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7年4月,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 1140b),该行星与主星(LHS 1140)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据此,完成1~2题。
1.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 1140)属于( )
A.恒星B.行星
C.星云D.彗星
2.称“超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是该行星( )
A.受主星辐射强B.绕主星运行
C.离太阳较近D.温度适中
解析第1题,“超级地球”是绕主星(LHS 1140)运行的,是主星的行星,所以主星是一颗恒星。第2题,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温度、可呼吸的大气及液态水;“超级地球”与主星(恒星)的距离,是决定其表面温度是否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判定其是否存在液态水存在的原因。
答案1.A 2.D
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暗色条纹说明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据此完成3~4题。
3.火星是人类迄今所知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
A.轮廓模糊的星云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4.火星属于( )
①类地行星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河外星系 ⑥总星系
A.①③④⑥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解析第3题,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宇宙中物质独立的存在形式,不是天体。故选B。第4题,火星和地球很相似,是类地行星,①对;它是独立的行星系统,不属于地月系,②错;火星属于太阳系,也就属于银河系,③④对;河外星系和银河系为并列关系,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⑤错。故选A。
答案3.B 4.A
2014年9月,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轨道,传回火星图片。读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表,完成5~6题。
5.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不属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6.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天体,因为两者( )
A.有四季变化且周期相同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近大气成分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解析第5题,火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而不属于地月系。故选A。第6题,表中数据显示火星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体积和质量相差较大;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故选D。
答案5.A 6.D
据腾讯新闻2018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完成7~8题。
7.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8.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第7题,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温度低、干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选D。第8题,可以借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分析,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答案7.D 8.B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读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cm-3以上
10.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气候异常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D.极光现象
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小于夜间;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夜间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第10题,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长波通信没有明显影响。
答案9.D 10.C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间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据此,完成11~12题。
11.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光球层、黑子B.日冕层、太阳风
C.色球层、耀斑D.色球层、太阳风
12.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B.北方地区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C.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D.浙江省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解析第11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常肉眼能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是光球层,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黑子。第12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形成极光、与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具有相关性等。对流星现象无影响,A错;干扰卫星通信,B正确;全球降水异常,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C错;浙江省纬度较低,不可能出现极光,D错。
答案11.A 12.B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14.“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
解析第13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缺乏的区域,四个备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第14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故A正确,B、D错误。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故C错误。
答案13.B 14.A
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15~16题。
15.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16.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解析第15题,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选C项。第16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最可能是因为甲地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
答案15.C 16.D
日本曾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
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
C.监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
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18.据图分析,下列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 )
A.地处热带,多晴朗天气
B.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
C.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
D.海洋运输便利
解析第17题,由材料中“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可知,该卫星不能监测太阳活动。第18题,种子岛位于30°N附近,为亚热带气候区,多阴雨天气,故选A项。
答案17.C 18.A
假设下图表示纬线圈,箭头代表自转方向,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完成19~20题。
19.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20.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2时B.3时C.6时D.9时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运动,则为北半球,为夜弧,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位于B正东方。第20题,全球四等分,即6小时夜长,18小时昼长,3时日出,21时日落。
答案19.B 20.B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
2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第21题,图中的纵向箭头表示时间由早到晚,据图可知,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是出现时间最早的。第22题,据题干材料“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再结合图中信息,哺乳类出现于中生代且在新生代时期宽度变宽,说明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
答案21.D 22.B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23~24题。
23.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千米
24.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B.②
C.③D.①②③
解析第23题,据图可知,①表示岩石圈,②表示水圈,③表示大气圈。岩石圈密度最大,B错误;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A错误,C正确;③圈层厚度大于18千米,D错误。第24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圈。
答案23.C 24.A
25.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B.岩浆出现在③圈层
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D.②圈层表示地幔
解析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即地震主要发生在①②圈层,故A、C选项错误;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②圈层指的是地幔,故岩浆出现在②圈层,D选项正确。
答案D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10分)受中国“嫦娥二号”工程成功的刺激,日本最近推出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作为登月计划的一部分,日本计划启用拟人化机器人开发月球基地。读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的天体系统是 。(2分)
(2)月球表面温度日较差可达300 ℃,相当于地球表面的十几到几十倍。请从大气作用角度分析地球昼夜温差小的原因。(4分)
(3)地表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你认为地表有适宜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解析第(1)题,图示为由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地月系。第(2)题,既要考虑地球上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又要考虑其夜晚的保温作用。第(3)题,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既有安全稳定的外部条件,又有其自身条件,需围绕“适宜温度”形成的原因回答,包括日地距离、昼夜更替的周期、大气的热力作用等。
答案(1)地月系
(2)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幅度不大;夜晚,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表降温幅度较小。
(3)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适宜、大气的热力作用等。
27.(14分)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4 185焦/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分)
(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曲线。(3分)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并分析原因。(5分)
(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20×4 185焦/平方厘米年太阳辐射总量曲线的走向特点,这是由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特别是地形差异及其纬度位置决定的。第(2)题,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一级控制点,还要注意次级控制点,具体绘图过程中可参照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绘图。第(3)题,台湾岛东、西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具有不同特点。第(4)题,拉萨之所以成为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条件有关。
答案(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
(2)绘图略。
(3)西侧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原因: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
(4)拉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4分)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2分)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2分)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6分)
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图切入,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答案(1)光球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2)2022
(3)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29.(12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2分)
(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里氏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里氏 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6分)
(3)地震波在经过甲以下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2分)
解析第(1)题,根据它们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判断甲是莫霍面,乙是古登堡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F处地震震级也是里氏8.1级;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所以E处的波速较快。第(3)题,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8.1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行星
质量
(地球
为1)
体积
(地球
为1)
主要大气
成分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
与轨道
面夹角
地球
1.00
1.00
氮、氧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二氧化碳
1.9年
24时37分
25°11'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时)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2°04'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43'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3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精品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