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巩固练习
展开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猴面包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上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树种。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树木属于( )
A.乔木B.灌木
C.草本植物D.藤本植物
2.不属于热带草原特征的是( )
A.草本植物发达
B.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
C.乔木树枝较少
D.湿季葱绿
解析第1题,猴面包树是非洲热带草原上一种常绿乔木,高大,粗壮。第2题,热带草原上乔木由于旱季的影响,树干多分枝。
答案1.A 2.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水文B.地形
C.气候D.植被
解析第3题,植被破坏引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第4题,植物遭破坏是关键。
答案3.B 4.D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6.③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群落结构复杂
解析第5题,从图示三种植物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温带荒漠,所以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第6题,③植物是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特殊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答案5.D 6.C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高山草甸
8.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解析第7题,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水平面上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类型一致。根据图中山坡的自然带类型,在原生常绿阔叶林和原生针叶林之间,应有落叶阔叶林存在。原有的落叶阔叶林现已完全缺失。第8题,图中原生常绿阔叶林和原生针叶林之间,有次生草丛、灌木丛带,可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原生植被,弃耕后自然恢复的植被。所以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垂直自然带的缺失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无关。
答案7.C 8.D
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图中数码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
(1)①处林区过度采伐森林→ →水土流失→ →水害。
(2)②处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 →水土流失。
(3)③处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 →河流自净能力减弱。
(4)④处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 →河岸后退→水害。
(5)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 →海水入侵。
(6)⑥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 →航道变浅。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又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容易形成水灾,而冬春季节少雨,易出现干旱。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必然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净化能力减弱,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若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既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又使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
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被减少) 河湖泥沙淤积
(2)砍伐森林
(3)减小
(4)坍塌(受损)
(5)地下水位下降
(6)泥沙淤积
能力提升
1.关于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植物的形态
B.环境影响植物的分布
C.从赤道到两极由于水分的改变植被出现递变
D.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由于水分改变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解析从赤道到两极由于太阳辐射的改变,植被出现递变。
答案C
2.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解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在地中海气候下生长,地中海地区分布面积最大。
答案C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洋流对植被的影响大
B.湖泊对地理环境影响大
C.水分的变化对植被影响大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大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的变化可知,地壳上升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从而导致植被发生变化,所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第4题,降水的变化对植物影响大,由于山地抬升,大陆东岸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变成草原、荒漠。
答案3.A 4.C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第5~6题。
5.“黑风暴”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第5题,“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作用下而形成。第6题,美国的“黑风暴”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
答案5.A 6.D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8.图中植被①②③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
C.地形的变化
D.海拔的变化
解析第7题,由图中的年降水量及自然带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①②③④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第8题,导致图中①②③④四种植被的更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导致的热量差异。
答案7.A 8.A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樟树属于,关于樟树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推测白刺的特点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共8页。
地理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练习1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练习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