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第13 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海陆交通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有关路上交通的大事
年表,并概括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汽车工业:
世界:
中国:
高速公路:
世界:
中国:
高速铁路:
(1)世界:
(2)中国:
4、20世纪后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5、航运船舶:
(1)世界:
(2)中国:
航空的发展:
世界:①飞机时代的开始:
②第一条空中航线:
③欧洲的国际航班:
④飞机的技术进步:
⑤空中通道的开辟:
中国:①第一家航空公司:
②民用航空成就: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阅读第三子目内容,概括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阐释】
1.20世纪后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①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②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
③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④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2、新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①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②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③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限时训练】
1.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2.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于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国际地位得到提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搞建设开辟新途径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5.有人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概括为“破茧”(科学开创)、“羽化”(科学发展)和“飞升”(科学应用)三个阶段。其中“飞升”阶段的发明给交通领域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
A.从平面交通发展到立体交通B.蒸汽机和内燃机应用于交通
C.科学和技术实现了密切结合D.开创了近现代科学的新时代
6.有西方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方式革新C.美苏冷战缓和D.信息技术应用
7.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 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 )
A.提高了中华民国国民的素质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8.“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9.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
10.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B.加速了内燃机的创制
C.开创人类立体交通新时代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
11.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12.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线③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
13.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1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15.王忠良被誉为“中国画火车第一人”,他完成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的创作,让人们得以领略火车的魅力。火车的变迁不能从侧面体现出( )
A.交通变革和技术进步B.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16.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对于飞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飞机时代开始于1913年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开通于1914年
C.欧洲国际航班和航线开通于1918年 D.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主流
17.对比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B.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停滞
C.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D.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
二、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铁路发展简况表
——据王渝生《中国铁路百年史话》、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辑录而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81年前和1981年后我国铁路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认识?
【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轻敲键盘,意在心留”“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表明互联网、可视电话等先进通信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说明的问题;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且表述错误。
2.答案:B
解析:A项不能得出;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但是这与中国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资搞建设,开辟了经济发展新途径,故C项正确;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从铁路传入到汽车传入再到飞机传入中国,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这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所以答案为A项。B、C、D三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
4.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男女之间有大防,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对传统的观念是巨大冲击,选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是对材料的曲解;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态度;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不停追求,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破茧”是指科学开创,其标志是伽利略创立实验科学方法;“羽化”是指科学发展,其标志是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等;“飞升”是指科学应用,其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广泛应用等。故“飞升”阶段的发明给交通领域带来的重大变化是海陆交通工具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飞机,体现了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变化,A项正确。B、C项是“飞升”阶段的表现之一,不能全面反映“飞升”阶段,排除。D项不属于交通方面,排除。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故D项正确;世界市场形成时期,国家是主角,故A项错误;交通方式革新、美苏冷战缓和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两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乘车守则可以看出,这些守则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故答案为C项。1908年中华民国尚未建立,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乘车守则”是单要求租界内的中国人遵守,而是所有乘车人不论国别都应该遵守,排除B项;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与材料中乘车守则的具体要求无关,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可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因此选B项。
9.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1950年我国第一家航空公司已成立;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不够全面。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莱特兄弟”“载人飞行”等可知,这是指飞机创制,这使人类进入了海、陆、空的立体交通时代,C项符合题意;飞机是以内燃机作动力的,A、B项不符合题意;飞机的创制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D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1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分析,线③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900年以后,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轮船古已有之,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B项;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判断这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但是与虚线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出现了“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现象,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
15.答案:A
解析:材料直接体现了交通的变革和火车技术的进步,故A项不符合材料“从侧面体现出”的要求,符合题意,正确;火车的变迁从侧面体现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6.答案:B
解析: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排除A项;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排除D项。1914年,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B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的结论,排除A、D两项;B项“发展停滞”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C项正确。
18.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对外国依赖性强(或者半殖民地性明显)。
原因:经济落后,特别是工业、科技落后;长期受到西方侵略;战乱频繁,严重制约铁路建设。
(2)相同点:发展速度快;以自主技术为主。
不同点:前者主要体现在通车里程的增长;后者在通车里程、铁路质量、铁路长度、车辆制造和信号设备制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认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要求铁路先行;必须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工业和科技是铁路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中国铁路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1911年”“全国通车里程约9000多千米”可得出起步晚;根据“1949年底”“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0万千米”与1911年相比可得出发展慢;根据“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可得出对外国依赖性强;“原因”可结合所学,从经济落后、长期受到西方侵略、战乱频繁等方面分析总结。
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表格信息,从发展速度快、以自主技术为主等角度总结回答;“不同点”根据表格信息,从前者主要体现在通车里程的增长,后者在通车里程、铁路质量、铁路长度、车辆制造和信号设备制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综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该题的主题来思考归纳,如铁路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汽车
881条
24131辆
19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时间
发展状况
说明
1911年
全国通车里程约9000多千米
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中国国有铁路约20%
1949年底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0万千米
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
1981年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5.0181万千米
大陆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其中电气化铁路1033千米;复线率约15%;我国自己生产绝大部分机车,并自主研制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2018年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千米
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为2015年底数据);高铁营业里程2.9万千米,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铁机车及信号设备绝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精品学案,共3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精品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课标,知识梳理,合作探究,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优秀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课标,知识梳理,重点阐释,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