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练习卷:物质的构成
展开物质的构成
考点一:分子与原子
1.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用分子观点解释“物体受热膨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不停地运动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氨气
8.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C.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9.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_____________的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地认识、改造和__________物质。
10.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3)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 。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5滴酚酞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浓氨水,会出现_____色;
(2)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变色。贝贝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假设1 空气中的氮气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2 空气中的氧气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3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4 浓氨水中的水分子运动使酚酞溶液变色
你认为假设_____________不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
(3) 为了验证剩下几种假设的正确性,小马同学增加了烧杯B作对比实验,烧杯B能够否定假设______的合理性。
考点二:原子的结构
1.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那么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正确的是( )
A.38,88 B.38,38 C.38,50 D.50,38
2.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 B. C. D.
3.在化学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硫原子 和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考点三:元素
1.下列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NA B.mn C.Ba D.cO2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等。这里的碘、铁、钙等应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3.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制作包子的主料有:瘦肉,面粉、小磨香油、食盐等,其中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为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5.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氯原子_______; ②氨气分子________;③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④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⑤人体缺乏________元素,易得贫血症。
6.镓是一种放在手心就会熔化的金属,图①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②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镓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2)A、B、C三种微粒所属元素中与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A”、“B”或“C”),则镓离子与B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镓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
(4)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7.A、B、C、D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B可用于光合作用,A→D放热反应。
(1)B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8.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2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有机物中必含的元素;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原子序数为11;EC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单质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写出B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写出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EC2的水溶液呈________ (选填“中性”“酸性”或“碱性")。
(2)D+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D+和一个C2-的质子数之差等于________。
(3)从A~E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类别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酸________;碱 ________;盐______ 。
(4)B和E两种元素可形成BE2,BE2与足量的C2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EC2和BC2两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综合考查
1.空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O2 B.O2 C.N2 D.Ne
2.物质的分类标准很多。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甲烷、酒精、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B.氮气、氦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
C.金刚石、黄铜、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属于氧化物
3.如图所示,将滴在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退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那么
(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毫升?
(2)氧气的密度大约为1.4g/ml请计算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克?(m=pv)
参考答案
考点一:分子与原子
1.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4.用分子观点解释“物体受热膨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不停地运动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答案】A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C
6.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答案】B
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氨气
【答案】D
8.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C.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答案】D
9.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_____________的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地认识、改造和__________物质。
【答案】原子 分子 变化规律 应用
10.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3)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 。
【答案】分子很小 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 B中无明显现象 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对照实验法 空气
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5滴酚酞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浓氨水,会出现_____色;
(2)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变色。贝贝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假设1 空气中的氮气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2 空气中的氧气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3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使酚酞溶液变色
假设4 浓氨水中的水分子运动使酚酞溶液变色
你认为假设_____________不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
(3) 为了验证剩下几种假设的正确性,小马同学增加了烧杯B作对比实验,烧杯B能够否定假设______的合理性。
【答案】红 4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1、2
考点二:原子的结构
1.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那么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正确的是( )
A.38,88 B.38,38 C.38,50 D.50,38
【答案】C
2.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 B. C. D.
【答案】A
3.在化学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硫原子 和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都电离产生氢离子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考点三:元素
1.下列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NA B.mn C.Ba D.cO2
【答案】C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等。这里的碘、铁、钙等应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答案】C
3.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4.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制作包子的主料有:瘦肉,面粉、小磨香油、食盐等,其中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为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糖类;Na+、Cl﹣。
5.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氯原子_______; ②氨气分子________;③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④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⑤人体缺乏________元素,易得贫血症。
【答案】2Cl NH3 3CO32- SiO2 Fe(或Co)
6.镓是一种放在手心就会熔化的金属,图①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②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镓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2)A、B、C三种微粒所属元素中与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A”、“B”或“C”),则镓离子与B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镓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
(4)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答案】4 A Ga2S3 离子 S2﹣
7.A、B、C、D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B可用于光合作用,A→D放热反应。
(1)B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灭火等 CaCO3 CaO+ H2O= Ca(OH)2 化合反应
8.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2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有机物中必含的元素;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原子序数为11;EC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单质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写出B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写出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EC2的水溶液呈________ (选填“中性”“酸性”或“碱性")。
(2)D+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D+和一个C2-的质子数之差等于________。
(3)从A~E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类别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酸________;碱 ________;盐______ 。
(4)B和E两种元素可形成BE2,BE2与足量的C2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EC2和BC2两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还原性(或可燃性) C CH4 酸性 3 H2SO4(或H2CO3) NaOH Na2SO4(或Na2CO3) CS2+3O2 2SO2+CO2
考点四:综合考查
1.空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O2 B.O2 C.N2 D.Ne
【答案】A
2.物质的分类标准很多。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甲烷、酒精、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B.氮气、氦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
C.金刚石、黄铜、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A
3.如图所示,将滴在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退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
【答案】胶头滴管 滤纸上的酚酞自右向左依次变红(合理即可)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合理即可)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那么
(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毫升?
(2)氧气的密度大约为1.4g/ml请计算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克?(m=pv)
【答案】(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20mL;
(2)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