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精练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因素
解析第1题,北京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第2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1.C 2.D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完成3~5题。
3.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4.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光照B.热量C.水分D.海拔
5.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4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西北部没有针叶林分布,东南部与西北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第5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答案3.A 4.C 5.D
杨柳飞絮是杨树和柳树雌株在春天种子成熟时,产生羽绒状花絮随风飘散的自然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绿化率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等北方城市选取杨树、柳树为主要树种开展大规模城市绿化活动。近年来,每年春天杨柳飞絮漫天飞舞,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下图为某网站绘制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20世纪60年代北京等城市选用杨树、柳树作为城市绿化主要树种,主要是因为杨树和柳树( )
A.树冠高大,树形优美
B.释氧除菌,净化空气作用明显
C.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效果好
D.适应性强,生长快
7.近年来,杨柳飞絮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危害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A.城市公园、湿地等绿化用地增多
B.气候变暖,杨柳飞絮期提前且延长
C.城市高大建筑及硬化路面增多
D.杨树和柳树在城市绿化树种中的数量和比例提高
8.下列四个城市杨柳絮飘飞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济南B.青岛C.北京D.石家庄
解析第6题,注意审题中时间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中国城市绿化率很低,需要快速提高绿化率,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廉价的树种进行绿化。第7题,杨柳飞絮可在公园绿地落下积累,减少危害。城市中建筑和硬化路面增多,使飞絮无法附着,继续飘扬,增加危害。气候变暖不会明显改变飞絮期。第8题,济南的纬度比北京和石家庄的低,气温回升快;济南比青岛干燥,升温快。
答案6.D 7.C 8.A
2018年2—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9~10题。
9.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0.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第9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0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答案9.D 10.B
能力提升
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林木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林木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第1题,胡杨生长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其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热带景观,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2题,甲地林木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林木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林木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1.A 2.C
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3~5题。
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5.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第4题,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C。第5题,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欧亚板块上,所以应该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
答案3.A 4.C 5.C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有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8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6~8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
C.苔原D.冰原
7.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8.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热量B.光照
C.水分D.土壤
解析第6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B正确。第7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正确。第8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暖流流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
答案6.B 7.C 8.C
(2019课标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9题。
9.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
C.草地D.寒漠
解析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项正确,A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C
1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熊本县阿苏山的代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阿苏草原),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但一年一度的烧荒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火势可能会蔓延到附近森林,盲目点火还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气候和所对应的植被类型。
(2)分析阿苏草原每年烧荒的时间及原因。
(3)简析阿苏草原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
(4)说明应如何确保烧荒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与自然带、草原烧荒的时间、作用以及烧荒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阿苏草原位于日本的本州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说明烧荒之后,很短时间内草就开始发芽、生长,由此判断烧荒时间为冬末春初。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而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可以从草原的维护、提供肥料、杀害病菌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因此通过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通过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产生的草木灰可以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可还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烧荒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烧荒前需要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烧荒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平时还需要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等。
答案(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冬末春初(3月)。原因: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
(3)当地水热充足,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植被变为草木灰(矿物盐),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可还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
(4)烧荒前,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烧荒时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等。
1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 140~2 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2)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草本植物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土壤水分增加。第(2)题,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答案(1)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2)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后测评,共9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典型荒漠植物的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堂检测,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生物圈的主要特点有,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中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