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1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2.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堆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峰林林立,呈锥形,符合图中锥丘期地貌特征。故选C项。第2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
答案1.C 2.A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关系不紧密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3题,图中石林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因素主要是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中CO2、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及高温多雨的气候等因素。
答案3.C 4.D
5.下列海岸地貌中不属于海积地貌的是( )
A.水下堆积沙地
B.海蚀崖
C.水下沙坝
D.离岸堤
解析海蚀崖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
答案B
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的地貌组合图。读图,完成第6~7题。
山岳冰川地貌组合图
6.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大兴安岭
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山地及西部高山地区
7.图中Ⅰ、Ⅱ、Ⅲ、Ⅳ符号,代表角峰地貌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解析第6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只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及西部高山地区才有冰川分布。第7题,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峰,是冰川侵蚀而成的。
答案6.D 7.A
8.读我国某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岸侵蚀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续 表
(1)我国海岸类型主要包括 、 、 和生物海岸。
(2)材料中该年海岸侵蚀长度最大的省区是 ,该省区的海岸类型主要是 。青岛金沙滩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浴场,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述海岸遭受侵蚀的人为原因。
(4)目前,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1)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2)山东省 基岸海岸 海浪沉积
(3)不合理的海岸工程、河流水利工程、水电工程建设等;沿海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
(4)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港建设、海洋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厂、海岸旅游等。
能力提升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
解析第1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C项对。第2题,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项对。
答案1.C 2.B
3.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A项。
答案A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第4题。
4.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图示景观①是珊瑚岛;②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③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④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冰斗。
答案D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第5题,a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形成的,b三角洲是由海浪堆积而成的。第6题,下层为沼泽沉积,向上为潟湖沉积、沙坝沉积,说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是上升的。第7题,若海平面显著下降,将使潟湖不再受外海涨潮时海水入侵,导致其盐度逐渐降低。
答案5.D 6.A 7.B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A ,B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海岸。
(3)图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带地区,可能存在的海蚀地貌有 ;珠江入海口地区可能存在的海积地貌有 。
(4)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大陆架 大洋盆地(海盆)
(2)筑港 坡缓水清 生物
(3)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4)地势平坦、滩面宽阔;位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量大。
9.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解析第(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增加。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溶蚀力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溶蚀力弱。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画图如右。
(3)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岸侵蚀长度/千米
辽宁省
142
河北省
280
天津市
34
山东省
1 211
江苏省
225
上海市
75
浙江省
5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岸侵蚀长度/千米
福建省
90
广东省
6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8
海南省
827
合 计
3 708
地区
降水时
间分布
年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
气温/℃
广西
中部
相对均匀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
三峡
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
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2~0.3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2.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堆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峰林林立,呈锥形,符合图中锥丘期地貌特征。故选C项。第2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
答案1.C 2.A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关系不紧密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3题,图中石林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因素主要是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中CO2、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及高温多雨的气候等因素。
答案3.C 4.D
5.下列海岸地貌中不属于海积地貌的是( )
A.水下堆积沙地
B.海蚀崖
C.水下沙坝
D.离岸堤
解析海蚀崖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
答案B
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的地貌组合图。读图,完成第6~7题。
山岳冰川地貌组合图
6.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大兴安岭
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山地及西部高山地区
7.图中Ⅰ、Ⅱ、Ⅲ、Ⅳ符号,代表角峰地貌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解析第6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只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及西部高山地区才有冰川分布。第7题,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峰,是冰川侵蚀而成的。
答案6.D 7.A
8.读我国某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岸侵蚀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续 表
(1)我国海岸类型主要包括 、 、 和生物海岸。
(2)材料中该年海岸侵蚀长度最大的省区是 ,该省区的海岸类型主要是 。青岛金沙滩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浴场,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述海岸遭受侵蚀的人为原因。
(4)目前,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1)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2)山东省 基岸海岸 海浪沉积
(3)不合理的海岸工程、河流水利工程、水电工程建设等;沿海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
(4)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港建设、海洋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厂、海岸旅游等。
能力提升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
解析第1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C项对。第2题,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项对。
答案1.C 2.B
3.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A项。
答案A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第4题。
4.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图示景观①是珊瑚岛;②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③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④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冰斗。
答案D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第5题,a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形成的,b三角洲是由海浪堆积而成的。第6题,下层为沼泽沉积,向上为潟湖沉积、沙坝沉积,说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是上升的。第7题,若海平面显著下降,将使潟湖不再受外海涨潮时海水入侵,导致其盐度逐渐降低。
答案5.D 6.A 7.B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A ,B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海岸。
(3)图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带地区,可能存在的海蚀地貌有 ;珠江入海口地区可能存在的海积地貌有 。
(4)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大陆架 大洋盆地(海盆)
(2)筑港 坡缓水清 生物
(3)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4)地势平坦、滩面宽阔;位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量大。
9.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解析第(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增加。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溶蚀力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溶蚀力弱。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画图如右。
(3)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岸侵蚀长度/千米
辽宁省
142
河北省
280
天津市
34
山东省
1 211
江苏省
225
上海市
75
浙江省
5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岸侵蚀长度/千米
福建省
90
广东省
6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8
海南省
827
合 计
3 708
地区
降水时
间分布
年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
气温/℃
广西
中部
相对均匀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
三峡
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
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