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阶段质量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 |
考点 | 题号 |
喀斯特地貌 | 1,2,3,4,5,6,26 |
河流地貌 | 7,8,9,10,11,12,25,27(1)(2) |
风沙地貌 | 13,14,15,16,17,28 |
海岸地貌 | 18,19,27(3)(4) |
地貌的观察 | 20,21,22,23,24,29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图,完成1~3题。
1.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地貌两部分,“神宫”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既有沉积作用,也有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地貌。
3.景观④内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 B
解析 景观④内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据此回答4~6题。
4.这种可溶性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答案 C
解析 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
5.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地下河、溶岩、溶洞 B.溶岩、地下河、溶洞
C.地下河、溶洞、溶岩 D.溶岩、溶洞、地下河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岩石,故首先形成溶岩岩层;溶岩岩层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溶洞继续被侵蚀、溶蚀,与地下径流相通,形成地下河。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是溶岩、溶洞、地下河,故D项正确。
6.石幔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生物堆积 D.海水侵蚀
答案 B
解析 石幔是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石幔。B项正确。
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河流“湾”的特征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陡而深—流水侵蚀作用 B.宽而浅—流水堆积作用
C.陡而深—流水堆积作用 D.宽而浅—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岸陡、浪急、水深”可知,河流“湾”处陡而深,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正确。
8.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中,“滩”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
A.江苏 B.重庆 C.四川 D.西藏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岸缓、水稳、滩露”可知,“滩”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游地区,故A项正确。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下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 B
解析 在地形平坦地区,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导致河道弯曲。
10.下列诗句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碧空尽,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 B
解析 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主要体现了水循环,排除A项;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了河流景象,没有沉积现象,排除C项;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航行快,水流速度快,与沉积无关,排除D项;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中,白鹭洲将水流中分,位于河心处,由泥沙沉积而成,B项正确。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据此回答11~12题。
11.④河的冲积扇主要分布在距河口距离( )
A.90%处 B.70%处 C.50%处 D.20%处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④河距河口距离50%处落差明显降低,说明该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故C项正确。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答案 D
解析 在入海口附近,④河流的落差最小,沉积作用最强,发育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最广泛。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温暖湿润,河流水位高;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丹娘沙丘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该沙丘处于不断扩张之中。图一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二为丹娘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答案 A
解析 峡谷中多大风天气,大风携带的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脉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故A项正确。
14.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A.孟加拉湾的海滩 B.青藏高原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滩 D.青藏高原的沙漠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滩。
15.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河流水位高,植被多,裸露的沙洲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故B项正确。
雅丹地貌是强风吹蚀和磨蚀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而形成的垄岗状、流线型、覆舟形、断状地貌。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面四幅地貌类型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雅丹地貌,②为石林,③为风蚀柱,④为海蚀柱。
17.下列四个地区中,雅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冰川作用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并且陆地上河流众多,所以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作用,故B项正确。
19.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沙滩
C.砾滩 D.沙堤
答案 C
解析 在海岸附近经常看到的有三角洲、沙滩、沙堤等海岸地貌;图示海岸位于河流入海口,沉积颗粒物小,最不可能出现的地貌是砾滩,故C项符合题意。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考察途中他们看到如下景观:“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2 km(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图示区域明显标出的山峰有两座。站在①地只能看到一座山峰,且此山峰与①地的距离明显大于2 km,排除A项;站在③地看到正前方一座山峰,左侧没有山峰,且③地和图示区域中心位置的山峰之间还有一条封闭的等高线,若这条等高线海拔800 m,说明其围成的区域是一个小山丘,会挡住视线,导致③地看不到山峰,排除C项;站在④地不能满足“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2 km”条件,排除D项;站在②地看图示区域中心位置的山峰时,左侧有一座山峰,根据比例尺计算,中心位置的山峰离②地距离约2 km,B项正确。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B.④地光照条件比②地好
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0 m
