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共8份含答案)
展开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0
1.酶的作用原理是( )
A.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降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D.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2018·河北衡水冀州中学月考)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无机催化剂和酶自身会发生变化
B.和无机催化剂不同,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通过加热也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原理与催化剂不同
3.(2018·河北承德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热 自然条件
B.加热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C.加热 FeCl3催化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 加热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
4.(2018·廊坊高一上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肝脏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
B.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肝脏研磨液,这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C.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度比常温下快
D.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
5.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6.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2018·吉林二中高一上月考)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溶液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将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8.酶的发现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以下科学家及其成果不对应的是( )
A.斯帕兰札尼发现胃存在化学性消化
B.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
C.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D.萨姆纳提取出脲酶结晶
9.(2019·重庆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通过为反应供能发挥催化作用
B.细胞环境是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C.细胞内合成酶的场所是内质网和核糖体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10.(2019·湖北武汉二中期末)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二者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B.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甲、乙两种酶的合成场所一定是相同的
D.乙酶的活性无法恢复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是体内转化而来 ③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④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 B.③⑦⑨ C.③④⑧ D.④⑤⑥
12.(2018·山西太原五中高一上段测)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
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
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
13.(2019·贵阳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是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曲线,其中1、2和3代表的反应条件分别是( )
A.无机催化剂、酶、未加催化剂
B.酶、无机催化剂、未加催化剂
C.未加催化剂、酶、无机催化剂
D.酶、未加催化剂、无机催化剂
14.(2018·陕西西安铁一中期末)仔细分析图示,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a催化分解
B.a表示酶,e、f为产物,a一定也可以催化e、f合成d
C.此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D.若图中d表示酶,则与其结合的a就是酶催化的底物
15.“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加入少量蛋白酶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A.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16.分别在0 ℃和100 ℃条件下处理某种酶后,酶的活性被抑制或失去活性,但( )
A.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经过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17.小张进行“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酶活性不断上升
B.随pH下降,酶活性不断升高
C.最适温度为t,最适pH为x
D.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不受pH影响
18.(2018·江西南昌一中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B.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能够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前后,酶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D.过氧化氢酶溶液的温度由80 ℃变为20 ℃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
19.(2018·福建福州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20.下面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实验,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 mL糨糊+2 mL纯唾液
37 ℃处理10 min
3滴碘液
2
2 mL糨糊+2 mL清水
37 ℃处理10 min
3滴碘液
3
2 mL糨糊+2 mL稀释10倍的唾液
37 ℃处理10 min
3滴碘液
4
2 mL糨糊+2 mL纯唾液
95 ℃处理10 min
3滴碘液
5
2 mL糨糊+2 mL纯唾液+2滴浓HCl
37 ℃处理10 min
3滴碘液
A.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比较,能够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3号试管比较,能够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4号试管比较,能够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D.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5号试管比较,能够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
21.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mL 3%的淀粉溶液
+
+
+
-
-
-
2 mL 3%的蔗糖溶液
-
-
-
+
+
+
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 mL斐林试剂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最后一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
C.淀粉酶活性60 ℃时比40 ℃时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2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滴两滴碘液,摇匀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可溶性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温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3.(2018·宁夏银川一中月考)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因此,制备麦芽的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相同温度下,pH为7.8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pH为8.4时慢
C.在制备麦芽的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 ℃、pH 8.4
D.高于90 ℃时,PPO可能发生热变性,从而失活
24.(2018·广东佛山一中段测)某研究小组欲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如下两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在实验2开始时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结果反映,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和Fe3+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表示胰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7 ℃)在不同条件下催化某种物质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性。
(2)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过高使酶的活性降低,同时会使酶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__________。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1
1.(2018·海南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呼吸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成CO2,只是生成量不同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
2.(2018·广东佛山一中高一上段测)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C→A→B
B.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设置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发生了有氧呼吸
D.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D瓶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B瓶,目的是让酵母菌充分繁殖
3.(2018·河南八市高一上测评)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只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CO2
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
C.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4.(2019·西宁高一检测)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
B.乙、丙两试管中液体应煮沸冷却除去O2
C.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D.实验自变量为O2的有无
