: 诲: 善: 鸿鹄: 援: 俱: 弗若: 然:
下棋
教导
擅长
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引,拉
一起
不如
这样
二、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1.一人虽听之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 ( )4.弗若之矣 ( )
1. 背诵课文。2. 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读一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道理:做事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孔子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会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1.主人公是两个小孩子。
2.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两个小孩子辩日这件事。
看了课题,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著有《列子》,其学说归同于老、庄,是介于老、庄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传承人物。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自读《两小儿辩日》,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例句:孰为汝 /多知乎?
例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把手伸到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我以( )时去人( ),而( )时( )也。
我以( ),而( )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视觉感受:近的大,远的小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触觉感受:靠近热源感觉热 远离热源感觉凉
日初出大如( ),及日中则如( ),此不为( )乎?
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
想一想: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其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
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太阳的样子。
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于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中继续想象太阳。
从课文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罢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分角色表演“辩斗”的场景
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
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 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来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依你之见,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去人近?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一、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请找出下面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
三、读故事,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 背诵文言文。2. 搜集关于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和同学交流。
语文21 文言文二则综合与测试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21 文言文二则综合与测试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教学课件18文言文二则pptx、课文朗读18文言文二则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4 母鸡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4 母鸡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14母鸡pptx、课文朗读14母鸡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14刷子李教学课件pptx、14刷子李课文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