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作业2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9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作业2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9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作业2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9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时作业
展开一、选择题
1.“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野籽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必须依靠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B.农业科技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思维的更新
答案A
解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只有依靠有规律的农耕才能支撑定居居民的生活,也只有农业耕种才能生产出人类生存可依赖的粮食,从而使人类告别采集生活,故选A项。
2.下图为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分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个体农耕开始取代集体的渔猎采集
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每一次社会分工都是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个体农耕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出现的,故B项错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故C项错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
3.我国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距很大。这说明当时出现了( )
A.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B.奴隶主与奴隶的对抗
C.国家机器等强制机关D.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答案A
解析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反映了私有财产的出现及氏族公社中贫富分化的出现,故A项正确。
4.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
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
D.四张图片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现
答案B
解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成就:法典、建筑、制度和文字。但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农业文明时代任何文明不可或缺的四个发展方向,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四个文明发源地的代表性成就,这四大文明均属于农耕文明区域,生产力水平差异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并不是古代文明之间是否存在交流,故C项错误;图片中反映的四个文明发源地均建立了奴隶主专制政权,但不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5.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答案A
解析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故A项正确。
6.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埃及太阳历的制定,也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这个特殊有利的条件所造成的。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7.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主要是因为( )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
D.商人与官吏结下了仇怨
答案C
解析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故C项正确。
8.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图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故正确;B项为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C项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D项为雅典卫城的建筑,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故错误。
9.下列人物中,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的是( )
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故A项正确。
10.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
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
答案D
解析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此内容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希腊各城邦缺乏一个统一的最高政治权力管辖,并且各城邦“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
11.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D.城邦制度的衰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A项正确;这一弊端是民主制度导致的,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从材料一中的“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可知,法典具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特点。第(2)问,结合图片中的四个等级的名称及权利等角度来分析。第(3)问,可从其维护的统治秩序及政治文明的成果等角度来分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 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摘编自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论辩文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文化对各自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中国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以辩才作为选择治国人才的依据;百家争鸣,各学派彼此论战辩驳;辩才是士阶层职位晋升和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私学的发展推动辩论技巧的提高和辩论风气的形成;各国变法运动的推动。
古希腊: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赋予希腊人逻辑的思维和辩论的智慧。
(2)中国:加剧诸侯争霸和旧制度瓦解,促进社会转型;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推动各国变法。
古希腊:推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推动文化教育、人文精神和法治的发展。
解析第(1)问,应从中国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思想、教育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第(2)问应从对政治、思想、教育、阶级及社会进步等角度的影响来分析。
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堂检测,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时训练,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