5.(2019·四川南充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O2产生于第二阶段
B.H2O产生于第三阶段
C.[H]产生于第一、二、三阶段
D.ATP产生于第一、二、三阶段
6.(2018·内蒙古包头一中月考)下图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图中a、b两物质分别为H2O和O2
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7.(2018·江西南昌一中月考)有氧呼吸是绝大多数细胞进行呼吸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生成ATP,第三阶段生成最少
B.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有O2参与
C.[H]在第一、二、三阶段产生,作用是还原O2生成H2O
D.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
8.(2019·陕西西安质检)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H2O
B.葡萄糖→丙酮酸→O2
C.葡萄糖→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CO2
9.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10.(2018·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月考)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如图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进行消毒
D.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1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
A.产物均相同 B.都产生O2
C.反应物相同 D.都释放能量
12.(2018·海南中学期末)如图表示真核细胞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2过程分别发生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
B.1和2过程所参与的酶的种类相同
C.2和3过程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同人体细胞一样,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
14.(2018·山东日照五中期末)下列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B.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15.如图为植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该代谢过程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该代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后面ATP的能量来自前面的ATP
C.代谢产物可进入线粒体中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于乳酸菌中
16.(2019·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上期末)如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17.(2018·山东青岛二中期末)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只含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含线粒体的沉淀物,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表),并置于适宜温度但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甲
上清液+葡萄糖溶液
乙
沉淀物+葡萄糖溶液
丙
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A.丙试管中有少量CO2产生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少量的ATP产生
D.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18.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骨骼肌细胞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
A.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B.丙酮酸的水解
C.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D.脂肪酸的氧化
19.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用到细胞呼吸的原理,下列各项中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真空包装水果延长保质期 ②酸奶的制作 ③利用酵母菌酿酒 ④给农作物施肥以增加其产量 ⑤医学上通过通入氧气来驱赶肚子里的蛔虫 ⑥消化不良时食用多酶片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0.(2018·清远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人体中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25.如图表示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由[7]________和[ ]________包被形成。其中后者向内腔折叠形成[ ]________,从而扩大了________的附着面积。
(2)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6]__________和[1]________中。
(3)线粒体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细胞中。从数量来看,____________的细胞中往往含量较多;从分布来看,细胞内部____________的部位往往分布的较多。
(4)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在下列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是________,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是________。
A.乳酸菌 B.念珠藻
C.衣藻 D.变形虫
E.蛔虫 F.人的成熟红细胞
26.(2018·江苏泰州高一上期中)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有氧呼吸是从____________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__________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______;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______阶段。
(3)有氧呼吸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图是测定植物细胞呼吸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9·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末)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________。
(4)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18·郑州高一检测)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储藏白菜的地窖中,随着O2的消耗,CO2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___呼吸。
(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主要在进行__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较长时间储藏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________段范围内,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白菜将会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2
1.(2018·江苏宿州期末)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
A.防止色素被破坏
B.使叶片充分研磨
C.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无水乙醇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3.(2018·甘肃兰州一中期末)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下列措施与之无关的是( )
A.定性滤纸要干燥
B.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
C.滤液细线要画得细、齐、直、均匀
D.用于层析的容器要加塞或加盖
5.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无水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6.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7.(2019·河南郑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一个个基粒就是一个个类囊体
B.全部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双层薄膜上
C.组成各基粒的类囊体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
D.基粒和类囊体扩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
8.(2018·辽宁葫芦岛高一检测)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它具有双层膜
9.(2018·山西太原高一检测)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需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需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
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10.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散射光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需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所示)。他由实验结果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需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需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需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的光合速率大幅度加快
11.(2018·山东青岛二中高一上期末)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色素种类有4种,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D.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多,所以叶子一般呈现绿色
1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色素叙述错误的是 ( )
A.矿质元素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C.低温条件下色素合成受阻
D.黄化苗中无叶绿素,但有其他色素存在
13.(2018·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在甲、乙两试管中培养小球藻,给甲试管中提供C18O2和H2O,给乙试管提供CO2和H218O,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两试管最初释放的氧气分别应该是( )
A.甲为18O2,乙为O2 B.甲、乙均为18O2
C.甲为O2,乙为18O2 D.甲、乙均为O2
14.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B.E是ADP,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C.G是C3,F是C5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酶的参与
