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复习: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用遗传图解来表示
F1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的子代F2发生了性状分离:显︰隐=3 ︰ 1;
2.实验现象又是怎样的呢?
(1)杂合子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测交后代:显︰隐=1 ︰ 1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圆粒︰皱粒 接近3 ︰ 1
黄色︰绿色 接近3 ︰ 1
315 + 108 = 423
101 + 3 2 = 133
315 + 101 = 416
108 + 3 2 = 140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 yyrr,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就是YyRr,所 以表现为全部为黄圆。
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以上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 比例是 1 : 1 : 1 :1
表现型的比例为 9 : 3 : 3 : 1
9 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3 黄皱: 1YYrr 2Yyrr
3 绿圆: 1yyRR 2yyRr
1 绿皱: 1yyrr
1 : 1 : 1 :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在杂合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成对的基因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配子种类的比例 1 :1 :1 :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解)
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
2、采用 因素到 因素的研究方法。
3、运用 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
试验(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定律。
5、扎实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态度、勤于实践、 敢于挑战传统。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
孟德尔在临死前几个月曾说过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深信,全世界承认这项工作成果之时已为期不远了。”虽说不远,其实也不近。从孟德尔逝世,到他的工作完全被学术界承认,又过了16年,而距他的论文发表之时已经长达35年!
孟德尔“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正是达尔文进化理论问世的时代。 马太效应。人们不仅把达尔文看成是进化论领域的权威,也把他看成是生物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也有自己的遗传理论。 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项成果要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作者往往需要反复强调、广征博引、大力宣传,才能如愿,孟德尔却从未这样理直气壮过。 由于数学统计方法首次引入生物学中。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完全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生物学家们根本想不到数学会与生物学有联系,也搞不懂统计数学对揭示生物学规律有什么帮助。
1900年,是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他们是荷兰的德弗里斯(Hug De Vries,1848~1935)、德国的柯灵斯(Carl Erich Crrens,1864~1933)和澳大利亚的契马克(Erich vn Tschermak-Seysenegg,1871~1962)。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孟德尔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Hug De Vries(1848~1935)
Carl Erich Crrens(1864~1933)
Erich vn Tschermak(1871~1962)
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生物学家
比如说,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时,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20=1048576种。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 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后代发生变异。这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六、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 的意义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人们有目的地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例如: 有这样两个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锈病;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抗锈病。让这两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在 F2中就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类型,用它作种子繁育下去,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在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指导杂交育种,选择培育新品种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等位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D、染色体上的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 体 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 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5、关于“自由组合规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可指导杂交育种 C、可指导细菌的遗传研究 D、基因重组
6、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 (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7、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中有(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黄圆绿皱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
1 : 1 : 1 : 1
性状表现:9:3:3:1
遗传因子组成共9种:4种纯合子各1/16,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品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实际结果,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学,“重新发现”孟德尔,课堂反馈,F1配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