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01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02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以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文化传承载体的讲述不仅在于让学生知晓文化传承的多种途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承文化这一行为的开展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强烈的传承意识,而这种责任意识能够延续的保障便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因此,引领学生树立对中华文化坚定的自信,激发学生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这堂课所有子目标的最终归宿。

        2、以落实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人类文明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嬗变与繁衍,传承文明的载体也是相伴而生并发展的,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各大载体发展的时空界限、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其为人类文化传承做出的贡献、强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切实将五大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3以生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遵循。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这一环节主要还是教师在引导,而解决问题则完全开启学生自主模式:从大学精神之追寻印刷书的革命性探究,从 图书馆近代内涵的界定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应之我见 ,都是学生披荆斩棘在前,教师评定总结在后,真正将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归还给学生。

    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三围绕文化的多元性(第一、二单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四、五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六单元)展开,本课属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一主题下的子课题,主要讲述了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四大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教材内容容量较大,图片资料及史料比较丰富。教材栏目设置多样,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史料阅读、思考点、历史纵横、探究与拓展等各项设置都很好地发挥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解的四大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历史事物,对于载体的特征、功能、影响等方面,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探究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四大载体的发展历程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学生在概述历程时略显艰难。关于文化传承的主题,也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涉及较少的领域,因此学生在主题升华时容易出现思路走偏的现象。

     

    课标要求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描述文化传承各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以此了解各文明的成长历程。

    2、学会概括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3、通过史料分析,合理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认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保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各种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概括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拿过这堂课的课题,第一感觉是这个课题更像是校本课程,跟讲述历史事件的课题不太一样。细读教材之后,发现其应该依然属于专题史的编写,体系脉络非常清晰——学校、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四大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我将内容进一步整合,按照功能侧重把四大载体分为两大类:文化传承与交流——学校与印刷书;文化的保护与共享——图书馆与博物馆。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建构学生用以知识梳理的图表和挖掘探究问题上。图表的构建,我以古代、近代为时间线索,中国和西方为空间线索,重点突出四大载体在发展历程中的特征及标志性建树,从而让学生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四大载体的发展脉络。探究问题的挖掘,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紧扣四大载体与时代特征的联系来设置问题,比如古代中国的教育与近代中国教育的比较、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的原因、意义等,以此让学生明确任何历史事物都是时代的浓缩与写照。二是秉承以史为鉴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反思历史中的得失来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比如通过比较近代美国大学的商业化趋向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办学理念,来追寻当今大学精神的真谛;通过比较古代、近代中国异域留学走向,来反思文化输出的实力所在等。

    在主题升华环节中,我围绕第六单元的课标要求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世界和国家两个角度思考文化传承的意义及其方法论要求,从而对学生做出了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呼吁。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如果你想要获取知识,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生:回答(师引导:书中有不解之处要去哪里解决?——学校;如果要想查询文字资料呢?——图书馆;要观赏古代实物展览呢?——博物馆)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学校、书、图书馆和博物馆就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四大载体,人类文化源远流长,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对2000多年前的孔子、孟子的思想耳熟能详,主要归功于文化传承的载体。那么这四大载体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它们又有怎样的成长历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设计思路】将“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一主题设置成贴近学生生活的设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一方面将课堂主题生活化;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宏观把握,明确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类文化传承的四大载体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来审视四大载体——从纵向来探究其成长历程,而非局限于其对当今社会的功用性,从而让学生尽快将自己的思维融汇到课堂主题当中。

    展示学习目标

    师通过课件展示并为学生解读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对四大载体成长历程的探究思路及目标。

    设计思路学习目标是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根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程度的评价参照。教师在学习任务展开以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更好地把握探究的方向及程度,从而提高其探究效率。

    模块一:学校教育与印刷书——文化传承与交流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境内学校教育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与我们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两大载体——学校和印刷书,学校的历史很悠久,最早的学校诞生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演变,现在让我们对照教材梳理一下学校发展的历程。

    1、活动设计: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完成下表

     

    学生梳理完,教师呈现答案,学生自行更正。

    设计思路教材中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目,罗列了古代和近代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发展的大量史实,能够概述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是这节课最基础的学习目标。因此我运用图表将史实按照古代和近代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在对照教材完成图表的同时,也能够从形式、特征、影响等方面简要概述中西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师:通过梳理,我们得出中国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的功能不同——古代教育是传承儒学,支撑科举考试,近代教育是发扬科学,培养人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呢? 让我们将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教育进行一下比较。

    2、活动设计:结合材料,比较中国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的不同

    材料一  为培养变法新人而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目的就在于以其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参访外国教育,以建设新教育,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的子弟设置的……因为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级官吏,以便统治广大人民。            