15.(2018·成都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参加反应的水
B.图中②上有光合色素
C.图中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图中的NADPH和ATP用于固定CO2
16.(2019·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月考)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传递的途径是( )
A.光能→叶绿体色素→水中的化学能
B.光能→葡萄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NADPH中部分能量→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葡萄糖→淀粉中的化学能
17.(2018·广西桂林期末)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a、b、c表示物质,甲、乙表示场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b可能是ADP和Pi
B.物质c直接被还原生成(CH2O)和C5
C.甲中色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D.乙中含有多种催化反应的酶
18.(2019·天水高一检测)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18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其主要限制因素是( )
A.水 B.温度
C.光照强度 D.二氧化碳
19.(2019·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条件中,改变哪一项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 )
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B.适当提高环境温度
C.增施农家肥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20.(2018·山东枣庄滕州高一上期末)如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CO2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
A.适当提高温度 B.增大光照强度
C.适当增加CO2浓度 D.增加酶的数量
21.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带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需氧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分布是因为光合作用释放________。
(2)该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反应的酶分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的细菌特别多。
22.(2018·江苏盐城期末)如图1表示人参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戊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CO2浓度对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物质乙是__________,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过程③为_________。
(2)从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80 klx时,增施CO2对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幅度不大,原因是在这种条件下,图1中过程______(填数字符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少。
(3)若在CO2浓度为1 200 μmol·mol-1时,光照强度由550 klx降为180 klx,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NADPH;④C3)。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3
1.下面为某同学进行的有关酶的实验,基本过程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
2
3
4
3%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1 mL
1 mL
斐林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实验结果
A.4支试管都需要在37 ℃恒温水浴中保温
B.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时自变量是底物种类,与3号试管对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C.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是1号和3号
D.若要缩短实验时间,可将唾液或蔗糖酶的量增加到2 mL
2.图甲、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实线、虚线可依次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甲中实线、虚线可依次表示H2O2在Fe3+、过氧化氢酶作用下的O2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乙能用来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D.图乙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3.现有三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甲和乙试管作为对照实验,酶的种类为自变量
4.(2018·河南洛阳期末)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条件下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将呈现曲线c所示变化
5.(2018·山东潍坊二中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pH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所处的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②和③
6.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 h后测定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储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7.(2018·湖南张家界期末)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30
9
12.5
15
产生酒精的量/mol
0
9
6.5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b的值为0
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 mol
D.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8.(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期末)如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8·江苏泰州高一上月考)如图1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的变化过程,图2表示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和②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①~④过程能产生ATP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过程名称)。
(3)若绿色植物由图2中A环境转移到B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________。BC段限制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4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
C.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2.(2019·辽宁阜新高一检测)在常温下H2O2溶液分解缓慢,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含H2O2酶)后,会快速分解成H2O和O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
A.E2 B.E3 C.E3-E2 D.E2-E1
3.(2019·广东佛山质检)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
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无砖红色沉淀”
B.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沸水浴加热
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为省去水浴加热步骤,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4.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图乙中的e点不变,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图乙中的e点上升,d点左移
C.最适温度下,pH=c时,图乙中e点的值为0
D.最适温度下,pH=a时,图乙中e点下移,d点左移
5.(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在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却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D.细胞内合成ATP所需能量只来源于细胞呼吸
6.(2019·湖北宜昌期末)如图表示ATP的结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键断裂后形成ADP和Pi
B.图中的3表示ATP中的“A”
C.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与b键相比,a键更容易发生断裂
7.下列有关“ATPADP+Pi+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储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8.(2019·汕头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绝O2的一组产生的CO2量远大于通入O2的一组
B.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2
C.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
D.可以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9.如图从左到右表示A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
B.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能量2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D.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10.(2018·河北邯郸期中)在a、b、c、d 4种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数值如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条件
CO2释放量/mol
O2吸收量/mol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1.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O2,乙发酵罐中没有O2,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甲、乙两发酵罐中O2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表示甲发酵罐中O2的物质的量;“”表示甲发酵罐中酒精的物质的量;“”表示乙发酵罐中酒精的物质的量。
A.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 h和第5 h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O2可以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D.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8∶5
