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变化巩固训练
展开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人口增长模式及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1~2题。1.“人口增长模式图”中Ⅰ、Ⅱ、Ⅲ阶段代表的增长模式与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甲丁 D.丁丙乙2.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教育压力大 B.乙地为发达国家 C.丙地劳动力不足 D.丁地为原始型增长模式读“我国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3~4题。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总人口(万人)131 448132 129132 802133 474134 091134 735出生率(‰)12.0912.112.1412.1311.911.93死亡人口(万人)8929139359439519603、我国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0.48% B.7‰ C.4.79% D.7%4、表中数值反映我国人口( )①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②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④人口总数在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6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 0006 5001 50010 000死亡率(%)0.60.62.5 乙人口数3 5006 00050010 000死亡率(%)0.80.72.20.81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37% B.0.885% C.0.775% D.0.95%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B.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C.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D.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P分别为生产力水平高、低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为环境承载力C.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是相同的D.P为环境承载力8.图中反映了( )A.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B.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生活质量越高,最佳人口规模越大C.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D.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完成9~10题。9、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1~12题。1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少儿人口比重 C.老年人口比重 D.青壮年人口比重1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右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的( )A.生态移民较多 B.人才素质高 C.自然资源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14.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D.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15.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社会经济 C.国家政策 D.自然环境16.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②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压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目前迁往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有( )①投父母者 ②购房者 ③投夫(妻)者 ④特殊人才 ⑤应届高校毕业生 ⑥郊县农民 ⑦投子女者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18.人口大量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B.推进城市化进程 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读“1982~2005年中国人口净迁出、净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完成19~20题。19.由图反映( )A.人口迁入地集中在中部经济地带 B.人口迁出地集中在东部经济地带C.人口净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比净迁出重心的位移明显D.1990~2000年京津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20.1995~2005年我国人口净迁入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最主要原因是( )A.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渤海都市圈的崛起 D.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2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2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 B.湖北 C.河北 D.广东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面积之比)和人口生理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的数据。据此回答23~24各题。2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个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24.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四个国家中粮食问题最突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人口类型少儿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以上)年轻型人口40%以上4%及以下成年型人口30%~40%4%~7%老年型人口30%及以下7%及以上材料二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注释: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宏观展现山东人闯关东历史的民族史诗。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材料三 见右图。(1)依图填写下列甲、乙间迁移线路上数码所示的主要城市名称,并扼要说明这些城市相同的地形特点。①天津 ②沈阳 ③长春 ④哈尔滨 平原,地势平坦。(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了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雁南飞”的影响: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27、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上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1)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2)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原因: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不认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语言通顺,符合逻辑即可)28.结合我国人口统计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5亿。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变化图。(1)造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2)根据材料二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3)分析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流入地: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流出地:提高了人口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