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据参考消息2016年1月5日报道,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称,北京去年有179个污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污染,集中在1-3月和10-12月。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 )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第1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雾霾天数少;冬季降水少,再加上燃煤取暖,空气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大,雾霾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第2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答案:1.B 2.D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3~4题。
3.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A.贵阳、河南 B.山东、河南
C.上海、重庆 D.上海、山东
4.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3题,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所致。由图分析可知上海、重庆位于重酸雨区。第4题,我国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消耗的化石燃料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当地多谷地,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且降水多,酸雨影响比较严重。
答案:3.C 4.A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5~6题。
5.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6.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总量的分布在50°S~60°S达最大值,其位置基本保持不变,高纬地区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递减明显。第6题,臭氧能吸收绝大部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会有所降低,射向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多。
答案:5.C 6.B
北极地区的冰川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北冰洋受全球变暖影响,冰层消融威胁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据此回答7~8题。
7.现在北大西洋暖流在格陵兰岛附近国家因盐度增大而下沉,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温度降低
②暖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高纬地区气温低,空气干燥,海水容易蒸发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8.全球变暖将导致北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阻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蒸发量加大,表层海水盐度增大,密度增加
B.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表层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
C.全球变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
D.全球变暖,海水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加,盐度增大,密度增加
解析:第7题,北大西洋暖流在格陵兰岛附近国家因盐度增大而下沉,主要原因是海水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温度降低;暖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8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北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阻断,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表层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北大西洋暖流下沉减弱。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7.C 8.B
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为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NOx的排放量,市区车速必须保持在( )
A.30 km/h B.35 km/h
C.40 km/h D.45 km/h
10.关于大气污染物NOx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
B.能引发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危害
D.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车速35 km/h时,公共汽车和货车产生的NOx的排放量都较低。第10题,NOx属于酸性气体,故容易产生酸雨危害。
答案:9.B 10.C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根据材料,回答11~12题。
11.下列环境问题,可能直接由酸雨引发的是( )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水土流失
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1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
A.使用低硫燃料
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C.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作为制冷剂
D.安装烟道脱氮技术
解析:第11题,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A错。南极企鹅白内障是臭氧层破坏导致的,B错。水土流失是地形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的,C错。森林大面积死亡,与酸雨有关,D对。故选D。第12题,酸雨是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导致的。使用低硫燃料、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及安装烟道脱氮技术可以减少排放,缓解酸雨,而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对于防治酸雨没有影响,故选C。
答案:11.D 12.C
2015年6月5日是我国实行环保法后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据此回答13~14题。
13.“践行绿色生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4.下列行为有助于“践行绿色生活”的是( )
A.拒绝食用动物肉食品
B.远距离出行尽量乘坐高铁
C.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D.生活小区内多设置垃圾投放点
解析:第13题,“践行绿色生活”最能体现持续性原则。第14题,一定比例的动物肉食品,是人们正常饮食结构的需求,我们不应拒绝食用动物肉食品,而是要拒绝食用一些珍贵动物的肉类,A项错误。是否乘坐高铁,要从时间、距离、费用等方面考虑,没有体现绿色生活原则,B项错误。尽量购买本地产品,可以缩短产品运输距离,减少产品运输的能源消费和费用,有利于“践行绿色生活”,C项正确。生活小区内垃圾投放点并非越多越好,D项错误。
答案:13.B 14.C
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科学标准的体系全面测量中国绿色GDP,能较好地全面考核中国的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5题,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与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它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第16题,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答案:15.A 16.D
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7~18题。
17.目前,一些国家通过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 )
①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
②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下列对“绿色消费”理解错误的是( )
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
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解析:第17题,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主要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故选A项。第18题,绿色消费主要是指利于环保、对环境污染小,而不是绿色的物品,D错误。
答案:17.A 18.D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19~20题。
19.上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20.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解析:第19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②曲线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区位条件,因而③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第20题,曲线①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答案:19.D 20.C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
2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21题,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第22题,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减少了农业废弃物,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同时为蔬菜提供养分;产品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答案:21.B 22.C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回答23~25题。
2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24.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2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23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三个方面,该产业链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24题,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不属于生态效益。第25题,②养殖黄粉虫和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而是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23.A 24.C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____________,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4分)
A.光照不足 B.水源不足
C.技术落后 D.劳动力短缺
(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3分)
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
(3)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单评价。(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园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水窖集雨,用于灌溉,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2)①指向沼气池,即农作物的废料,选B;②通过秸秆的加工,提供给养殖业,选A;③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沼渣)提供给农作物作肥料,选C。(3)循环经济在于满足和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排放废物的最小化,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灌溉 B
(2)B A C
(3)实现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说明A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
(2)B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可能出现哪些问题?(7分)
(3)写出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此关系要求的行为。(6分)
解析:(1)A处为农业文明时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2)在图中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在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3)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和谐发展。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都是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答案:(1)农业革命为人们提供更多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工业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3)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任答两例即可)
28.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____。(2分)
(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图中。(6分)
(3)在上面发展模式图中描出其中一个恶性循环,并针对其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中。(8分)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于粗放式经营,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2)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从图中对应找出所属的内容。(3)描出的恶性循环即为生态环境恶化而反馈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当地社会经济问题,阻碍地区发展,措施应具有解决各系统问题的针对性。
答案:(1)传统发展模式
(2)上: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右: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3)画图略。 上: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 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 右:恢复改善生态系统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大部分为戈壁、沙漠。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为青海省的发展绘就了蓝图。青海省的盐化工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山东青岛等地把盐化工产业转移到青海,并建立从盐水中提取锂,生产配备手机、电脑的锂电池厂。
材料二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青海省积极接收产业转入并发展循环经济,评价青海省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条件,并说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解析:条件:根据材料分析,青海省盐矿资源等原料丰富,能源资源丰富,有国家政策优惠条件,土地、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有利于吸引产业转入。意义:通过读图可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实现了走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条件:原料(盐矿资源)丰富;能源(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土地、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任答四点即可)
意义:①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②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③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④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实现了走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任答三点即可)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经济,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