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三)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三)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三)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三) 练习
展开假期作业6 山地垂直自然带(正月十三)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完成下列各题。
32.山地东坡出现的干热河谷属于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3.东坡自然带谱比西坡复杂,是由于东坡
A.光照条件好 B.纬度位置低
C.相对高差大 D.夏季降水多
下图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自然带是( )
A.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原带
C.高山草原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D.高山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35.形成该山地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向
36.引起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 B.土壤类型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7.该山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38.该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9.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40.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导致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垂直带谱产生差异,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判断天山北坡证据的有( )
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 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 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
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⑥雪线更高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1.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1 800~1 900 B.1 900~2 000
C.2 000~2 100 D.2 100~2 200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东侧1月、7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变化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2.该山地所在的自然植被属于
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3.该山地东坡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约为( )
A.500 米 B.1300 米 C.2300 米 D.3000 米
下图为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四川省境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
A.植被较丰富 B.距海洋较近 C.土壤较肥沃 D.相对高度较大
45.山麓自然带①是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黑河源于祁连山脉北麓,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源头海拔为4828m。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地区,海拔为1700-5564m,年降水量为300-600mm,出山口径流量为35亿m3,其植被类型主要包括冻土寒漠带、森林带、高寒草甸带、山地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冰川带等。下表示意黑河上游地区根据海拔依次测得的各植被类型年降水量与蒸散量估算数据(降水量=蒸散量+径流量)。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46.表中丙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冻土寒漠带 B.高寒草甸带
C.森林带 D.山地草原带
47.表中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最高的植被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列三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已知甲山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两山地均位于我国。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8.图中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49.丙山地可能位于( )
A.秦岭 B.南岭 C.大兴安岭 D.天山
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0.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荒漠草原
51.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CD线为雪线),完成下列各题。
52.对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比较完整 B.北坡地处阴坡和迎风坡,故雪线较低
C.该山地可能是我国的武夷山 D.南坡地处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
53.若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南非东南端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长江三角洲
54.若CD一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该山顶的海拔最接近
A.3700米 B.4800米 C.5000米 D.4680米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回答下列各题。
55.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56.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处阴坡 D.地处背风坡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是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带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7.图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
A.5 000 米 B.3 600 米 C.2 200 米 D.50 米
58.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左图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800m左右,右图为左图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如图中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①常绿阔叶林 ②针阔叶混交林 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 ⑤高山草甸 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⑤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读图可答下列各题。
60.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 B.南美洲 C.欧洲 D.澳大利亚
61.图中自然森林是
A.季雨林 B.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下面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2.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正月十三
32.D 读图,图示干旱河谷只在海拔较高处有森林植被,在低海拔处降水很少,是干旱河谷灌丛带,与地带性规律下的垂直分异分布不一致,因此该河谷的形成并非地带性因素,是因处于干热气流的下沉地带形成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选D。
33.C 自然带的复杂程度与山体的纬度、相对高度等有关。东坡与西坡纬度一致、光照条件一致,但东坡比西坡的相对高差大,东坡自然带谱比西坡复杂,该地位于西南地区,其降水多来自西南季风,也有少量来自东南季风,故东坡一般不如西坡降水多。据此分析选C。
34.A ③代表山地森林和草原带的过渡,随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改变,尤其是热量降低,因此有可能为高山草原带,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热量和降水大幅度减少,植被寸草不生形成高寒荒漠带②,海拔最高处,为积雪冰川等,有常年积雪覆盖,①代表积雪冰川带,正确答案选A。
