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8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8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8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练习题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从未止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对太阳系外的观测中,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恒星数量远远多于行星数量的主要原因是恒星( )
A.自身发光 B.数量很多
C.质量巨大D.速度缓慢
2.2018年6 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围绕木星公转的天体,这两颗天体属于
( )
A.行星 B.流星 C.彗星 D.卫星
【解析】1选A, 2选D。第1题,明确恒星和行星的特征:恒星自身发光发热,故容易观察到;行星自身不发光,故不容易观察到。第2题,木星的类型判断:木星属于行星,故围绕木星公转的天体属于卫星。
(2019·巴蜀高一检测)2019年春节长假期间,火流星亮相天宇,我国多地观测到火流星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
A.巨行星 B.星云 C.恒星 D.小行星
4.在下列天体中,“火流星”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金星 B.月球
C.火星 D.土卫六
【解析】3选D,4选B。第3题,“火流星”是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巨行星和星云体积大,恒星位置相对稳定。第4题,“火流星”是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月球上没有大气,不可能发生“火流星”现象。
2018年3月10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日珥和黑子
6.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A.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B.禁止室外的活动
C.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D.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解析】5选C,6选A。第5题,“巨大的发光现象”应为耀斑,“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应为太阳风。第6题,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能避过太阳最大电子束的伤害;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以避免过强太阳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太阳剧烈的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没有必要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控制发电量并不能控制太阳活动对其影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我国各地太阳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读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回答7、8题。
7.若图中太阳能资源分布带分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四种,则序号③代表的应该是( )
A.资源丰富区B.资源较丰富区
C.资源一般区D.资源贫乏区
8.①与④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因素 气候因素
B.太阳高度 气候因素
C.人为因素 昼夜长短
D.地形因素 人为因素
【解析】7选C,8选A。第7题,图中①为资源丰富区,②为资源较丰富区,③为资源一般区,④为资源贫乏区。第8题,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④为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两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地形因素和气候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据此完成9、10题。
9.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物理运动特征具有( )
A.特殊性 B.唯一性 C.差异性 D.普通性
10.地球近地面平均气温为15 ℃左右,与此相关的是,地球( )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自转周期较短
③大气层厚度适宜
④地表为岩石
⑤有卫星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9选D,10选A。第9题,地球从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上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第10题,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拥有大气层使地球拥有了适宜的温度。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19·宜昌高一检测)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行星名称:B_____, D_____,E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 性、_____ 性、_____ 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 行星。
(4)图中虚线是_____ 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 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图中行星名称:B是木星, D是天王星,E是火星。第(2)题,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接近正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则可知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3)题,根据E行星的位置,可知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是火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类地行星。第(4)题,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2062年。第(5)题,此图所反映的是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答案:(1)木星 天王星 火星
(2)同向 共面 近圆
(3)类地
(4)彗星 2062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
12.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是_____ 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 。
(2)乙是_____ 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__________ 。
(3)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 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 ”现象。
【解析】第(1)、(2)题,根据太阳外部大气分层可知,甲、乙、丙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分别是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第(3)题,太阳活动会产生磁暴、极光,使降水异常、无线电通信衰减或中断。
答案:(1)光球 黑子
(2)色球 耀斑
(3)活动 磁暴
2018年8月13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达到极大值,不少爱好者都扛着摄影装备走出家门,来到户外进行观测。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流星体( )
A.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B.就是流星
C.运行于行星际空间D.月球上观测不到
14.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流星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解析】13选C,14选C。第13题,流星体是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在月球上也能观测到。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的现象,不同于流星体。第14题,流星体在到达地面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会减少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使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不遭受破坏。
(2019·合肥高一检测)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15、16题。
15.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解析】15选A,16选C。第15题,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③强调的是长波;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白夜”现象是由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所致,与太阳活动无关。第16题,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因此,为了防止通信受损,NASA已经决定暂停与多个火星轨道飞行器以及地面火星车之间的通信。
1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描述?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0万千米每秒)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类似。可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