    ——熊明安《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学生自主探究并呈现答案,教师更正。(从教育目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比较,答案见课件)

    【设计思路】学生整合史实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填写与记忆,而是发现与思考的过程,从比较中发现、从推理中思辨。通过梳理古代和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历程,教师引导学生从二者带来的不同影响中去发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正如因两个时期教育影响的不同而引申出的原因探究,在探究中自然隐喻着古代和近代中国教育的比较,因此这里史料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以比较的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整合——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两方面将史料加以整合比较,进而得出答案。

    师:在梳理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近代中西方大学秉持着不同的办学理念,法国的大学侧重于制度建设,德国的大学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美国的大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中国的北京大学则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大学的商业化即将大学的学术成果作为商品出卖给公司以赚取商业利润,这种商业化倾向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美国学者梅伟惠就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发出了批评的声音,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也阐述了自己的办学理念。那么,同学们,结合近代大学教育的特色及精神,请思考,我们今天应该追寻怎样的大学精神?

    3、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追寻大学精神之真谛,结合材料思考何谓大学精神

    材料一: 大学商业化尽管给大学带来了具体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在大学学术标准,学术自由,大学声望以及民众信任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疏忽,人们看到并且颂扬大学商业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却忽视了商业化可能带来的使大学丧失自己独有文化个性的隐性影响。

                     ——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材料二: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的小组赞同大学商业化,有的小组赞同大学应该坚守学术的独立。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走向商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学的学术独立与商业化也并非是势不两立的,很多学术成果只有投入到实践中转化成生产力才会具备实际意义。但如果大学过分追求学术成果的商业利润,则势必影响其学术研究的独立与自由。在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的学者们选择坚守在学术研究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屏幕上展示实例。

    师:最后,我们以金耀基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这次追寻旅程,“……大学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着,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设计思路历史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客观评判历史,而且在于通古晓今,以史为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也从学术化中分离出商业化的倾向,面对商业化倾向在世界范围内的泛化,商业化与学术化在大学办学理念中的角逐日益激烈,追求怎样的大学精神成为高校办学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引领。

    (二)异域留学

    师:学校教育除了境内学校教育之外,异域留学也构成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请同学们观察古代和近代我国异域留学的情况,你有怎样的感悟?

    1、活动设计展示古代中国汉字文化圈及近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去向,感悟启示

     

    生表达感悟,师进行总结。

    :从留学的去向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来,文化总是从先进的一方流向落后的一方;因此,只有国家强大了,文化先进了,才会有文化输出的资本,这一使命还需要在坐的我们将来努力担负起来。那么,异域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2、活动设计:结合教材及材料,探究异域留学带来的影响?(从派遣国、接纳国两个角度思考)

    材料一:教材79页最后一段

    材料二:洋务派派遣的留欧学生回国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起过重要影响,例如,北洋舰队12艘主要舰船的管带中,有一半由留学生担任。

    ——梁燕波、王晨《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生展示答案,师点评总结。

    师:从派遣国来看,为其培养了先进人才;从接纳国来看,促进了文化交流,扩大了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设计思路】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异域留学的流动方向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强弱对比,让学生观察古代和近代我国异域留学的情况,激发学生担负国家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失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 对异域留学影响的探究在于让学生明确探究历史事件的影响,应该找准影响主体(对谁会产生影响)及影响产生的时间范围(对当时及后续事件的影响)。                                                        

    二、印刷书的诞生

    :学校教育要完成其文化传承的使命,必须要以书籍作为依托,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铸造师——书籍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呢?

    师引导学生梳理书籍演变的历程,并引出印刷书被称为新一代的书籍,其诞生堪称为革命性的转变

    1、活动设计:阅读教材80页第二段,探究印刷书的技术支撑?

     

    2、活动设计2:阅读教材80页后三段,探究印刷书为什么堪称为革命性的转变

    生回答,师简单总结,并展示翻译书籍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设计思路】 印刷书这一目教材内容比较清晰,我在设计时主要是在问题设置上做文章,两个问题设置的着眼点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于与自己形影相随的书籍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如果问书籍的技术支撑有哪些,能否准确理解其内涵并准确细化则是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了。 印刷书的革命性转变能否还原为印刷书的意义,能否进一步思考是其与之前的书籍形态相比所特有的意义,这一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过程。           

    模块二: 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成长—— 文化的保存与共享

    师:刚才我们讲到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那么书如果丢失了,也难以完成其传承的使命,因此保护书籍及实物遗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被提上了日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图书馆和博物馆成长的历程。

    1、活动设计:阅读教材81页-82页,梳理基础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答案(将近代图书馆的新职能空出探究)

    【设计思路】这一目跟 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目一样,教材中罗列了古代和近代中国与西方学图书馆与博物馆发展的大量史实,因此我采用了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目一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图表将史实按照古代和近代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对照教材完成图表,同时从形式、职能等方面简要概述中西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师: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发展历程上非常相似,在古代多为官藏和私藏,到了近代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新的职能,那么近代以后图书馆和博物馆出现了哪些新职能?