12.(2018·广东揭阳一中高一上段测)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B.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C.啤酒、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积累过多的乳酸
13.细胞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质基质,③是线粒体
B.甲进入③的前提是有O2存在
C.若乙是乳酸,则①②③中都能够产生ATP
D.图示的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在酵母菌体内,则乙一定是酒精和CO2
14.(2019·福建厦门高一检测)有一瓶加入了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实线表示酒精的生成量,虚线表示CO2的生成量),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产生了15 mol CO2
C.酵母菌能够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
D.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2倍
1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内膜上
B.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C.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
D.光合作用中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1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
B.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画出一道滤液细线,并连续、快速画2~3次
C.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
D.滤纸条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小的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
17.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18.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面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 )
①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⑤线粒体产生的ATP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9.(2018·河南八市测评)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进行实验,逐渐探明了水的光解和NADPH的产生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的光解需要叶绿体色素和酶的共同作用
B.NADPH的合成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并存在能量的转换
C.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合成C3的反应
D.自养生物细胞的光反应过程都发生在叶绿体中
20.(2018·湖北孝感期末) 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分子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ADP+Pi→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D.暗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1.(2019·大庆高一检测)人参为“东北三宝”之首,其茎单生,直立,叶为掌状复叶。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 )
A.O2和C3 B.叶绿体色素
C.O2和NADPH D.NADPH和ATP
22.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物质a表示NADPH D.物质b表示C3
23.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微摩尔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Ⅱ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甲转变成物质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
B.图中Ⅱ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
C.Ⅱ阶段物质甲相对浓度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NADPH和ATP的积累
D.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弱
24.(12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末)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①②③④过程中,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可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过程。
(3)人剧烈运动导致腿发酸是因为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而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________。
25.(10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5
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
D.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2.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3.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增加个体
B.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发育为成体
C.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D.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4.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 h
5.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乙图中的b→a比丁图中的b→a所用的时间短
D.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6.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7.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的行为特点是( )
A.复制倍增
B.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由星射线牵动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
D.每组的两个中心粒中的一个移向另一极
8.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液泡 D.中心体和核糖体
9.下图是某一学生绘出的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10.如图为细胞周期中某时期细胞核的部分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11.下列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不变
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D.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也复制
1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粒倍增,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13.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m。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 )
A.2n和m B.n/2和m/2
C.2n和m/2 D.n和m
14.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15.下列有关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16.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1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看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DNA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D.选某个特定细胞可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18.下面为某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就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来说,图中还缺少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2)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两条________________分离开来,成为两条染色体。
(3)图C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丝粒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图示是________;着丝粒数与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的图示是________。
(5)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的图示是________。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__________,细胞板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表示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于第______min,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的收缩,使得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结果。
(3)第20 min细胞分裂进入______期,其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锤丝 分离的染色体
(3)末 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
20.下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填字母)段。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对比,不同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器)在AB段倍增;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填字母)期不形成__________,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6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进行细胞呼吸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B.分化的细胞核体积变大,代谢增强
C.细胞分化是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D.细胞分化增强了细胞的增殖能力
3.如图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区和b区细胞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d区细胞
C.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①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4.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细胞生长,该过程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B.b过程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是c过程的基础
