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2021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认识平行四边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垂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底和高,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打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图形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测量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 直观演示法。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了长方形框架教具演示长方形渐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图片使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这样不仅把数学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活动体验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本节课中,通过“感知-猜想-操作-测量-演示-验证-结论”等一系列“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练一练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方格纸、小棒、钉子板、量角器。教师准备课件、三角尺、直尺、长方形框架。
最后,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简短地介绍一下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感官上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可以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展示一个长方形框架,提醒学生注意看,变成什么形状了?(教师拉动长方形框架展示渐变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提问学生:你们认识平行四边形吗?揭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
通过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找平行四边形:(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2。 生活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
经历在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平行四边形,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使数学和生活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板书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方法一:用小棒摆。
②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④方法四: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教师创作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来猜想它的特征。)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验证得出结论。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件演示特征并板书特征。)
(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2个图形不是呢?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用“猜想-操作-测量-演示-验证-结论” 的探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课件出示一平行四边形,提问: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间的距离吗?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并通过完成“试一试”、 想想做做5,明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垂直线段。
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得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设计的练习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4。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出示应用图片,并插播一段影像)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学生动手拼图,教师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说:这是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图形的几种情况,这是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图形的几种情况。) 让学生在动手拼图与课件演示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了解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学生移动七巧板,教师课件演示。
让学生在拼图与课件演示中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结既是本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来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准备。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猜想→整理
对边相等 对边平行 内角和360° 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2021学年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及反思,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