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素养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京津等课改地区版)第2章章末总结 试卷
展开章末总结
教材P19 读图思考
这是一幅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的四幅小图可以看出左上图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公司为主,应为北京的文化和高科技区;左下图有众多的居民小区,是住宅区;右上图是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它及其周围地区应为商业区;右下图为工业区。
教材P21 活动
1.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主要的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一些混合土地利用带等。
(1)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维多利亚湾两岸,是香港的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客货流量大,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区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不相邻。香港的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出现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与工业区、低地联系,如石硖尾、黄大仙就靠近观塘工业区。
(3)略。
2.城市里的功能区有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等。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各城市共有的功能区,而文化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里很不明显。可以用下表进行分析与总结。
城市功能区 | 位置 | 主要功能 |
商业区 |
|
|
工业区 |
|
|
其他 |
|
|
教材P23 读图思考
1.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工业、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2.OA可能成为商业区,AB可能成为住宅区,BC可能成为工业区。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教材P24 活动
略。
教材P25~P26 活动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所需服务级别低,去枣强镇即可。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级别较高,服务职能要求较高,应去衡水市。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所需服务级最高,服务职能最高,只有最高级城市才能提供这些职能,应去石家庄市。
教材P27 读图思考
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通过长江的航运,可以联系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城市,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甚至更大的地域;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国际港口,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扩大其服务范围。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同时它也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这使得上海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以满足大规模城市人口的需求,同时为上海市提供巨大的市场。
(3)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长江三角洲为城市的发展与拓展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材P28 读图思考
1.图中的城市共有三个等级: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
2.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越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越多。
3.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教材P30 活动
略。
教材P31 读图思考
(1)图片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1985年到2000年的城市发展状况,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一个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应主要从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入手:①城市数量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化表现 | 理由 | 说明 |
城市数目增多 | 特大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 | 城市人口增多 |
城市规模扩大 | 原有的三个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三个大城市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 由过去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 |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
教材P34 活动
城市化阶段 | 水平 | 发展速度 | 地域扩 展趋势 | 常见的问题 |
初期阶段 | 25%~30%以下,低 | 缓慢 | 缓慢 |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
中期阶段 | 30%~70%,较高 | 迅速 | 快 |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
后期阶段 | 70%以上,高 | 缓慢甚至停滞 | 继续增大 | 大城市中心空洞化、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等 |
教材P35 活动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3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教材P37 活动
1.1995~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约20%,年增长率约为1.3%,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约为1 560万。
2.过快的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教材P38 活动
略。
教材P39~40 问题研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