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训练: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训练: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训练: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训练: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展开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训练: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解析] 1.B 2.B 第1题,1982年至2009年,该地婴幼儿所占比重减少,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所以该地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故A、C项错误、B选项正确;图中显示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而没有1982年和2009年的人口总量,因此无法判断这两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第2题,由1982年到2009年,我国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由于我国在1982年到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于图中显示的是各个年龄组占总人口比重,而缺乏1982年和2009年人口总量的信息,因此由图看不出我国25~59岁劳动力数量变化。按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较慢但依然正增长,且人口增长绝对量大的国情,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很可能依然增加。
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10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该国 ( )
A. 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 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4.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3.C 4.B 第3题,图甲显示该国2011年人口达到13亿左右,判断为中国。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率低,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但增长率已降低到较低水平。第4题,由于计划生育,我国“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化,但2011年是刚刚进入老龄化,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略大于7%。
下图示意世界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世界人口自然变动特征,按照时间早晚为图中四个阶段排序 ( )
A.Ⅰ、Ⅱ、Ⅲ、Ⅳ
B.Ⅳ、Ⅲ、Ⅱ、Ⅰ
C.Ⅰ、Ⅳ、Ⅲ、Ⅱ
D.Ⅱ、Ⅰ、Ⅲ、Ⅳ
6.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最近接近的阶段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 5.C 6.B 第5题,世界人口自然变动特征是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第6题, 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似Ⅱ。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读图,完7~8题。
7.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
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
8.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解析] 7.A 8.C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8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故C项正确。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表,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9~10题。
年份 项目 | 2000年 | 2010年 | |
全省总人口/人 | 74 382 809 | 78 659 903 | |
人口比例/% | 苏南 | 33.71 | 41.38 |
苏中 | 23.12 | 20.80 | |
苏北 | 43.17 | 37.82 |
9.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0.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6~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9.B 10.B第9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苏南人口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结合不同年份全省的人口总数,可以算出不同年份苏中人口的数量,比较后可知,这一数量也在减少。第10题,根据该三角形坐标图可知,2000~2010年,江苏省15~64岁的人口比例上升,这会加大江苏省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说明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在加剧。
2015年11月我国宣布自2016年1月1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11~13题。
图甲
图乙
11.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
A.缓慢持续增加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快速减少
1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B.城市化
C.育龄人口 D.资源状况
13.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解析] 11.C 12.B 13.D第11题,读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可知,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第1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第13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15.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16.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14.B 15.C 16.D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批人口流动均为男性且以20~40岁的青年劳动力为主,可以判断出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因此影响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15题,第二批人口迁移以女性人口组为主,第三批则是0~14岁的儿童,第四批及以上流动人口主要是55岁及以上的老人、10~24岁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组、0~4岁的儿童,因此从图中看不出女性和0~5岁人口组有回迁趋势,A项错误;家庭男性人口只在第一批人口流动中占最高比例,B项错误;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从第二批之后,迁居主体逐渐过渡至老人和儿童,C项正确;各年龄组中,10~14岁的少年儿童在总迁居比例中所占比例最小,D项错误。第16题,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时期,家庭人口的主要迁居方向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因此②④正确。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人口素质低 ③劳动力不足 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17.C 18.B第17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到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该城市1980~2010年间,15~59岁各年龄组人口都有增长,应该是由外来人口多引起的;劳动力人口超过70%,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信息无法显示人口素质低。第18题,该市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年儿童比重在下降,针对该市的人口状况,不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不符合国家政策;鉴于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为缓解就业压力,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读图归纳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读图归纳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6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6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37万人 B.77,8万人 D.211,67,96,35°E,86°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常考图表技能训练专练98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常考图表技能训练专练98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37万人 B.77,8万人 D.211,67,9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