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基础练习(含答案)
展开中考语文基础运用《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基础练习
1.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参观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4.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D.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6.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
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7.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 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8.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黄家就是鬼门关。
C.南国烽烟正十年。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幵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0.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1.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偶)
1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1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1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 ,飞瀑落下深潭。
A.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激流直下陡壁
B.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激流直下陡壁 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C.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激流直下陡壁
D.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激流直下陡壁
1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①2③
16.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7.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⑤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 反问 对比 借代 夸张
B.反问 比喻 借代 比喻 夸张
C.排比 借代 比喻 借代 比喻
D.设问 反问 引用 比喻 借代
18.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
B.(1)(2)(5)/(3)(4)(6)
C.(1)(2)(5)(6)/(3)(4)
D.(1)(2)(4)(6)/(3)(5)
19.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参考答案
1.答案为:D
2.答案为: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答案一目了然。“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用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辨析。A项,“珍惜,珍惜,再珍惜”运用了反复的修辞;B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C项,运用了借代、反复和对比等修辞;D项,运用了对偶、反语的修辞。据此,答案为B。
4.答案为:A
5.答案为:B;
解析:ACD项是比喻手法,A项将连“山”比喻成“兽脊”;C项将“骤雨”比喻成“鼓点”,将“旋风”比喻成“流苏”,将“乱蛙”比喻成“脚步”;D项将“月光”比喻成“灯笼”;B项是夸张,身体不可能长出翅膀,脚下不可能生云,因此是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回延安的迫切心情。
6.答案为:D
7.答案为:C
8.答案为:A
9.答案为:B;
10.答案为:B.
11.A [解析] 反问有问无答,问题的答案可在句中找到,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
12.D [解析] D项自问自答,因此是设问。
13.答案为:C;
解析:此题判别修辞方法,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A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拟人;B项“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自问自答,是设问;D项,“珍惜,珍惜,再珍惜”是反复;C项“好像”用来表示猜测,不是比喻。
14.D [解析] 这段文字由辨声而想象声音的各种情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把小溪声比作了提琴声,把滴泉声比作了弹拨声,把细流声比作了贝斯声,把飞瀑声比作了铜管声,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泉水的声音,让人对泉水有了真切的感受。
15.答案为:C;
16.答案为:B
17.答案为:A
18.答案为:B
19.答案为:B
20.B [解析] A项,抓住“害了羞”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C项,两个“盼望着”属于反复修辞;“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把“风”“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项,“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