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五)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五)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五)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五) 练习
展开假期作业6 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五)
92.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对比规弄山南坡和大瑶山南坡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出什么规律?
(2) 从热量条件上解释大明山东坡与西坡垂直气候带谱分布差异。
(3) 总结三座山地植被类型分布的相似之处。
9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牧场为垂直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牧民们转场时,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
材料三: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 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带谱在种类和分布上的差异。
(2) 分析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带谱在分布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3)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属于春季牧场是哪一处?近年来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与之比较,山地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是什么?
9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 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9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一般情况而言,山地木本植物的分布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而草本更易受乔木层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的影响。下图是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1) 描述高黎贡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2) 指出高黎贡山木本和草本植物丰富度此消彼长的海拔范围并分析原因。
(3) 结合以上物种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分布变化,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9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甲)和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乙)
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3 000米的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别分析这两地没有分布森林的原因。
9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 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 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 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 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98.下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
(1) 请分别写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2) 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脉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3) 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正月十五
【答案】(1)在相似纬度上,从沿海向内陆,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同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高度下限逐渐升高,垂直带谱宽度也略有增加。
(2)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温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气候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
(3)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种类和密度减少。
【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纬度注记可知两山纬度位置相似,大瑶山距离海洋更近;通过图示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同一类带谱宽度和海拔差异。
第(2)题,结合大明山图示带谱和位置分布,调用季风气候知识分析带谱分布差异。
第(3)题,从图示①、②、③、④气候类型注记和分布位置,可推知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和垂直变化。
【答案】(1)天山北坡山地草原带之上(或高山草甸带之下)是云杉林带,而天山南坡山地草原带之上(或高山草甸带之下)是山地草甸草原带。自然带垂直带谱天山南坡海拔较高,北坡海拔较低。
(2)天山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有需要水分条件较多的针叶林(云杉林)带分布,自然带垂直带谱海拔较低,雪线也低。南坡为阳坡,光热充足,蒸发较强,自然带垂直带谱海拔较高。
(3)乙。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解析】(1)读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可知,天山北坡山地草原带之上是云杉林带,而天山南坡山地草原带之上是山地草甸草原带。此外根据自然带垂直带谱的倾斜情况知道判定,同类型的自然带,天山南坡分布较高,北坡海拔较低。
(2)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带谱在分布上存在差异”,答题方向“原因”。差异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热量、降水等方面思考。天山北坡热量虽低,但是降水多:为阴坡,气温低;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有需要水分条件较多的针叶林(云杉林)带分布,自然带垂直带谱海拔较低,雪线也低。南坡热量虽高,但是降水少,南坡为阳坡,光热充足,蒸发较强,自然带垂直带谱海拔分布比北坡要高。
(3)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夏季是高山牧场,所以春季牧场是乙。山地转场放牧,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山地转场放牧的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植物种类减少,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1)木本植物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2)范围:2900m—3800m(2900m 以上,答2800m不得分)。
原因:随海拔的上升,气温下降,所以木本植物丰富度降低,乔木层郁闭度下降,所以草本植物丰富度上升。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分、热量的改变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同;木本植物的郁闭度影响到了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致使一个区域或相邻区域环境发生改变。
【解析】第(1)题,根据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进行描述,图中显示,木本植物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图中显示,在2900米以下,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先下降;2900米以上,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而上升。
第(2)题,图中显示,2900米以上,木本植物丰富度呈下降趋势,而草本植物丰富度呈上升趋势,木本和草本植物丰富度呈现此消彼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应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山地木本植物的分布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随海拔的上升,气温下降,木本植物的生长条件变差,导致木本植物丰富度降低。材料信息表明,草本植物更易受乔木层郁闭度的影响,木本植丰富度下降,从而使得乔木层郁闭度下降,地表的光照等条件变好,所以草本植物丰富度上升。
(3)从题中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可知,自然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如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水热状况,向上热量条件变差,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好和变差的变化,从而使得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生变化,木本植物丰富度变化还引起草本植物的变化。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体的变化,或引起其它区域的改变。
【答案】高山草甸带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森林的生长;森林带以下的热带草原带海拔低,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宜森林生长
【解析】森林带以上海拔高,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温低,水汽少,降水较少,不适合森林的生长,形成高山草甸带。森林带以下海拔低,受地形抬升弱,水汽不易抬升凝结,降水较少。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这里位于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宜森林生长,形成热带草原带。
【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 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解析】(1)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 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丹霞地貌山顶流水侵蚀为主,沟谷流水堆积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具体是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答案】(1)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林线的高度为3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约为28.8摄氏度 (2)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东坡冰雪分布更广(3)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被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解析】(1)读图判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即山地下部第一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即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林线即林木的上限,海拔高度为3100米,雪线即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海拔高度为4800米。雪线的温度为0℃,海拔每下降1000米,气温升高6℃,山麓地带的气温约为28.8℃。
(2)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图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东坡冰雪分布更广,所以雪线东坡低,西坡高。
(3)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被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