C.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
D.三种血细胞一般不会再变成细胞③或④
5.在实验条件下,矮牵牛叶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说明该细胞具有( )
A.普遍性 B.统一性
C.全能性 D.特异性
6.下列有关细胞的全能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动物克隆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
D.全能性的大小依次为:受精卵>生殖细胞>植物体细胞>动物体细胞
7.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8.(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美国斯坦福医学院成功绕过干细胞阶段,将老鼠的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得到的细胞能发育成三种脑细胞,而且能在实验室里大量培育,该方法为受损神经细胞再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鼠皮肤细胞能够直接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B.大脑细胞和皮肤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核糖体上翻译的蛋白质不同
C.神经前体细胞是一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
D.利用该技术,老鼠皮肤细胞只能直接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不能转化成其他细胞
9.如图是人体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类功能细胞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类功能细胞只发生在胚胎时期
B.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内产生了不同的蛋白质
C.图中细胞形态功能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D.这些细胞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干细胞继续增殖分化
10.高等动物随着胚胎发育,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和构建组织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下图中最能完整显示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
11.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C.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D.细胞膜通透性不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12.珍珠是河蚌产生的一种有机物,它既是一种有机宝石,又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因为它在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上有重要作用,这表明珍珠在保健上可用于( )
A.促进细胞凋亡 B.延缓细胞衰老
C.促进细胞分裂 D.诱导细胞分化
13.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具有的特征有(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③多种酶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增大
⑤色素积累 ⑥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1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增加,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B.衰老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数目增加,但酶活性下降
C.衰老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变小,物质运输效率低,代谢慢
D.自由基学说认为,辐射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细胞衰老
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衰老的细胞代谢增强,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有积极的意义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16.细胞的基因可分为管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基因)和奢侈基因(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两类,下表为人体三种不同细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达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基因存在情况
基因表达情况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胰岛B细胞
√
√
√
√
√
√
眼晶状体细胞(胚胎中)
√
√
√
√
√
√
神经细胞
√
√
√
√
√
√
(1)四种基因中可能属于管家基因的是__________。
(2)甲基因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填“管家基因”或“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三种细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细胞形态、功能表现不同,从细胞结构方面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移植的实质是将题图中的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3)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药物可抑制肝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使用该药物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期。
18.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请利用性成熟的青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说法。
(1)实验的大体思路:先把完整的体细胞单独培养,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____________________植入__________________,看能否表现出全能性。
(2)根据上述思路设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正常的雄性青蛙的体细胞直接进行细胞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第二步:准备若干个正常雄性青蛙的体细胞和雌性青蛙的卵细胞。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第三步形成的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能否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推测,卵细胞细胞质中的物质X是促进体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发挥的物质,若要证明这一推断,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胚胎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___,尾部细胞的生成所依靠的细胞增殖方式是_________。
(2)尾部细胞与头部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但它们的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3)尾部细胞后来自动死亡,称为____________,此过程受到严格的由____________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17
1.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A.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
B.中心体复制以后分别移向两极
C.纺锤丝均匀分布在细胞中
D.分裂期细胞质进行了均等分裂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着丝粒分裂是有丝分裂中期的显著特点
C.DNA分子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明显的区别是间期物质的准备
3.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随着染色体数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分子和染色单体数始终保持一致
4.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5.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胡萝卜已分化的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③用烟草某种组织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2018·辽宁沈阳月考)人蛔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受精后的蛔虫子宫中游离着许多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受精卵。某同学做了“观察人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用龙胆紫等进行染色
B.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解离、漂洗等实验操作
C.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生理盐水
D.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一样,观察过程中仍需要先使用低倍镜
8.有人把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奢侈基因”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物质中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
A.ATP水解酶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膜载体
9.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年个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B.细胞膜运输功能降低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凋亡细胞中一定含有与凋亡有关的酶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依靠细胞凋亡来完成
10.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细胞内脂褐素增多
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了倍增
B.同种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载体可以不同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的细胞将无法形成核糖体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
12.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
1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①过程增加了细胞数量,②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
C.图中②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图中③④⑤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14.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可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然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b)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
