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193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193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193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下列图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纺纱织布
C. 赶牛耕田 D. 水车灌溉
-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溶解
C. 过滤 D. 倾倒液体
-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 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 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 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 用冰来冷藏食品 D. 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 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方案 D. 进行实验
-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 解 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
C | 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 | 分子体积很小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A. A B. B C. C D. D
- 的离子核外有28有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X原子中子数为
A. 35 B. 37 C. 36 D. 34
- 下列对于F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相同 B. 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 属于同一种微粒 D. 属于同一种元素
-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 用洗涤剂洗碗 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 如图为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a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 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电池的左边是正极
|
-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元素
B. :“2”表示两个铁离子
C. :“”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 在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图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 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 g
D. 图和图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填元素符号;
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 3个镁离子:______。 - 氦气液氧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水银海水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用序号按要求填写: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 某些食品公司向面粉中添加柠檬黄混有铬酸铅,化学式为制作“染色”馒头,食用“染色”馒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已知铬酸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共有______种元素,D元素的粒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写出C和E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 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入试管中与固体充分接触。可以使U型管内的水面右高左低的液、固组合是______。以上填写试剂名称
|
- 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如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除外。
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是混合物,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 - 已知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现有常温下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如何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三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 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中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______,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图,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序号。
氯化钠固体不纯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水的密度为,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______mL。 -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填写空格:
图A实验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用图B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
若实验如图B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有______任写一条。 - 目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使得抗病毒药物达菲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达菲可由中药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为原料合成,莽草酸的化学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到。
用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A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故B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D、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D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故选:D。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措施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用冰来冷藏食品,是利用冰融化吸热,从而降温,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是利用铜和铝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答案】C
【解析】解: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故选:C。
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来分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且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受热,分子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因为的离子核外有28有电子,所以原子有30个电子,则核内质子数是30个,所以中子数是。
故选:A。
根据的离子核外有28有电子,可求得其核外电子数,因为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可知质子数,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对所求进行分析探讨。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或电子数、中子数三者中,若知其中两项,便可求第三项。中子数的求法通常是用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来计算的。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微粒判断,熟练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和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它们都属于铁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则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Fe是铁原子、是亚铁离子、是铁离子,属于不同微粒,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
B、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
故选A
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
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
B、汗迹能溶于水;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
D、碘能溶于酒精;
此题是对去除原理的探讨,通过类比的方式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等知识进行分析。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根据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例如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判断反应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答】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描述不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可知,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故是氢气,故B描述不正确;
C、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可知,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故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描述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所连接的电源是负极,故D描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解析】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的“2”表示亚铁离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答案】C
【解析】解:A、由A分析可知,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图中的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最多溶解36g,因此图中溶液的是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由A分析可知,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最多溶解36g,因此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图和图中NaCl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等于,故说法正确。
故选:C。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质量分数公式即可作答
溶解度是溶液部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之一,学习中要透彻理解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13.【答案】Al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氦气液氧二氧化碳水银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氦气液氧水银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溶液海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
【解析】解:铬酸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显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
故填:。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铬酸铅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6.【答案】4 失去 二
【解析】解:因为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质子数有8、11、12、16四种情况,所以共有四种元素,D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填:4;失去;
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是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价,E的质子数为16,核外有18个电子,是硫离子,硫元素在化合物中显价,所以由C和E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填:;
的质子数为8,其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故填:二。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根据粒子中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7.【答案】水和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会出现U型管内的水面右高左低,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也可以。
故填:水和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U型管内的水面右高左低是由于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或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反应是否放热、是否生成气体、溶解是否放热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吸附悬浮颗粒,加速沉降 玻璃棒 引流 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
【解析】解: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悬浮颗粒,加速沉降;故填:吸附悬浮颗粒,加速沉降;
图示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故填:玻璃棒;引流;
图示操作中,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填: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纯水;故填:蒸馏。
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过滤操作所需仪器及其作用、过滤操作的注意事、获取纯水的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9.【答案】升高温度 蒸发水 加氢氧化钙
【解析】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能使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至有氢氧化钙析出,能使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加氢氧化钙,能使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故填:升高温度;蒸发水;加氢氧化钙。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烧杯 CBDEA
【解析】解:分析图示可知,A中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是烧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步骤是,计算、取药品称量,量取水,溶解,分析图示可知,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CBDEA;故填:烧杯; CBDEA;
氯化钠固体不纯,溶质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砝码的质量等于氯化钠和纸片质量之和,溶质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依据读数“仰小俯大”分析,溶剂多,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因为具有均一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填:;
氯化钠的质量为,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故填:。
依据图示分析;依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步骤分析;
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依据题中数据计算。
此题主要考查溶液配制,主要是利用图示及实验操作步骤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1.【答案】铜氧气氧化铜 化合反应 白磷的用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等
【解析】解:图A实验中铜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文字表达式:铜氧气氧化铜,该化学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化学表达式是:。
若实验如图B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有白磷的用量不足、装置漏气、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等。
故答案为:铜氧气氧化铜;化合反应。
。
白磷的用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等。
根据在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分析;
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分析回答;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理。
22.【答案】42:5:40 174
【解析】解: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40;故填:42:5:40;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所以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故填:174;
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400g。
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本题以生活中莽草酸为命题,考查了对化学式的含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