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8326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8326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8326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展开20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首先我说的是教材和学情
说教材、说学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从学生情况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直观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所以我将在教学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帮学生解决。
说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生活引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多数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拿出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包装纸盒,直接提问“要做出你们手里那样的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把学生推到主体,让他们主动操作、探索、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提供直观形象,通过实践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感知、理解和概括,独立自主的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在这里我设计了3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试一试:同学们,如果把你们手中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一看吗?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让学生操作展开的过程,是为了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
2、想一想:你现在还能认得出你原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吗?它们在哪里?你能标出来吗?观察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呢?
学生可能会说上下面积或前后面积相等,或6个面都相等。老师这时可以适时说出象这样做的纸盒要用6个面的纸板,也就是求6个面的总面积,而求6个面的总面积也就是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感悟。
活动(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讨论:做这个长方体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板呢?
引导学生观测出每个面的长、宽,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最后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明确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完成教材6页的试一试,引导学生说出求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正方体礼品盒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一)求无盖鱼缸的表面积(教材第7页例5)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这个长方体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求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长方体鱼缸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该如何计算?
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选法算出结果。
组织交流时,既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又要让学生说说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包装月饼
1、单个的包装:同学们为一个月饼设计外包装,并把设计方案填写在设计表中。
2、两个的包装:两个一盒有几种摆放的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种最省料,哪种最废料。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 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去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
四、全课总结
你有何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两者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争”激思
新课开始,我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以“动” 激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巧编习题,以“练”促思。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向全体学生难于做到。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操作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共9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