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1) 学案 学案 16 次下载
-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1)同步练习 学案 10 次下载
-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学案 10 次下载
-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1) 学案 学案 18 次下载
-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1)同步练习 学案 10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核心知识点一:
一、铝的性质及用途
1. 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硅。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 物理性质及用途
3. 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
②2Al+3Cl2eq \(=====,\s\up8(点燃))2AlCl3
③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⑤2Al+Fe2O3eq \(=====,\s\up8(高温))Al2O3+2Fe(铝热反应)
4. 制备:2Al2O3(熔融)eq \(=====,\s\up8(通电),\s\d7(冰晶石))4Al+3O2↑
二、铝与酸及NaOH溶液反应的计算
1.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定量关系:
2Al~6H+~3H2↑
2Al~2OH−~3H2↑
2. 四种量的关系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VHCl(H2):VNaOH(H2)=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VHCl(H2):VNaOH(H2)=1:3
(4)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3<VHCl(H2):VNaOH(H2)<1:1,则必定存在以下情况
①铝与盐酸反应,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不足而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3. 根据方程式计算铝与酸、碱反应的有关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铝与酸、碱反应的量的问题。
②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
③注意守恒思想在计算中的应用。
核心知识点二:
三、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 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2.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
①
②Al(OH)3的电离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Ⅰ. Al(OH)3+3H+=Al3++3H2O;
Ⅱ. Al(OH)3+OH-=AlO+2H2O;
Ⅲ. 2Al(OH)3eq \(=====,\s\up8(△))Al2O3+3H2O。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
②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
③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3AlO+Al3++6H2O=4Al(OH)3↓。
3. 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pH<7(填“<”、“>”或“=”)。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四、铝三角之间的转化关系
1. Al3+、Al(OH)3、AlO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铝三角”转化的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问题:Al3+与OH-及AlO、CO、S2-等弱酸根阴离子;AlO与H+、HCO以及弱碱阳离子Al3+、Fe3+等因生成沉淀或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2)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核心知识点一:
用无氧化膜铝箔包裹0.1m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 )
A. O2和H2的混合气体
B. 0.05mlH2
C. 大于0.05mlH2
D. 小于0.05mlH2
【答案】C
【解析】根据2Na+2H2O=2NaOH+H2↑知,0.1ml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l,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知,NaOH和Al反应也生成氢气,所以最终得到清奇的物质的量大于0.05ml,故选C。
【考点】金属钠的性质,金属铝的性质
将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 mL 2 ml·L-1稀盐酸中,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5.6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500 mL 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白色沉淀的最大质量为13.6 g
B. 溶解5.1 g镁铝合金时,剩余HCl的物质的量为0.1 ml
C. 5.1 g镁铝合金中含有镁、铝的质量分别为2.4 g、2.7 g
D. 若白色沉淀只有Mg(OH)2,则NaOH溶液的浓度至少为1.2 ml·L-1
【答案】D
【解析】设镁铝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l、y ml,则24x+27y=5.1,x+1.5y=,解得x=0.1,y=0.1,故生成白色沉淀的最大质量为58 g·ml-1×0.1 ml+78 g·ml-1×0.1 ml=13.6 g,A项正确;剩余HCl的物质的量为0.3 L×2 ml·L-1-×2=0.1 ml,B项正确;镁铝合金中Mg、Al的质量分别为2.4 g、2.7 g,C项正确;若白色沉淀只有Mg(OH)2,且反应后NaOH无剩余,则滤液为NaCl、Na[Al(OH)4]溶液,n(NaOH)=n(HCl)+n(Al)=0.3 L×2 ml·L-1+0.1 ml=0.7 ml,故c(NaOH)≥=1.4 ml·L-1,D项错误。
【考点】铝的相关计算
核心知识点二:
甲和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0.2 ml·L-1 AlCl3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甲中和乙中的现象始终保持一致
B.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C.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D. 乙中沉淀可能比甲中的多
【答案】D
【解析】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不溶于氨水,NaOH溶液和氨水均为一元碱的水溶液,根据加入的碱溶液的量进行分析,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若加入的碱溶液均不足量或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H)3,则甲、乙中的现象一致,生成沉淀的量相等;②若加入的碱溶液均过量,过量的NaOH会使生成的Al(OH)3沉淀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而加入氨水的烧杯中生成的Al(OH)3不会溶解。综上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
【考点】铝离子的化学性质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转化关系分别为:
、、,C项中Al不能经一步反应转化为Al(OH)3。
【考点】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NH+[Al(OH)4]-=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Al3+、H+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发生以下离子反应:
①H++OH-=H2O ②Al(OH)3+OH-=[Al(OH)4]-
③Al3++3OH-=Al(OH)3↓ ④NH+OH-=NH3·H2O
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结合OH-能力强的先反应,第一个反应为H++OH-=H2O;第二个反应为Al3++3OH-=Al(OH)3↓;[Al(OH)4]-与NH能相互促进水解而生成Al(OH)3,故第三个反应为NH+OH-=NH3·H2O;最后一个反应为Al(OH)3+OH-=[Al(OH)4]-。
【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答题时间:25分钟)
1. 下列有关铝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铝坩埚可用于熔融NaOH实验
B. 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冶炼铝
C. 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2. 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稀硝酸
