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精练
展开环境供给资源与人口消耗资源的差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强度越小。读图,完成1~3题。
1.最有可能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3.M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丙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强度最小,生存环境也最好。第2题,乙点之后曲线明显上升,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第3题,M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供给资源量,是因过度开发资源而导致的,因此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1.C 2.B 3.C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总人口为1 270.08万人,到2020年末,广州市欲将总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 500万”是一个“临界点”,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因“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所以应该是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B
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人口数量规划图。据此,完成5~6题。
5.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水资源 B.交通便捷度
C.新区面积 D.科技水平
6.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
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人口容量
C.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人口容量
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
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第6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作为同一区域的围海造陆新区,资源、科技、经济、教育、生活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变动较小,只有地区开放程度会有较大出入,交通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的人口容量就越大,且交通设施的建设会提高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会增加地区的人口容量,但是会降低区域的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居住建筑密度,增加居住建筑高度,可以提高人口容量,但是在现有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口容量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5.C 6.D
适度人口论(或称最优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最适宜人口规模的学说。下表为“2015年朝鲜和韩国数据对比表”。读表回答7~8题。
7.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980万人 B.1 150万人
C.2 516万人 D.5 062万人
8.与韩国相比,朝鲜的适度人口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匮乏 B.国土面积大
C.经济落后 D.消费水平高
解析:第7题,人口合理容量即适度人口数。根据表格,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1 150万人。第8题,与韩国相比,朝鲜的经济较为落后,GDP总计,人均GDP均远远落后于韩国,故其人口合理容量小于韩国,适度人口较低。
答案:7.B 8.C
9.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试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的确定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类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消费水平关系非常密切;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措施。
答案:(1)反映了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人口容量大。
(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上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第(3),(4)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容量呈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又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第(5)题,要结合我国人口增长快,科技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实际分析。
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D
(4)C
(5)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朝鲜
韩国
矿产资源
丰富
匮乏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12.27
10.02
人口数量(万人)
2 516
5 062
GDP总计(亿美元)
162
13 780
人均GDP(美元)
643
27 222
适度人口(万人)
980
1 15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课时训练,共8页。
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题,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