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展开等级考专练
一、选择题
1.“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他们将俾格米人驱赶到森林中最孤立的地带,把桑人排挤到卡拉哈里沙漠中无法耕种的地方。”这说明班图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激增B.征服能力的增强
C.外族入侵的威胁D.冒险精神的刺激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可看出使用先进的铁器是班图人能够对外征服并进行迁徙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人口数量的激增、外族入侵和冒险精神,故A、C、D三项均错误。
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因红海贸易的发展而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但自公元8世纪开始,阿克苏姆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其主要客观因素是( )
A.王室内部内讧不断B.努比亚文明的冲击
C.阿拉伯人势力扩张D.农牧业生产的落后
答案C
解析注意本题的考查角度是“客观因素”,即阿克苏姆王国自身以外的因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势力扩张,使原先东西方途经红海的贸易商路北移至陆路,即把东来的船只引入波斯湾后,将其货物通过骆驼商队直接运至地中海沿岸,再装船运往西方,结果造成红海过境贸易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A、D两项属于内部自身因素的表述,故均可排除。
3.右图中的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其可以证明( )
A.古代美洲玛雅文明的兴盛
B.元朝时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中世纪东非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D.阿克苏姆王国控制了亚非间贸易
答案C
解析10—15世纪左右,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瓷器等手工业品输入东非,作为交换,东非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故C项正确。
4.下图是19世纪中叶的德国版画《沙漠商队》,描绘了一支商队即将到达古城廷巴克图的情景。这幅绘画可以佐证( )
A.西非对外贸易发达B.桑海成为西非霸主
C.东非出现城市国家D.埃及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古城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的重要文化中心,沙漠商队到达古城廷巴克图反映的是以廷巴克图为代表的西非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
5.非洲文明由于地理因素所致,呈现出的明显特征是( )
A.大陆性B.地区性
C.农业性D.商业性
答案B
解析非洲大陆的不同区域,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较大,对非洲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导致非洲不同地区的文明千差万别,故B项正确。
6.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与美洲的印加帝国的相同点的表述,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B.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C.都扩大了奴隶制对外贸易
D.都实行移民政策稳固统治
答案A
解析桑海帝国的官吏由国王任免;印加帝国的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并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政区加强控制,因此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故A项正确。
7.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他们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这说明玛雅文明( )
A.推行城邦民主政治B.处于原始国家形态
C.城邦之间战争频繁D.属于海洋文明代表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众多城邦国家”“氏族首领……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等可知,玛雅文明正处于从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政权转型的过程中,故B项正确。
8.下图为库斯科在198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时所雕刻的纪念石碑。库斯科享有这一地位的主要依据是( )
A.祭祀的金字塔庙宇B.印加人的都城文化
C.封建制的贵族统治D.马丘比丘建筑艺术
答案B
解析库斯科是古代印加人的都城,内有大量印加文化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在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中更明显,故A项错误;古印加文化属于奴隶制的贵族统治,故C项错误;马丘比丘遗址位于距库斯科150千米的安第斯山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摘编自[美]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 1905年,考古专家大卫·兰德尔·马克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材料三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原住民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摘编自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他对非洲文明认识的错误倾向。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尔的考古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1)变化: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
错误倾向:种族歧视。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由外来文化创造的。
(3)说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
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它们都是本地的”可以得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由材料中的“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可以得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第二小问,作者开始只认为津巴布韦的文化与外界没有联系,后来又认为这种文化是地中海的,不是非洲的,体现了对非洲文化的一种不屑,是一种种族歧视的心理。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第二小问,由材料中“‘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前半句指出津巴布韦文化属于非洲文化,后半句指出许多人的哀叹,他们的哀叹源自于津巴布韦属于非洲文化,因此“罗曼史”指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是由外来文化创造的。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可知这些文物可证明其文化的辉煌;第二小问,从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待文明应当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考证。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班图人培植的农作物是,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古代非洲文明不包括,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