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如下图(这是因为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后,太阳的直射光会被挡住,但经地球大气的折射光依然会照到月面上,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容易透过,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据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第1题,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第2题,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是属于地月系;按照等级包含关系,等级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
答案:1.C 2.A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回答3~4题。
3.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A.磁暴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4.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
A.离观测目标近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解析:第3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第4题,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
答案:3.D 4.B
2018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送上地球——火星轨道。读“特斯拉汽车进入太空轨道示意图”,完成5~6题。
5.汽车被发射到太空后( )
A.运行中遇到很多小行星
B.遇到火星后成为小行星
C.成为太阳系的一个天体
D.汽车上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
6.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第5题,由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汽车发射后进入地球——火星轨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在运行中不能遇到小行星,A错;遇到火星后不能成为小行星,但在太阳系中,是太阳系的天体,C对。汽车并非绕火星运行,故不会成为火星卫星,汽车上不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D错。第6题,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参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从水、大气、光照、温度条件等方面分析,故B对。微生物的存在不是必须条件,可排除。
答案:5.C 6.B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7~8题。
7.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8.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解析:第7题,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第8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答案:7.B 8.C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10.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 B.爬行类
C.被子植物 D.三叶虫
解析:第9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10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答案:9.B 10.D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1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1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图示D表示地壳;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时,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第12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答案:11.C 12.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年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第(2)题,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第(3)题,太阳辐射的多少,除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低纬 高纬
(3)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4)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14.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答案:(1)图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2页。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0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