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3地球的历史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3地球的历史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3地球的历史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3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解析] 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 B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解析]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答案] C
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解析] 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答案] B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阅读材料,回答4~5题。
4.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解析]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原始鱼类;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进化成两栖动物。
[答案] B
5.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解析] 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答案] A
读表,回答6~7题。
6.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解析] 读图可知,由左向右年代逐渐久远,则生物演化顺序为由右向左。甲地质年代对应的动物为恐龙,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比甲地质年代更久远,为古生代。中生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
[答案] B
7.乙地质年代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质年代末期出现了裸子植物,说明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古生代末期,爬行动物尚未盛行,被子植物还未出现;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答案] A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右面“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第8题。
8.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解析] 材料“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地临近湖泊且气候条件优越。
[答案] B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解析] 根据动物进化顺序,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人类或由图形信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前期,可判断鱼类出现最早。
[答案] D
1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解析] 由图形信息可知,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答案] B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顶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经仔细辨认,人们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解析] 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中生代最繁盛的动物。
[答案] B
1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区域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代,动物界为_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_,但后来它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 第(1)(2)题,图中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回答。第(3)题,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人类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第(4)题,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第(5)题,生物基因库中资源减少,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答案] (1)2.5亿 0.7亿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干湿状况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________期为主。
(3)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天气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请在上图中标出,并写上名称。
(4)结合图示说明石炭纪早期为何成为形成煤炭的重要时期。
[解析] 第(1)题,要根据曲线变化特征分析。第(2)题,总起来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湿润期为主。第(3)题,根据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有三次非常明显的气温偏低的时期,分别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第(4)题,成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高大茂密。
[答案] (1)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湿润
(3)标在三次气温最低处,自下而上分别是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
(4)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生,森林广布。
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植物茂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