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中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生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朗读品悟法、小组讨论法、引导点拨法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青年时期恰逢开元盛世,他细数着大唐的繁华,意气风发,登临泰山,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人到中年又值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他看尽了国家的颓败和人民的疾苦,满心悲愁,哀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就是杜甫,一位用诗歌书写情怀,反映时事的伟大诗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千古的名篇------《春望》。二、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你说我说,介绍杜甫。
2.朗读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白班出示朗读要求。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学生示范读诗,强调字音字形。(1)他生指正存在问题的字词读音。(2)教师纠正强调“浑”“胜”“簪”的读音。
●学生齐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沉痛的。
●指导朗读诗歌朗读技巧:语速、语气、节奏、重音朗读诗歌的语速、语气要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来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沉痛的,所以我们要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气来读。《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或212,我们要根据诗句意思来划分节奏,以第一句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要注意意思连贯的词语之间的停顿要短一些,比如“山河在、草木深”。诗句中关键的词要读的重一点,比如“破、深”。
●教师示范读第一句。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
●各种形式朗读。(自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展示读。)苏轼曾经说过,三分文章,七分读,并是十分。让我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吧!
三、品读诗歌内涵。
1.了解创作背景。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成了一片废墟。杜甫在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又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触景生情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2.交流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来读诗,并找一找诗人在长安的街头看到了什么?
(同桌合作)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在长安的街头看到了什么?明确: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在,但是曾经的繁荣、和平、幸福已不在。春回大地,可是城市荒芜,人烟稀少。
●朗读诗歌:读出破败荒芜的感觉。
●感受长安今时不同往日,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出示长安城的图片。此时的长安衰败荒凉,可曾经的长安并非如此,唐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水平高,是当时的古罗马城的5倍,还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经济繁荣,与各国贸易频繁,万国来朝,常驻长安的外商和外国使节就有5万之多。唐朝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唐长安成为世界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出示描写长安的诗句。
卢照邻的《长安古道》:“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昔日的长安城车水马龙、 繁华热闹。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昔日的长安城规格统一、井然有序。
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昔日的长安城气象鼎盛、万国朝拜。
●诗人见证了大唐的繁华,此刻又亲眼看到国家的衰败,他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明确:悲痛、伤心、难过
●朗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低沉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诗,读出诗人的悲痛哀伤。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除了望见国破城荒,还望见了什么?花为什么溅泪?鸟为什么惊心?明确:看到了花溅泪,鸟惊心。花因国家时局动荡而伤心流泪。鸟因目睹人们在战乱中生离死别而惊心。
●朗读诗歌:读出溅泪、惊心。
●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来交流一下这句诗的惊人之处。(小组讨论)明确:花鸟本是无情之物,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为它们附上了鲜活的生命,它们开始流泪惊心,其实是诗人在流泪、惊心,这样就巧妙地表达出那种用直白的语言无法传递出的痛楚悲苦。
●再读诗歌,读出诗人的痛心难过。
●诗人的眼泪在为谁而流?明确:诗人此刻面对动荡的时局,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能平定叛乱,他在为国家的命运而流泪;人民在战乱中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他在为百姓而流泪。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
●朗读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的眼泪除了为国家为百姓而流,还在为谁而流?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明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乱中诗人与家人离散,不知家人安危,他的眼泪还在为家人而流。
●说一说对这句诗的理解。明确: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动乱不安,战火不断,诗人与妻儿分离,音信不通,这时的一封家书能抵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沉沉的思念。
●朗读诗歌:让我们带着诗人对家人的牵挂来读这句诗,读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时烽火遍地,家信不通。面对这样的局势,诗人做了一个怎样的动作?请同学演示这个动作。明确:搔。
●诗人为什么会做这个动作?明确:愁苦。
●他愁的是什么?明确:为国家的局势,家人的安危,百姓的处境而发愁。●诗人愁到什么程度?明确:满头白发,插不住簪子。此时杜甫才45岁,就已白发,可见诗人为国为家为民忧愁到不能自抑。
●朗读诗歌:读出忧愁的感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3.齐读诗歌,感悟情感。《春望》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将国仇家恨融为一体,写的字字血,声声泪,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书写博大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朗读这首动慨千古的名篇。
(配乐朗读)
四、再读杜甫诗作,感受杜甫的爱国思想。
1.了解杜甫的求官之路,感受他的爱国思想。杜甫作为朝廷官员被抓至长安,理应被严加看守,可他却行动自由,来到长安的街头写下《春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官卑职小,不受重视。下面我们来了解他的求官之路。
出示资料:杜甫早年家庭背景较好,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立下忠君报国的政治志向。这期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因宰相李林甫导演的“野无遗贤”闹剧而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得玄宗赏识,又因李林甫的干预入仕之路再被阻断,无奈杜甫又走上投赠干谒之路。长安十年,他过着“卖药长安,寄食友人”贫苦生活,最终只做了从八品的小官,他辅佐君王报效国家的愿望一直未实现。
2. 通过这则材料你对杜甫有没有新的认识?
明确:志向远大、仕途坎坷、生活困苦、报国无门
3. 是什么情感支撑着他无畏无悔地去寻求报国之路?明确:强烈的爱国情感。
4.读杜甫的诗作,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感。无论生活怎样折磨杜甫,他都没有丢掉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下面我们从杜甫的诗句中感受他的爱国思想。
●青年时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气度不凡志向远大
●困守长安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现实 心忧百姓
●安史之乱时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系苍生 心忧国事
●安史之乱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战乱平定 喜极而泣
5.教师总结: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悲,国强则己兴。他的爱国思想贯穿他生命的始终。
6.再读《春望》,感受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五、背诵《春望》向杜甫致敬。
1.对照白板,镂空背诵诗歌。
2.齐背诗歌。3.默写《春望》。
六、对话杜甫,向杜甫致敬。
1.如果此时我们穿越回唐朝,来到杜甫草堂见到杜甫,你会对杜甫说什么?2.生交流。
3.教师总结:杜甫如果听到我们对他的理解和肯定,他定会十分的感动的。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杜甫的诗像一部部含泪的史书,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和感动。
4.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崇敬之意来背诵《春望》,向杜甫致敬。七、结语在古代浩瀚的诗歌星空中,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取得的诗歌艺术成就,更因为他那“胸怀天下,心系社稷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他是中华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希望本节课的分享仅仅是我们阅读杜甫的一个开始。
八、作业
必做:把对杜甫说的话写下来。
选做:搜集杜甫的诗作、传记,阅读杜甫。
九、板书
春望杜甫
悲痛愁苦
忧国忧民 爱国
思念家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人教部编版24 诗词五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4 诗词五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书和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西南飘泊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