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完成1~2题。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解析:第1题,比较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便可得出结论。第2题,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印度,可知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答案:1.C 2.B
人口金字塔的形态不仅能显示该国人口结构与人口转型阶段,同时也能反映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读下面四种形态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种人口金字塔的形态,若按人口增长阶段转型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甲乙丁丙 D.甲丁丙乙
4.下列四个国家中,目前与乙国人口金字塔形态最接近的是( )
A.索马里 B.印度
C.巴西 D.德国
解析:第3题,从少年儿童所占比重的大小即可进行判断,或者从人口金字塔的形状特点来分析。第4题,乙图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与德国相似。
答案:3.D 4.D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6.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水平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五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太大,但江苏总人口多,故年新增人口最多。第6题,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海市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5.B 6.C
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8.上海市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解析:第7题,此段时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省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第8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人口迁入可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答案:7.C 8.D
下图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增加了约( )
A.100万 B.1 500万
C.2 000万 D.2 500万
10.从1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⑤男女比例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①线为人口总数增长曲线,②线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曲线,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人口总数从6 000万上升到8 000万,增加了2 000万人。第10题,从1964年以来,②线持续上升与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有关,这样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9.C 10.D
读图1和图2,结合图中信息,回答11~12题
11.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属于人口负增长的省(市、自治区)是( )
A.川、陕、藏 B.云、贵、川
C.鄂、豫、皖 D.贵、蜀、渝
12.关于人口高速增长省(市、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住人口指有居住地户籍的人口
B.均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C.人口增长增大了就业压力
D.增长完全由于机械增长造成
解析:第11题,从图1中可知人口负增长的省(市、自治区)有甘、川(蜀)、渝、贵、鄂和皖。第12题,从图2中可知常住人口等于户籍人口加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故A项错;从图1中可知人口高速增长的省(市、自治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故B项错;人口增长增大了就业压力,故C项正确;某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口高速增长是由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机械增长共同形成的。
答案:11.D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河南省和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近年来,在两省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2:
(1)在下图中绘出我国人口发展和人均耕地变化折线图。(4分)
(2)“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各有哪些?(8分)
(3)2008年中国举行了北京奥运会,许多已婚夫妇都选择在该年生育子女(奥运宝宝),这对我国的人口发展有何不利影响?(4分)
(4)根据我国的人口、资源国情,谋求我国合理的人口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解析:第(1)题,绘图时要结合表格的数据信息一一对照完成。第(2)题,由于青壮年的外出,形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劳动力减少,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第(3)题,集中生育容易形成人口生育高峰,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第(4)题,针对我国目前状况仍然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努力发展科技,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答案:(1)略。
(2)“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是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积极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消极影响:人才流失,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既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不利。
(3)容易形成人口生育高峰,使我国的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给我国人口调控等增加难度。
(4)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14.图1和图2分别表示2011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18分)
2011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来源:学*科*网Z*X*X*K]
(1)据图分析2011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据表分析2011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6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主要有哪些?(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移动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从图1可知,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工业)、第三(餐饮业等)产业转移;从图2可知,转移空间以乡镇内就地转化为主,同时向省外转移。第(2)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引起的,既有推力作用的影响,更有拉力作用的吸引。第(3)题,跨区域迁移的迁入地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迁入对工业化、城市化及产业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答案:(1)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
1949
1957
1966
1971
1977
1982
1990
1994
我国人
口数/亿[来源]
5.4
6.4
7.4
8.4
9.4
10.3
11.6
11.8
人均耕地
/(公顷/人)
0.180
0.156
0.135
0.119
0.107
0.100[来源:]
0.089
0.080
流出
省(市)
四川
湖南
安徽
江西
河南
贵州
占总量比
重/%
16.1
10.6
10.6
8.6
8.3
6.1
流入
省(市)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占总量比
重/%
35.5
8.9
7.2
5.6
5.6
5.6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3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3节: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课堂检测,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