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8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
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的多少
1.B 2.A 3.B [第1题,四种地貌景观中,a、c、d分别是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海岸地貌,它们显然不属于喀斯特地貌。b为地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第2题,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第3题,选项中提供的条件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
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下题。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C [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5~7题。
5.该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6.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7.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5.B 6.B 7.D [该景观是著名的桂林山水中的漓江风光,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等级过关练]
8.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分布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气温(℃) | 年溶蚀率(毫米/年) |
广西中部 | 相对均匀 | 1 500~2 000 | 20~22 | 0.12~0.3 |
湖北三峡 | 中等 | 1 000~1 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03 |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根据以上设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一般情况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时溶蚀率就大。第(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高,岩溶地貌发育程度高,这是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丰富的地下水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坡度越大时,水的下渗越少,岩溶地貌发育越差。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气候、生物、地形、岩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地区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答案] (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CO2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植被覆盖率高,加快下渗量,减弱了地表径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如图:
(3)①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