3. 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4.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一块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与过量的浓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取澄清溶液将其蒸干,得纯净的Na[Al(OH)4]固体
B. 向Na[Al(OH)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lCl3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加热灼烧去掉水分,可得纯净的Al(OH)3固体
C. 把铝块与适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可得AlCl3固体
D. 把AlCl3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去掉水分可得Al2O3固体
5. 某氧化物X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Y,将少量Y溶液滴入盐酸中无沉淀生成,则X是( )
A. SiO2B. Al2O3
C. MgOD. CuO
6. 铝是现今人类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性仅次于铁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常以“钒土矿”为原料来冶炼金属铝。已知:钒土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含有Fe2O3、SiO2等杂质)。为了检测某“钒土矿”样中Al2O3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
①取矿样10.0 g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假定其他未知成分的杂质都不溶于盐酸,也不和盐酸反应),过滤弃去不溶残渣。
②将滤液稀释并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后,取25.0 mL逐滴滴加2.0 ml·L-1的NaOH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请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滴加NaOH溶液24~30 mL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最后所得不溶于NaOH溶液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该钒土矿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工业上制取金属铝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2Al2O3(熔融)eq \(=====,\s\up7(电解),\s\d5( ))4Al+3O2↑
用10.0 t“钒土矿”样提纯所得的Al2O3(提纯过程的损耗忽略不计)进行电解,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金属铝________t。
7. 某混合物甲中含有明矾[KAl(SO4)2·12H2O]、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由甲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D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D______。
(2)试剂a最好选用________。
A. NaOH溶液
B. 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D. 氨水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体E可以作为复合性的化学肥料,E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C
【解析】氧化铝能与NaOH反应,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熔融NaOH实验,A错误;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B错误;明矾用于自来水的净化而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消毒,D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关系式:2Al~2NaOH,2Al~3H2SO4,2Al~6HCl,A项正确,B、C项错误;Al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镁的金属性比铝强,A错误。B项得出结论:氧化铝熔点比铝高,错误。铝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氢气,C错误。
4.【答案】D
【解析】 A项,混有NaOH固体;B项,灼烧得到的是Al2O3;C项,得到的是Al(OH)3和Al2O3。
5.【答案】B
【解析】 A项滴入盐酸中生成H2SiO3沉淀,不正确;B项正确;C项MgO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D项CuO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
6.【答案】(1)Al(OH)3+OH-=[Al(OH)4]-
(2)Fe(OH)3 2.00×10-3 ml (3)61.2% (4)3.24
【解析】(1)滴加NaOH溶液24~30 mL段Al(OH)3逐渐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
(2)①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含有AlCl3、FeCl3和HCl,不溶残渣为SiO2,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得到的沉淀为Fe(OH)3,溶液中含有NaOH、Na[Al(OH)4]和NaCl。根据24~30 mL段,n(Al3+)=n[Al(OH)3]=2.0 ml·L-1×0.006 L=0.012 ml,根据Fe3++3OH-=Fe(OH)3↓、Al3++3OH-=Al(OH)3↓,则3n(Al3+)+3n(Fe3+)=(24-3)×10-3L×2.0 ml·L-1=0.042 ml,故n(Fe3+)=(0.042 ml-0.012 ml×3)×=0.002 ml,故Fe(OH)3=0.002 ml。
(3)10.0 g矿样中n(Al2O3)=0.012 ml××10=0.06 ml,
故Al2O3的质量分数为×100%=61.2%。
(4)根据Al2O3~2Al,用10.0 t钒土矿样提纯并电解,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10.0 t×61.2%×=3.24 t。
7.【答案】(1)Al Al2O3 O2 (2)D
(3)[Al(OH)4]-+CO2=Al(OH)3↓+HCO
(4)K2SO4、(NH4)2SO4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中甲的成分,可以推断B为氧化铝,因此反应②是通过电解Al2O3而得到D(氧气)和A(单质铝)。甲加入水得到的溶液为明矾溶液,溶液中含有Al3+、K+和SO,甲加入水得到的沉淀为氧化铝、氧化铁的混合物,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氧化铝溶解,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沉淀。试剂a应该为氨水,如果加入的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则其加入的量不易控制,由此可推知E为硫酸钾、硫酸铵的混合物。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1. 铝的结构与性质
2. 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3.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选择与填空
8-12分
难点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物理
性质
状态
色泽
密度
熔点
沸点
硬度
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
固态
银白色
2.7g·cm-3
660.4℃
2 467℃
较软
很好
良好
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备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选项
a
b
c
A
Al2O3
NaAlO2
Al(OH)3
B
AlCl3
Al(OH)3
NaAlO2
C
Al
Al(OH)3
Al2O3
D
MgCl2
Mg(OH)2
MgO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
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
B
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
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
C
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
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实验3-4,实验3-5,考点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学案设计,共19页。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