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测评
展开1.下图为反映某环境问题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及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
B.资源枯竭—掠夺性开采
C.环境污染—不合理的生产方式
D.生物多样性减少—动植物栖息地丧失
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树木、动物被高楼替代,反映出动植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受损,D正确。
2.全球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反映之一,它将不会影响( )
A.海陆间水循环 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C.台湾海峡的宽度 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解析:选B。全球变暖将会影响水热分布,进而影响水循环;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台湾海峡的宽度会变大,珠穆朗玛峰由于峰顶积雪的融化,高度会有所变化,但地球表面两地的距离不会因气候而改变,选B。
3.下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
A.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B.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解析:选A。氟氯烃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增多是发生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植被锐减是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故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A正确。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全世界所有地区气温都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B。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淹,B对;全球变暖,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会使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但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C、D错;全球变暖使气候的异常性增多,极个别的地区气温会降低,但总体气温升高,A错。
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读图,回答下题。
5.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 )
A.0-4时 B.6-10时
C.12-16时 D.16-20时
解析:选B。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汽车尾气排放多,空气对流最弱,读图可知,6-10时、16-20时为上下班高峰时间,易产生拥堵,拥堵导致尾气排放多,但相对于16-20时,6-10时气温低,对流作用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正确。
2018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多国政府、相关组织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完成对《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及资金问题的谈判。据此回答6~7题。
6.全球变暖将会导致青藏高原( )
A.雪线下降 B.冻土界线南移
C.冰川面积扩大 D.冰川泥石流增多
7.为实现《巴黎协议》提出的“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 ℃之内”的目标,企业应当( )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对废弃物综合利用
C.加快制定实施环保法律
D.将污染工厂转移到落后地区
解析:第6题,全球变暖,会导致雪线上升,A错;冻土界线北移,B错;冰川面积变小,C错;冰川泥石流、滑坡增多,D对。故选D。第7题,为实现《巴黎协议》提出的“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 ℃之内”的目标,企业应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等资源使用总量,故选A。
答案:6.D 7.A
8.漫画向明天开枪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环境污染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资源短缺
答案:C
9.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
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C.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易被破坏
D.南极臭氧空洞使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选B。臭氧吸收太阳的紫外线部分,分布在大气的平流层。主要是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选择B项。
10.读近300年来人口与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物种灭绝呈现出什么趋势?
(2)简析生物物种减少和灭绝的原因。
解析:(1)读图可知,随着人口的增长,鸟类和哺乳类物种灭绝的种数在加速上涨,灭绝速度在加快。(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以及非法贸易;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由于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或者带来某些本土生物无法抵御的疾病,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答案:(1)灭绝速度加快。
(2)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可导致生态环境改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以及非法贸易;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外来物种入侵。
[学考等级练]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1~2题。
1.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规模的商业活动造成生物物种濒危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 )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
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
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商业活动、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影响较小,②错误;云南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可再生资源丰富,④错误。选B。第2题,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和停止一切商业活动是不太可能实现的,①②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③④正确,选D。
答案:1.B 2.D
读全球海洋pH变化图,回答3~4题。
3.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
B.火山喷发产生的CO2溶于海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
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4.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
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解析:第3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排放。第4题,海水酸化持续较重,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全球酸雨危害将加重,海水化学侵蚀将增强,对海堤保护能力没有大影响。
答案:3.D 4.A
2019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由于南极上空出现异常大气状况,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间缩小到1982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和此时南极臭氧层空洞无关的是( )
A.春天临近 B.太阳活动
C.人类活动 D.全球变暖
6.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解析:第5题,南极臭氧层空洞只在南极地区春季(9-11月)出现,太阳活动是影响臭氧减少的自然因素,全球变暖不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第6题,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5.D 6.D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力侵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8.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解析:第7题,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故D正确。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故A、B、C错误。第8题,“荒漠化”是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因此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故C正确;地质灾害主要与地壳运动、地形、植被破坏等因素相关,与土地荒漠化关系不大,故A错误;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荒漠化,而不是荒漠化的危害,故B错误;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人们排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与土地荒漠化无关。故D错误。
答案:7.D 8.C
9.读下列材料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A城市是乌斯怀亚市,在印第安语中,它的意思是“观赏落日的海湾”,它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时间也缩短了两小时。
材料二 漫画——“雨”中垂钓。
(1)材料一揭示的环境问题出现较多的地区是(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防治材料一中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C.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3)材料二揭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为什么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解析:(1)根据材料叙述判断该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引起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增多现象,伤害了动物的眼睛,损伤居民和旅游者的皮肤,目前在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是南极上空。(2)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的结构,进而大气层中臭氧含量减少,出现臭氧空洞,因此防治臭氧空洞问题,应该各国共同行动,减少或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3)据材料二可知该环境问题为酸雨危害。(4)一方面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其危害是全球性的;另一方面保护大气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义务。
答案:(1)B
(2)B
(3)酸雨
(4)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其危害是全球性的;保护大气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义务。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经济,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