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eq \x(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eq \x(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eq \x(教具准备)
钢球、木球、木块、钩码、沙箱、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
复习“功”的概念之后指出,列举生活中的水、风、弓等,它们是如何对别的物体做功,引入生活、生产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能”;再确定今天要学习的是动能和势能。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动能与势能
1.认识能量。
流动的水可以推动水轮机做功;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的弓可以使箭射出而做功;等等。
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即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因此,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具有能量。能量这个概念与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打个比方,一家企业对外能够支付的钱越多,就表示这家企业的资金越雄厚。
2.动能与势能。
我们周围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动能与势能;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做功的实例。
(1)风吹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块冲走;运动的钢球把木块推开。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对外做功的实例,表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人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铅球从高处落下时能把地面砸个坑。重锤和铅球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对外做功,表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3)弓被拉弯后能把箭射出去,弹簧被压缩后能把压在它上面的物体弹起,弓和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外做功,表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概念规律:
(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2)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作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作弹性势能。
探究点二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问题: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学生猜想……
探究:
(1)将木板放在光滑斜面下的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分别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h1和h2)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2)分别让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从同一高度(h)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3)把数据记入下表,并比较各组数据。
数据分析:对比表中1、2两行数据,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静止释放,起点高的2钢球到达低端的速度大,与木板撞击后使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2钢球的动能大;对比3、4两行数据,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的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它们从同一高度被静止释放时,到达斜面低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
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概念规律: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问题:物体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学生发言……
探究:
(1)将小方桌腿朝下水平放在沙箱的沙子上,使用同一钩码从不同高度(h1,h2)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方桌下陷的深度。
(2)将体积相近的钩码和木块从同一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方桌下陷的深度。
(3)把数据记入下表,比较各组数据。
数据分析:对比表1、2行,同一钩码被举得越高,能使小桌下陷得越深,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对比表3、4两行数据,钩码和木块的体积相近,钩码的质量大,它们被举高相同的高度,钩码使小桌下陷得深,说明被举高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概念规律: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在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在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另外一种势能——弹性势能,它和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1课时 动能与势能
一、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特点: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特点: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2.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特点: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动能、势能的概念;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思维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都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序号
下滑物体
下滑高度/cm
木块运动的距离/cm
1
钢球
15
4.5
2
钢球
25
8.3
3
木球
20
2.2
4
钢球
20
6.6
结论
序号
举高的物体
举高的高度/cm
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cm
1
钩码
20
约1.2
2
钩码
40
约2.0
3
钩码
30
约1.6
4
木块
30
约0.4
结论
初中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