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 )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解析:材料中的“万物”指的是生物,其生长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D )
解析: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能。
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C )
A.强劲的太阳风
B.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C.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裂变反应
解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D )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太阳辐射导致火山和地震
解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地下的岩浆活动或板块运动造成的。
5.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使天文五带范围中的热带范围扩大
B.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都能产生极光
D.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析: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水的影响,基本不会对五带产生影响;会辐射电磁波,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会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但不会产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日全食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2015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发生在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照片中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 D )
A.光球、黑子 B.日冕、耀斑
C.色球、太阳风 D.色球、耀斑
解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平时用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日全食时,用肉眼可见太阳外围的玫瑰色的大气,即色球层;色球层上对应的太阳活动为耀斑。
7.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C )
A.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解析:日全食时,用肉眼可见色球层,色球层上对应的太阳活动为耀斑;耀斑剧烈活动时,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当它们闯入大气电离层时,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闯入磁场时,产生磁暴,指南针会突然失灵;两极出现极光。
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在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下图是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武汉市街头该种路灯照片。据此回答8~9题。
8.有关太阳能和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能源
B.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和风能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
解析: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且都是可再生能源,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太阳能在阴雨天的时候就要受到天气因素的限制。
9.在该游客拍摄照片时,风扇的尾巴所对应的方向是( A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解析: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固定的太阳能板面对南方,故风扇的尾巴朝向东方。
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中心拍摄的2013年11月26日太阳影像,完成10~11题。
10.照片显示的太阳活动及发生的太阳大气层是( A )
A.黑子——光球层 B.黑子——色球层
C.耀斑——光球层 D.日珥——色球层
解析: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1.当图中斑点增多、增大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B )
A.有线电话信号质量变差 B.迁徙中的候鸟飞错方向
C.赤道附近可能看到极光 D.全球各地气温大幅升高
解析:太阳活动增强时,产生磁暴,影响迁徙中候鸟的定位,使其飞错方向。
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到时候全球将陷入大停电,网络电子通讯将全部无法使用,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的耀斑爆发,一次耀斑的威力相当于100枚氢弹爆炸,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强磁暴,不少地方将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结合下面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C )
A.a处 B.b处
C.c处 D.a处和c处
解析: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a表示光球层,b表示色球层,c是日冕层。从材料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日冕层,即c处。
13.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B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解析:极光是出现在中高纬地区的现象,能看到极光的国家所处纬度应较高。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答14~15题。
14.我国东部的M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最少的原因是( C )
A.纬度高 B.海拔低
C.降水多 D.晴天多
解析:依据纬度可知,M位于我国东部地区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而太阳总辐射量少。
15.太阳总辐射量N大于P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多 D.晴天多
解析:图中P、N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从纬度位置可看出,N应该位于青藏高原、P位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量大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3)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有关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4)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它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对移动电话等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磁场。
解析:第(1)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第(2)题,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常随黑子的增多而增多。第(3)题,黑子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出现在光球层。第(4)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都产生影响。
17.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是( C )
A.大兴安岭北部 B.台湾岛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3)请说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利用方式。
答案:(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即热量南多北少,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北部仅为一年一熟。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
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地形可知,我国太阳辐射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第(2)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北部仅为一年一熟。第(3)题,利用太阳辐射除直接利用太阳光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外,还可以通过建温室、塑料大棚等利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植物茂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物质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