D.图示地区地貌类型主要是丘陵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降水多,主要受东南风影响,甲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项错误;④地位于阴坡,②地位于阳坡,④地光照条件比②地差,B项错误;图中河流发源地海拔600~700 m,流经的最低处海拔100~200 m,所以河流落差范围为400~600 m,C项正确;图示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500 m,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D项错误。
甲、乙两所学校的同学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甲学校的同学对附近山区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左图),乙学校的同学考察了附近河谷的风沙地貌(右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甲学校的同学在a、b、c、d四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M处车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C
解析 a、b与M处连线会经过山脊,阻挡视线;d与M连线上,靠近d一侧的是一个凸坡,挡住d处视线;c与M连线上是一个凹坡,则c处能观测到公路上经过M处车辆,故C项正确。
23.乙学校的同学根据河谷沙丘形态判断该段河谷盛行(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答案 C
解析 新月形沙丘凹向为背风一侧,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因此该段河谷盛行偏北风,故C项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4~25题。
24.影响图示区域公路选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矿产资源 D.洪涝灾害
答案 B
解析 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图中公路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说明影响图示区域公路选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B项正确。
25.图中聚落所在的地貌类型是( )
A.河流堆积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多位于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即冲积扇位置,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生于晚明的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游圣”。他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先河。他的游历大致分两个阶段,30岁以前主要在华东地区,50岁以后是西南地区,并完成了他对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有游记为证:“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台,上石斜骞覆之。”
材料二 下图为某类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说出徐霞客的主要贡献。(2分)
(2)材料一中描述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说出该地貌类型的组成。(6分)
(3)材料二为此类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写出该地貌形成过程。(6分)
答案 (1)贡献:系统地研究地理学;对喀斯特(岩溶)地貌的考察。
(2)类型:喀斯特地貌。组成: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3)此地最早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纯净的石灰岩;后地壳上升为陆地,石灰岩受到挤压破裂,形成裂隙;遇到水或气候炎热多雨,流水顺裂隙溶蚀岩石形成石林地貌。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研究地理学,对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专门的考察研究。第(2)题,材料一描述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第(3)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此地最早为海洋环境,首先沉积厚厚的石灰岩,然后地壳上升,后来流水顺裂隙溶蚀,岩石形成石林地貌。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下面为几种地貌景观图。
(1)指出图中地貌景观的名称,并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进行归类。(8分)
(2)图中属于河流地貌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分)
(3)图中属于海岸地貌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分)
(4)举出与甲成因相同的地貌景观。(2分)
答案 (1)甲为海蚀拱桥,乙为峡谷(河谷),丙为冲积平原(河心岛),丁为海滩。甲和乙属于侵蚀地貌,丙和丁属于堆积地貌。
(2)乙和丙
(3)甲和丁
(4)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海蚀拱桥,乙为峡谷,丙为冲积平原,丁为海滩;甲和乙属于侵蚀地貌,丙和丁属于堆积地貌;峡谷和冲积平原属于河流地貌;海蚀拱桥和海滩属于海岸地貌。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左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下图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
(2)依据右图,比较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2)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
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
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解析 第(1)题,沙丘的成因是随着风力的减弱风中的泥沙不断堆积。从成因来看需要的条件是有风、有沙、有障碍。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风力大且大风天数多,西北地区沙漠为主沙源,同时题干中“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说明有障碍物使风力减弱且使沙丘形成固定沙丘。第(2)题,风力堆积地貌的特点是分选性明显,风中携带沙的颗粒大小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大堆积颗粒大,风速小堆积颗粒小。沙丘的西北方向是迎风坡,越往上风速越小,堆积的颗粒越小。东南坡是背风坡,风力作用的堆积物中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29.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4分)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有利条件。(4分)
(3)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4分)
答案 (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
(2)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位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较好。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P地等高线接近于闭合,位于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第(2)题,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满足了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处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等高线较密集,且位于阴坡,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较B处差,土层薄于B处,所以其植被长势较B处差。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角峰,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习题,