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7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7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47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课一练,共7页。
【基础测试】
1.15—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夺了上亿的黑人到美洲,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人口过剩,需要大量输出 B.非洲黑人的体力超过美洲的印第安人
C.非洲黑人乐于远离故土 D.非洲黑人可以充当开发美洲的劳动力
【解析】非洲人口大量流入美洲是因为西方殖民者将黑人掠卖到美洲去,目的是为开发美洲的矿产资源, 然后用于欧洲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答案为D项。
【答案】D
2.到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日本“开国” B.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
C.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D.英国确立在印度的优势
【解析】19世纪末,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也在工业革命的促使下打开日本国门,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早在18世纪末,澳洲就已经成为了大英帝国的一部分,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在鸦片战争的的打击下被迫打开国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确立在印度的优势是在17世纪,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列关于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实质是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奴役 ②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③促成了科技革命的出现 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输出的场所,是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是科技革命发展的结果,因而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A
4.下列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不贴切的一项是( )
A.建立在殖民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
B.与殖民主义宰割奴役别国联系在一起,毫无进步意义
C.客观上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贸易总额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和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味着西方列强对这些地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故B正确。
【答案】B
5.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建立了拉丁美洲联盟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材料中的书名《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意指美洲曾经在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下遭受灭顶之灾,所以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与材料内容不相关。
【答案】D
6.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 600万,到1600年降到1 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造成拉丁美洲人口大幅下降,故A项正确。
【答案】A
7.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之外。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材料指出印度纺织工人接受东印度公司的订货,又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这说明印度纺织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答案】D
8.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英国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在该地区黑种人和白种人的比例超过原住民,并且出现了混
血种人,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早期的殖民扩张,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项正确;英国虽也贩卖黑奴,但英国进行奴隶贸易的时间晚于葡萄牙,故B项错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商贸中心的地位衰落,因此不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C项错误;法国的殖民扩张晚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A
9.“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这里描述的是( )
A.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帝国 B.18世纪的大规模国际分工
C.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体系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洲和东欧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品,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18世纪国际分工,故B项正确。
【答案】B
10.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发生价格革命,即由于西班牙对
殖民地疯狂掠夺,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国内,物价飞涨,故选C项。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瓷、铁等贵货运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
——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知,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是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动力是高额利润的诱惑。(2)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1576年”可知,材料所述的现象在新航路开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道路,大肆抢劫和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当时的明朝政府也在一定时期开放“海禁”,才形成了材料中所述的三国关系。
【答案】(1)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的需要。动力:获得高额的利润。
(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加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掠夺和开采黄金白银;明朝(万历年间)政府一度开放“海禁”。
【能力提升】
12.据统计,在非洲国家的边界中,仅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其余都是人为划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非洲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B.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所造成的
C.非洲各民族是一种杂居的方式 D.非洲大陆的经济具有分散性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殖民者们在非洲进行殖民分割、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通过这些殖民活动,非洲被瓜分殆尽,故B正确。
【答案】B
13.“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不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奴隶贸易不能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D.非洲成了新的市场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资本主义进入了工业资本主
义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不再需要把黑人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国际市场,所以材料的核心观点是B。
【答案】B
14.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因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单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15.“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以上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解析】首先,该论述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征服的合理性。其次,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故B项正确。
【答案】B
16.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解析】材料“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由西方国家所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故A项正确。
【答案】A
17.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④阶段的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18.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
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 D.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
【解析】根据材料“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可知,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故B项正确;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国家已经开始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列强的侵略方式,无法得出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并不能说明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排除D项。
【答案】B
19.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
【解析】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分工明确、相互依赖,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英国殖民非洲的部分史实
——摘编自《非洲简史》
材料二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在42个非洲国家承担了公路、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176个成套建设项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非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近年来,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对非洲在搞“新殖民主义”,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
【答案】(1)特点:范围广;非洲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争夺与妥协并存;主要采用暴力手段;列强管控力度加强;一定的客观进步性。
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方文明传入非洲;列强争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非洲落后,难以和列强抗衡。
(2)态度:反对西方国家观点,即反对“新殖民主义”观点。
评述: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列强为积累原始资本、争夺商品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和掠夺财富,先后进行黑奴贸易、抢占殖民地和进行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非洲落后的历史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本着独立自主和互惠共赢的原则,在中非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加强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尊重非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推进了非洲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扩大了中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对非洲不是搞“新殖民主义”,而是真正构建互惠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
英国殖民史实
尼日利亚
1851年建领事馆,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900年英国政府直接进行统治。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英国直接管辖,1910年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
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训练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7世纪,当非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