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北京中考)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D )
A.柠檬汁(2.0~3.0) 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2.下列化学式对应的俗名正确的是( D )
A.Ag:水银 B.CaO:消石灰 C.NaCl:苛性钠 D.NaOH:烧碱
3.常温下,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柠檬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柠檬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柠檬汁和葡萄汁
4.下列气体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B )
A.SO2 B.H2 C.CO2 D.NH3
5.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B )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6.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A )
A.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C.与碱反应 D.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斑
7.(邵阳中考)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A.酸雨的pH小于5.6,则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8.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重庆中考)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应(未注明条件):C2H5OH+CH3COOH===H2O+CH3COOC2H5(乙酸乙酯)。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A )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增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0.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
eq \(\s\up7(),\s\d5(第10题图)) eq \(\s\up7(),\s\d5(第11题图)) eq \(\s\up7(),\s\d5(第12题图))
11.X、Y分别是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X与Y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稀盐酸 B.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会变蓝
C.b点表明此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中的溶质仅是NaOH
12.(陕西中考)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2分)
13.(4分)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物质:①干冰、②氢氧化钙、③稀盐酸、④生石灰,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CO2__(填化学式);
(2)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CaO__(填化学式);
(3)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③__(填序号);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熟石灰__(填俗名)。
14.(5分)酸、碱、盐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实验室中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气体,原因是它具有__吸水性__。
(2)熟石灰常用来处理泄漏的硫酸,其原因是__Ca(OH)2+H2SO4===CaSO4+2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碳酸钠可以用来生产玻璃,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石英砂(SiO2)与碳酸钠两种固体混合,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SiO2+Na2CO3 eq \(=====,\s\up7(高温)) Na2SiO3+CO2↑__。
15.(5分)(永宁模拟)归纳总结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军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验证反应①: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会变成__蓝__色。
(2)图2利用微观示意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2SO4+2NaOH===Na2SO4+2H2O__;从该图还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填“>”“=”或“<”)7。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C__(填字母)。
A.HCl B.Na2CO3 C.CuSO4
16.(10分)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增大__(填“增大”或“减小”)。
(2)C点溶液的溶质是__NaCl、NaOH__(填化学式)。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有红褐色沉淀生成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__。
17.(8分)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Fe3O4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作燃料(答案合理即可)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分解反应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O===Ca(OH)2__。
三、实验题(共24分)
18.(10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BD__(填编号,下同),有颜色变化的是__ABE__。
(2)E中发生了中和反应,此类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列举一例:__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__。
(3)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Na2O+2HCl===2NaCl+H2O____。
(4)将实验后的残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其pH为2,则该溶液可用于__①②__。
①除去铁钉表面铁锈
②洗去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③检验NaOH固体是否完全变质
19.(14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先取10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搅拌,至红色恰好变成无色。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深入探究:上述反应中,究竟是稀盐酸中哪种粒子参加反应?
【提出假设】假设1:H2O参加反应
假设2:H+参加反应
假设3:__Cl-__参加反应
【设计实验】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取10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变红后的溶液分成四等份后分别置于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假设1不需要经过实验就可以推导出其不成立,理由是__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__。
【实验拓展】小琳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消失、新物质生成,监测温度、pH变化等来“造出现象”,使反应现象明显,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请再设计出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__实验步骤: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测定溶液pH,逐渐滴加稀盐酸直至足量;实验现象:溶液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__。
【实验延伸】小芳同学实验后与同组其他同学认真讨论,然后认为直接向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红色褪去,并不能证明就是因为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你认为她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褪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和盐酸发生了反应__。
四、计算题(共8分)
20.(8分)(鄂州中考)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 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10%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50 g×7.3% x
eq \f(36.5,58.5) = eq \f(50 g×7.3%,x) x=5.8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eq \f(5.85 g,40 g+50 g) ×100%=6.5%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
食物
柠檬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1~2.8
3.5~4.5
6.3~6.6
7.6~8.0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 mL蒸馏水
溶液不变色
假设1不成立
②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 mL稀硫酸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 mL硫酸钠溶液
溶液不变色
假设2__成立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 mL__氯化钠__溶液
溶液不变色
假设3__不成立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6 g,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3%,5 g、5,3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1%),8 g,2 g,9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