35.B 该山地基底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说明该地区热量充足,纬度低,热量充足,纬度高,热量相对不足,正确答案选B,表示的是同一座山体,和以及山脉走向无关。C错误。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A错误。不同坡向自然带谱的海拔分布高度不一致,有可能收到不同坡向热量和降水的影响。阳坡热量充足,迎风坡降水多,因此北坡可能为阳坡和迎风坡,坡向会影响自然带分布高度,而不是自然带的形成,D错误。
36.A 随着海拔的升高,从低处到高处垂直自然带谱发生差异,是因为水热组合状况产生差异,尤其是热量逐渐降低,因此正确答案选A。
37.D 图示垂直自然带谱中山脚为荒漠带,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D正确。
38.B 该山地北坡存针叶林,说明北坡水分条件好于南坡。天山北坡为迎风坡,可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地形雨较丰富。故B正确。
39.A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故该山的基带①应为荒漠带;根据图中雪线的高度可知,左侧雪线低,表示北方,右侧雪线高,表示南方;天山的北坡为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增加,降水逐渐增加,故②处适合草类生长,形成草原带;③地降水较丰富,形成针叶林带。
40.C 天山的北坡为迎风坡,故北坡降水量较南坡丰富,因此北坡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比南坡小、草原和森林带的分布面积比南坡大。41.A 读图可知,该山地自然带中森林在海拔1800-1900米处比重最高,推断1800-1900米海拔高度上是森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42.D 由图中1月、7月均温可知,山麓地带的1月均温大于0℃,可知该山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区,故没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可知其植被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43.C 读图可知,图中降水垂直变化率曲线从左侧先升高,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降低到0时之前降水垂直变率都为正值,降水量达最大值;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垂线与山表交点的数值即为所求高度,海拔约为2300米,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44.D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数量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据图可知,贡嘎山相对高度大,因此自然带数量最多,D正确;植被较丰富、距海洋较近、土壤较肥沃对垂直自然带多少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45.D 据题干知,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的我国四川省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6.C 该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一般为荒漠或荒漠草原带。据材料可知,表中甲乙丙丁四个自然带分别按海拔自高到低排序。高寒冻土,分布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据表可知,甲海拔较高,且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最高,说明其水土涵养能力低,应为冻土寒漠带,A排除;高寒草甸带一般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山地草原带海拔多分布于1000-2000米的山地地区,根据图表可知,丙的海拔较低,且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最低,说明丙自然带的水土涵养能力最高,丙应为森林。乙和丁分别为和高寒草甸和山地草原。因此排除B和D答案,正确答案为C。
47.A 从表中可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自然带中,甲的转换比约为0.7,乙的转换比约为0.4,丙的转换比例约为-0.2,丁的转换比例约为-0.1。故甲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最高,正确答案为A。
48.C 由图中可看出,甲地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位于热带;乙地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位于温带;丙地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纬度由高到低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即乙、丙、甲,C正确。故选C。
49.A 丙山地的南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A正确;南岭南北两侧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山和大兴安岭地处温带,基带不可能是常绿林。故选A。50.C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温带与亚寒带交界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荒漠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或热带沙漠气候区。故选C。
51.C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自然带谱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选C正确。
52.D 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故A项错误;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故B项错误;我国武夷山没有终年积雪,故C项错误;南坡雪线较高,说明是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故D项正确。
53.C 根据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方东南端为热带草原带,故A项错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项错误;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拔小于120米,故D项错误。
54.C 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处为雪线位置,利用最大温差计算出B、C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加上B点海拔120米,且C距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故此山海拔最接近5 000米,C项正确。
55.A 三座山脉均在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脉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结合“山脉基带自然带一般与其水平自然带一致”这一规律,故A项正确。
56.B 丙图山顶为灌丛带,与甲乙两山地相比,缺失苔原带,这是由于山的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所致,故B项正确。57.C 先找到降水量的最大值,然后向下作垂线与地形剖面图相交于一点,再向左侧坐标图作一垂线,可以确定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2200米。选择C。
58.C 甲地属于肯尼亚山自然带的基带,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带,选择C。
59.C 读图可知Q点位于中南半岛之上,该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基带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带,该兴趣小组自Q点向西北方向攀爬时随着海拔的山高其热量条件逐渐变差,水分条件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植被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可知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是干暖的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即③①②④,该区域的山体海拔还不足够高,因此,不会出现高山冰雪带,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60.C 读图可知,图中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条件好,应位于北半球,非洲地区主要为热带气候,在2500左右的山顶不会有永久积雪存在,故选C项。
61.B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读图可知,图中的自然森林在灌丛草甸带以下,最可能为针叶林,故选B。
62.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因此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