15.研究表明,从胎儿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传代50次,而从成人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在离体条件下只能传代20次,这些事实说明体细胞的衰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
A.环境污染因素 B.自身因素
C.外界因素 D.营养因素
16.某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a、b、c表示不同的时期。该细胞可能是( )
A.根尖伸长区细胞 B.叶片表皮细胞
C.动物的红骨髓细胞 D.动物的神经细胞
17.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
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
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
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
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
C.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下降
D.细胞凋亡有利于某些器官的发育
20.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B.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
C.人体细胞的凋亡是从出生后开始的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21.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中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2.下列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D.细胞坏死是有害基因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2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B.细胞衰老会发生线粒体的数量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及酶活性降低等现象
C.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贯穿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D.在动、植物个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直存在
24.如图为某种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分裂增多
B.②→③过程中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④→⑤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核DNA的含量加倍
D.⑥→⑦过程中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25.(2018·河南郑州一中周测改编)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到基因的调控
B.去掉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促进细胞凋亡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6.(10分)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甲中的2n=________。
(4)图乙中染色体数开始加倍发生于图________所示时期,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条。
(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乙中的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7.(10分)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3)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填“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性。
(5)由相同的b或相同的c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由b、c、d、e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
28.(10分)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植物(2n=4)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回答:
(1)乙和丙是某些同学绘制的该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示意图,两图均存在错误。其中乙图的主要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丙图的主要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一般步骤是培养(根尖)→固定→解离→________→________→制片→观察。
(3)甲图中B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是______(填字母)。
(4)若甲图中B指示的细胞进入丁图的e期,则这一时期是有丝分裂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活动加强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
1-10ADDCB CCCDC 11-20CDBCB ACADB 21-23CDC
24答案 (1)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 (2)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具有催化作用,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更高效
25答案 (1)蛋白质 高效 (2)底物浓度 酶浓度 (3)温度较低,酶活性较弱 (4)空间结构 失活
参考答案11
1-10DDACDC CDDDB 11-20DDABB ADAAD
21答案 (1)外膜 6 内膜 2 嵴 酶 (2)内膜 基质
(3)动、植物 新陈代谢旺盛 新陈代谢旺盛
(4)ABEF BCD
22答案 (1)葡萄糖 三 (2)线粒体 丙酮酸 二 三 三 (3)与[H]结合生成H2O,产生大量的能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3答案 (1)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检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与绿色植物相同
24答案 (1)丙酮酸 二 线粒体内膜 (2)二 三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1∶3
(4)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5答案 (1)有氧 (2)无氧 (3)有氧呼吸微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 (4)BC 腐烂 无氧条件下白菜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产生毒害,导致白菜腐烂
参考答案12
1-10CBCDB DDCBB 11-20DBCDD CBCAC
21答案 (1)细菌集中分布在叶绿体周围 O2 (2)叶绿体 类囊体薄膜上 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3)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红光和蓝光
22答案 (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光合作用暗反应 (2)① NADPH、ATP (3)①②③
参考答案13
1-10CCCCC BD
8答案 (1)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等量FeCl3溶液 (3)不能 (4)蛋白质或RNA
9答案 (1)暗反应 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 (2)③④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3)下降 温度和CO2浓度
参考答案14
1-10DCCAD DBBCD 11-20DACDB BABBC 21-23DCD
24答案 (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③④ ①②③ (3)①④ ①③ (4)1∶3
25答案 (1)O2 NADP+ ADP和Pi C5 NADH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15
1-17CABBB ABCCC 11-17DDACA DB
18答案 (1)B→C→A→D 间 (2)4 后 姐妹染色单体(3)中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4)A、D B、C (5)D 细胞壁 纤维素、果胶
19答案 (1)10 着丝粒分裂后,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的距离越来越近,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20答案 (1)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核膜、核仁 染色体、纺锤体 (2)CD (3)中心体 EF 细胞板
参考答案16
1-10CADAC BACBD 11-20DBCDB
16答案 (1)丁 (2)能 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 (3)奢侈基因 (4)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7答案 (1)选择性表达 (2)造血干 (3)红细胞 细胞中无细胞核 (4)间
18答案 (1)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体细胞的细胞核 去核的卵细胞中
(2)将卵细胞的细胞核去除,取体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3)直接单独培养青蛙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培养重组细胞,则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4)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5)将物质X注入正常青蛙体细胞的细胞质中,在离体状态下,给予适宜条件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19答案 (1)受精卵 有丝分裂 (2)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遗传物质 (3)细胞凋亡 遗传机制
参考答案17
1-10CCCCB BABAD 11-20CBDDB CABCC 21-25BDABC
26答案 (1)f→l 细胞板 核仁 纺锤丝(体) 染色体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A 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 12 12 0 (5)c→d(或i→j) D 1∶2∶2
27答案 (1)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2)遗传信息(或染色体)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组织 器官
28答案 (1)染色体数目不对 细胞形态不对 (2)漂洗 染色 (3)d (4)末 高尔基体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DNA分子的结构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DNA分子的结构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走进细胞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走进细胞含解析,共8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伴性遗传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伴性遗传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伴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