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16天——地质灾害 练习
展开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16天——地质灾害
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年8月14日3时50分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北纬24.19度,东经102.71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2.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的次生灾害是 (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3、4题。
3.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4.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2018·济南高一检测)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6.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读我国2014年全国三类灾害情况统计表,回答7、8题。
2014年全国三类灾害情况统计表
| 溪河洪水 | 滑坡 | 泥石流 |
死亡人数(人) | 117 | 124 | 90 |
发生次数(次) | 83 | 48 | 29 |
7.表中信息凸显的自然灾害特征是 ( )
A.区域性 B.联系性
C.严重性 D.周期性
8.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环境中,泥石流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山麓地带洪积物
B.湿润季节的暴雨
C.人类开矿堆积物
D.干旱季节风化物
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读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与图中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相关性最强的是 ( )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地形破碎的岛屿 D.海陆的连接地带
10.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 ( )
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②纵波到达,左右摇晃
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④横波到达,左右摇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我国川滇山区多次发生了滑坡、泥石流灾害。据此回答11、12题。
11.川滇山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该地区泥石流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D.暴雨引发泥石流
12.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二、非选择题
1.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还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试分析其原因。
2.(2019•北京高考)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