    2、活动设计:阅读教材81页最后两段,结合屏幕图片,思考什么是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并结合吴稌年先生的话,探究近代图书馆出现服务公众职能的原因?

    生回答,师总结近代意义的图书馆是指出现了服务公众服务国家政权建设的新职能。

    师: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吴稌年先生提出:中国近代图书馆……是统治者和社会力量的认识与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那么,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是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呢?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摘编自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摘编自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

                 ——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材料四: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

             ——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生展示答案,师总结,答案见课件。

    师:在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时代,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还意味着一股时代气息。

    3、活动设计:请结合学者的话,谈谈你对近代图书馆的出现有什么看法?

    公共图书馆代表一种制度,一种保证社会具有起码的信息公平的制度。                                   ——范文思

    近代图书馆取代藏书楼,图书由封闭走向开放,实际上是私有垄断文化向服务大众文化,也是话语权转变。

    ——窦英杰

    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点评,答案见课件。

    师:伴随着图书馆和博物馆走向公众化,国际社会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公众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呼吁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我们也要从身边走起,走进家乡、走进国家、走进世界的博物馆,去领略古文化的风采,拓展自己的视野范围。

    【设计思路】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史观,正确运用唯物史观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上层建筑中的思想文化与政治理念又是交相呼应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或是影响时,要正确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全方位思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四大文化载体,从功能上看,学校和印刷书侧重于文化传承和交流,图书馆和博物馆侧重于文化的保护与共享。对于世界而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坚定对我们中华文化的自信,勇于承担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铸中华之魂,实现中华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设计思路】课堂小结的目标定位于课堂内容的整合凝练及主题升华。在内容整合上,我按照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将四大载体进一步分为两大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文化的保护与共享,让学生明确对于人类文化,我们既要传承又要保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主题升华上,我围绕文化传承在世界和民族两个层面的意义,引申出一个民族之于世界及一个公民之于民族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责无旁贷。

    【教学评价设计】

     

        

    等级A

    等级B

    等级C

    等级D

    目标一:描述文化传承各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以此了解各文明的成长历程。

    能够准确描述中国与西方各种载体在古代和近代的形态、发展阶段。

    能够描述中国与西方各种载体发展的阶段、形态,但时间界限不明。

    基本概括中国与西方各种载体的发展状况,但对形态、时间表述不清。

    不能够描述各种载体的发展历程。

    目标二:学会概括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能够简练概括中西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能够说出中西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但语言不精练。

    能够说出部分中西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但不全面。

    不能够说出中西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目标三:通过史料分析,合理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分析层次分明,能够全面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分析缺乏层次性,能合理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分析缺乏层次性,不能全面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分析层次混乱,不能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设计过程中因为汲取了上一堂试教课的教训,因此整体感觉比上一堂课要理想一些。

    一是环节过渡巧妙、自然,比如由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的过渡,则是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学校传承文化的依托是书本……书只有得到较好的保护才能完成其传承文化的使命,图书馆和博物馆就是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命题下被提上日程的。 通过图书馆学家吴稌年先生关于近代公共图书馆是统治者与社会力量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引入对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的思考。这样的过渡可以让课堂内容进一步整合,能增强课堂的整体感及和谐感。

    二是探究问题通过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的图表来引出,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梳理完学校发展的历程之后,面对着图表,教师提出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教育和近代中国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引出古代中国教育与近代中国教育的比较。通过梳理近代各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引入今天我们大学建设的精神追寻等等。在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可以避免因问题的突兀给学生带来的茫然无措,也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思考模式。

    但这堂课在第一次授课时也有一些不足, 那就是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比如,在大学精神的追寻一幕,在升华时如果能够引用当今一些坚守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学者的例子,更容易拉近探究主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这节课所讲述的四大文化载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而我在图书馆和博物馆这部分只侧重理论探究,忽视了在方法论方面的延伸,比如可以运用教材83页学习拓展中的材料,引入博物馆对学生视野拓展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学生多走进博物馆。本次案例设计中在这两方面都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单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开,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获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及反思,共1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